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比《摔跤吧爸爸》少了什麼?王傳君演技比周一圍贊

《我不是藥神》比《摔跤吧爸爸》少了什麼?王傳君演技比周一圍贊

2017年,不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讓小夥伴驚喜,2018年卻讓小夥伴,乃至業界有些‘涼’。縱觀上半年,電視劇集體撲街,電影市場更是虧的褲衩都穿不住了。

去年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看哭無數小夥伴,也讓小夥伴對國產電影更加‘恨鐵不成鋼’。就在小夥伴們殷切期待一部深入生活,貼近生活的電影檔口,《我不是藥神》應時而生,出現在大屏幕上。

《我不是藥神》比《摔跤吧爸爸》少了什麼?王傳君演技比周一圍贊

《我不是藥神》由80後文牧野導演、甯浩和徐崢監製、徐崢、王傳君、週一圍等出演。

這些年,小夥伴被玄幻架空,小情小愛等熱門IP的爆米花作品塞的噁心滿滿,都快得厭‘影’症了。

瞧瞧咱隔壁鄰居,印度有《摔跤吧爸爸》,韓國有《素媛》,日本有《入殮師》,就連隔壁的隔壁,美國也有《辛德勒的名單》,可小夥伴們的熒幕上還是那些沒有演技的小孩在胡鬧。

《我不是藥神》一經點映便獲得了高關注、高口碑、高流量、高票房。小夥伴們奔走相告,激動的熱淚盈眶,為國產電影的突破,為審核過審的進步,振臂高呼。

這兩天,打開網頁,關於《我不是藥神》的讚美撲面而來,這個時候如果發出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一定會被各種拍磚。

《我不是藥神》從在上海電影節千人點映收穫好評開始,這部電影就開啟了它的“開掛”之路,點映票房過兩億,未正式上映就廣受好評,貓眼網站9.7分,豆瓣9.0分,網友們自願當起了自來水,主演以及監製人徐崢更是一夜躍升成為“山爭哥哥”,幾天時間超話排行榜晉升前十,一時間風頭無兩。

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小夥伴高度讚譽,也有小夥伴表示很一般。

《我不是藥神》改編為真實的時間,鏡頭聚焦的是社會痛點‘醫藥’難題。電影取材現實,根植於現實,反映低層生活,的確對大眾的心觸動頗深。更是將‘法大於情還是情大於法’這個長久爭論不休的問題重新攤開在觀眾面前。

單從這一點,《我不是藥神》值得稱讚,總算是填補了國產電影現實題材的空缺。

其次,《我不是藥神》尚欠火候,國產電影任重道遠,還需努力!

作為一部商業片,《我不是藥神》以電影這種最大眾、最便捷的藝術形式,把對一系列複雜社會問題的探討介紹給最廣大的觀眾群體,獲得大量關注,引發良性討論,是突破也是創新。可遺憾的是,太膚淺,故事很流暢,卻欠了那麼點味道。

從電影院出來,隨機採訪了幾位小夥伴,大家一致認為,電影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說喜劇,無法讓敞懷大笑,說感動卻也無法淚流滿面。這就如同,我們中午在公司吃的工作餐,菜品豐富的午餐,吃完後,總感覺差那麼一口。

比如《素媛》對應的是韓國未成年少女性侵問題,《摔跤吧,爸爸》對應的則是印度的性別歧視問題,《入殮師》對應的是日本的老齡化問題,《辛德勒的名單》對應的當然是對二戰的反思。

這每一部電影所引發的思考是巨大的,所能夠影響到的人群也是無法想象的,它比閱讀一本書更容易,也比獲取資料更便捷。或許不經意間就影響了一個初入世事的少年,就像多年前第一次看到《辛德勒的名單》的我一樣,至今忘不了燃燒屍體之後漫天落下灰塵的那個鏡頭,也忘不了黑白色調下的那個紅衣小女孩,同樣至今也不會忘記戰爭所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我不是藥神》比《摔跤吧爸爸》少了什麼?王傳君演技比周一圍贊

《我不是藥神》留下了什麼?

憎恨那個正版藥企冷漠的嘴臉嗎?

NO,沒有幾十年的研發,大量的資金投入根本無法研製救命藥,這些都是成本。沒有足夠的資金又拿什麼投入科研,繼續研究?

正是直擊了人們的醫療痛點,讓人不得不感同身受,因為電影裡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可能遇到的問題,正如影片中老太太哀求警察不要再對假藥進行追查的時候說的話,“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我不是藥神》比《摔跤吧爸爸》少了什麼?王傳君演技比周一圍贊

感恩國家?

