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楷書的順序是什麼——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白 鶴點評作品

特別提示:即日起,本欄目針對網友開放。希望點評作品的朋友,請私信。

特約評改人:白 鶴(中國書協會員,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

學楷書的順序是什麼——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白 鶴點評作品

周慶柱 楷書大江條幅 規格180cm×47cm

周慶柱作品評語:作者初步熟悉了唐楷的用筆和結體規律,只是還顯生疏,臨帖功夫下得還不夠。很多筆畫和字初看像點樣子,仔細分析則似是而非,說明作者在臨帖時不夠細緻,不能準確地寫出原帖的風神,創作時則不能熟練地運用原帖的方法來處理很多筆畫和字形。

作者的最大問題是學習不專一。一望而知作者是學唐楷,但又似歐非歐、似柳非柳,只能說是混搭,這是初學者的大忌。古人用“朝顏暮柳”來形容學書態度的不專一,看起來是在埋頭苦練,到頭來卻什麼都沒學到。應該先練一家,熟練掌握之後再換帖,不可見異思遷。要知道唐人楷書蔚為大觀,初唐、中唐、晚唐,名家輩出,風格不一,不能習歐而慕柳。

作者在結體、用筆上的諸多問題都是因學習不專一產生的。如能專習一家,從結字到用筆細心體悟,這些問題就能自然化解。作品落款的行書,很顯然是作者的自由體,行書寫不好可用楷書落款,用自由體落款很煞風景。另外“丁酉秋月中瀚”,這個“中瀚”古代指一個月的“中旬”,可以說成“八月中瀚”,但“丁酉秋月中瀚”,這個“秋月”具體指的是幾月呢?落款這樣說是不確切的。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學楷書的順序是什麼——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白 鶴點評作品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拓片(局部)

當前,行草書一統書壇,有些人被這種潮流所影響,學書法沒幾天就去學行草,但也只能是依樣畫葫蘆,從線條到結字、用墨都不能表達到位,原因在哪呢?基本功太弱。而書法基本功的訓練我認為還是要從楷書入手,無論怎麼說,楷書寫不好,你哪有底氣說自己是書法家?當然,那些自詡為書法大師者不在此列,反正他們平時也不看報,不大會學習書法經典,也不需要和他們去辯論。

唐人楷書,筆法齊備,結構準確,是楷書發展的頂峰,從唐楷入手是比較穩妥的學書方法。楷書學習,主要是解決我們的造型能力、用筆方法和觀察力。就像畫西畫先學素描一樣,這是解決最基礎的造型、觀察、分析等各種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長時間的楷書臨摹學習,能夠增強一個人的恆心和耐力,抑制浮躁的心態,培養良好的習慣,楷書基礎打得紮實,再學其他書體就能很容易上手。

個人認為,學習唐楷,從初唐虞世南、褚遂良入手為宜。因為歐陽詢書法以法度森嚴著稱,用筆也是險勁刻厲,學不好容易走入僵化、刻板的死衚衕。而虞、褚兩家則較為平和,上承魏晉餘韻,下開盛唐風氣,與其他楷書家容易打通。而褚遂良楷書更是筆法靈活多變,結體婀娜多姿,從褚字入手當為最上乘之選。

由顏字入手也可以,但最好不要從柳體入手。柳字結構嚴謹、用筆斬釘截鐵、點畫爽利挺拔,與歐字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歷史上學之而能走出來者寥寥,因為他的楷書用筆和結構過於講究法度,極易使初學者形成很多用筆上的毛病,對以後的書法學習造成障礙。

當然,從哪一家入手由個人選擇較好,這也是個人喜好的問題。選定學哪一家之後就不要輕易再改了,要專一,把一家基本掌握了,脫帖能寫個幾分像,再去學其他的,才會出成效。

學過唐楷之後,如果還想在楷書路子上發展,我建議學鍾繇楷書。鍾繇楷書被稱為“楷書之祖”,足見其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可以說,鍾繇以後的書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響。鍾繇上承漢魏古風,下啟兩晉新體,其書法古雅醇厚,又變化無常,是糾正唐楷過於強調法度而產生諸多弊端的良藥。

學楷書的順序是什麼——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白 鶴點評作品

白鶴示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