《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如何成功创新推广“中国式”幽默文化?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如何成功创新推广“中国式”幽默文化?

导读:不同于当下过度娱乐化的综艺节目、比赛,《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回归传统曲艺本身,从409个小品、398个相声作品中挑选出48个作品,旨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打造一场高规格、国家级、精品化的比赛。

文 | 影子

10月2日,随着小品《打工奇遇》、相声《我爱诗词》等一系列作品串联起来的短片出现在荧屏之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总决赛也正式拉开序幕。大赛于10月2日至10月9日期间,在每晚黄金时间准时亮相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承包国庆假期中观众的笑声。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如何成功创新推广“中国式”幽默文化?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选择在庆祝新中国69周年华诞之时播出,意义非凡。大赛不仅有姜昆、冯巩、蔡明等专家评委,还有全国范围内自愿报名、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的620名观众评委,大力创新比赛形式、丰富参赛作品题材,为语言类艺术形式在年轻圈层中的拓展与传承注入了生命力。

从传统文化处,走出“年轻化”玩法

力求在繁荣语言节目创作、推出优秀新人新作大赛的同时,大赛首次将相声与小品融合亮相,为两大语言类节目形式提供更具有包容性的舞台,释放出1+1 >2的喜剧效果。大赛在赛制上进行全面升级,并尝试了更加“年轻态”的新玩法,借助抖音最新推出的聚合话题功能,实现电视荧屏与手机小屏、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对接互动。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如何成功创新推广“中国式”幽默文化?

风格上,入选大赛的作品涵盖了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岭南、江淮、湖湘、西藏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等地域特色,尤其可喜的是南方相声集体发力,上海、苏州、湖南、重庆等地都有入选作品。大赛将相声、小品二者合二为一,打破喜剧艺术形式、地区“门第”,为参赛者提供互相切磋、交流平台的一次创新突破。

其中,作品《狮舞吉祥》将舞狮艺术与小品表演结合,向观众传递出“非遗传承”的责任感;作品《这是我家》讲述政府改善藏民生活,统一建设新房的故事,小品融入了民族元素……每一部相声小品作品都兼具着“有意思更有意义”寓教于乐的使命感。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如何成功创新推广“中国式”幽默文化?

大赛还打破以往观众固有印象中职业相声、小品演员“霸屏”的壁垒,极大扩展了参赛选手的范围,警察、儿童、外籍人士、退役军人、扶贫干部等人皆在比赛中有亮眼表现。在为年轻的语言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专业、权威的表演舞台时,大赛也让姜昆、冯巩、蔡明、方芳等难得汇聚一堂的喜剧老将聚首荧屏,并对新人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引导、指导作用。

让表达更接地气,彰显“中国式”喜剧文化魅力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涉及的题材广泛,既有针对24节气、非遗项目等进行传统文化普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作,又有从时下前沿生活现象出发,对路怒症、现代病、防网络防诈骗、生活套路进行幽默解读,针砭时弊的内容。

如何成功创作展现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做好对当代生活的细腻剖析,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至关重要。大笑工坊带来的小品《手足情》将目光聚焦在开车“路怒”一族。刘涛滔、王威饰演的两个“路怒”司机因开车斗气进了医院,一个双臂挂了彩,一个双腿打上绷带。在医院里两人一言不合较劲,直到最后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让两人清醒冷静下来,互帮互助在一把伞下冰释前嫌。点评专家方芳肯定了这个作品“接地气,映射了当下现象”。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如何成功创新推广“中国式”幽默文化?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大赛将现实生活、热门议题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舞台,如《纠结》作品聚焦现代人的“纠结症”。表演者小到为怎么上班而纠结,大到为房本上写谁的名字而纠结,一句“房本成家谱”更是引人深思。

之后,小品《这是我家》等作品折射西藏同胞的生活片段,展现出各民族兄弟姐妹热情好客的品质,突出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群口相声《洋眼看中国》反应外国人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崭新的视角国际范儿十足……大赛中部分参赛作品不仅体现了其乐融融的民族团结盛况,还展现了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力。

此外,《共享单车的一天》中的演员扮演共享单车,从共享单车的视角出发,展现路人对一辆共享单车的摧残,进而引发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思考。还有反应新时代下百姓、家庭、各行各业从业者崭新风貌的作品,如化装相声《接电话》中真实出演的警察、小品《清白》中救人反被质疑的快递员等,接地气的人物、题材和内容让观众在开心过后有所体味和感悟,引发情感共鸣。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如何成功创新推广“中国式”幽默文化?

推广“中国式”喜剧文化时,《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也旨在从“经验”中寻得线索。同样身为相声类总决赛评委的冯巩,堪称春晚常客,年复一年与观众的相约中,其作品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冯巩坦言,期待看到反映生活变化、接地气的作品,谈及如何在人物创作中接上时代的地气,“昨天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希望‘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今天他们在想能否融入这‘太阳出来喜洋洋’,明天则可能是‘蓦然回首,城市变成了故乡’。”

“三台融合”之后,如何传播时代文艺强声?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举办的一项国家级重要文艺赛事,大赛同样展现出“三台融合”后大型文艺节目更为强劲的传播影响力。《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将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和手机终端,为全国及海外华人华侨观众和听众,奉献一季快乐有态度、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歌颂真善美、欢乐送给你的艺术盛宴。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如何成功创新推广“中国式”幽默文化?

立足于老百姓的真实生活面,本届大赛从极具代表性的社会热点话题点切入,用“中国式”幽默方式做了清晰解读,让全球观众更直观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魅力。大赛一方面将传统曲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做到了让观众看得开心;另一方面从节目的赛制、呈现和传播上都做到了高标准、有意思、有意义,在纯粹娱乐的功能之外,具备了更持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除了真实记录时代发展、讴歌祖国繁荣发展之外,中国传统曲艺如何走向现代化,将作品向世界传播这一命题同样重要。谈及传统曲艺的创新、传播问题,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表示,“传统相声精髓的传承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上就像一量车往前行走的两个轮子,哪个都不能偏废,两个要同时转动才能使艺术发展得生生不息”。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如何成功创新推广“中国式”幽默文化?

除了《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在国庆期间播出了《“中国梦•祖国颂”2018国庆特别节目》《欢声笑语迎国庆》等多档节目,其合理编排展现了强大的文化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的系列文化节目聚焦党的十九大以来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献礼新中国成立69周年,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满足了来自不同年龄、圈层的社会各界观众的差异化审美诉求,进而形成了主题鲜明、形式丰富、亮点聚合的传播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