是的,應該感謝日益完善的福利制度,我們國家通過戰略合作,納入醫保,免稅等政策,讓無數患病的窮苦百姓有了能給和死神抗衡的時間,繼續活下去。

電影要傳遞的是什麼呢?

《我不是藥神》很壓抑,面對一群吃不起藥的病友,看著他們的生存環境,無論如何你都笑不出聲。即使是搞笑的臺詞,反倒是有了一種冷笑話的味道。

晚看的點映場,說心裡話,這部電影題材很大膽,但是平鋪直敘稍乏張力,群眾的形象塑造扁化平,看完感覺缺少了點震撼。

去年的《戰狼2》客觀的說,也撐不上完美上乘的作品,但整部電影看下來讓人震撼,片尾,中國護照上出現的那句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點燃了多少觀影小夥伴的內心,眼淚會不自覺的流下來。那不是悲傷的淚水,也不是感動的眼淚,而是我們發自內心的共情,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讓每一個國人自豪。

《我不是藥神》片尾也來了一組數字,慢粒白血病的死亡人數從2012年的35%到2014年的85%,卻並未讓大眾心裡產生太多動容。

數字是喜人的,可最核心的問題依然存在。看病難,因病致窮,多少癌症患者家庭,人財兩空,多少患病者為了不連累子女,選擇自殺,多少悲劇仍在循環中?

《我不是藥神》像一支羽毛,撩騷了最沉重的現實,卻沒有發出一個可以震撼人心的聲音。

最後,《我不是藥神》王傳君的演技讓人動容。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影片的完成度太好了。從人物塑造到細節鋪墊,從情緒到表演,從節奏到敘事,都可謂達到了國產片難得的成熟度。甚至,它的分寸感和從容感,是許多大導演都沒有的……如果這部電影被市場認可,一定會推動中國電影在經典敘事上有整體性提高。”更多人會在自己的朋友圈裡被類似話刷屏:“笑著笑著就流淚了。”

2018年最被關注的電影莫過於《愛情公寓》,這是多少小夥伴的暑假回憶。關穀神奇的扮演者王傳君因《我不是藥神》,錯過了電影《愛情公寓》。

《愛情公寓》的影迷小夥伴一直倍覺遺憾,也非常好奇沒有了關穀神奇的小姨媽悠悠,又會是怎樣的生活狀態。

王傳君在《我不是藥神》裡飾演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真心講,他演的實在太好了,演技比周一圍的警察要有看點。

《我不是藥神》比《摔跤吧爸爸》少了什麼?王傳君演技比周一圍贊

週一圍帥氣,在《我不是藥神》裡顏值擔當,可角色不大豐滿,人物比較臉譜化,也比較扁平。週一圍的曹斌與徐崢的程老闆是前姐夫與小舅子的關係,程老闆家暴老婆,小舅子打姐夫,這兩個人應該是有矛盾衝突的。除了一開始離婚,當著律師面打老婆,被週一圍揍,整個後面完全沒有體現這兩個人的聯繫,完全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相反王傳君的呂受益和徐崢的程老闆,人物成長過程,心理變化,細節上更為細緻,演技更為讓人驚喜。

徐崢的演技一直都在線,這自然不用多說,王傳君自《愛情公寓》後一直鮮有熱度作品。這一開幕,著實讓人驚喜。

王傳君把一開始油膩卻瘦削弱不禁風的姿態,在賣藥的過程中唯唯諾諾卻不乏風骨的脾氣,到後來病重之時笑對死亡、淚流滿面的樣子完整的端了出來,將呂受益這樣一個邊緣群體人物每個階段的心理變化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配的上整容般的演技。

中國的青年演員不全是流量明星,小夥伴們很欣慰。

《我不是藥神》題材上有突破,電影人也很敬業,演員的演技符合小夥伴的預期,但並不是一部上層作品,同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差了層次,火候掌握不到位。

這部電影現在評價虛高。雖然電影本身初衷不錯,但是諂媚觀眾的伎倆還是稍顯刻意了。電影充斥著大量流淚鏡頭,真的不顯累贅的有多少呢?可是大部分人還是很買賬的。

一部好的電影,不是讓你笑了,讓你哭了就是好片子。關鍵是要有內涵,有所傳遞的聲音。能讓觀眾產生共鳴的是觸痛心靈的共情,絕不是強行煽情。人工痕跡太重自然少了潤物細無聲的感染。

整個電影處理得非常淺薄俗氣,前半段莫名其妙地搞笑非常low。後半段憋著勁煽情太沒勁了。

評價一部院線電影成功與否,最簡單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叫好又叫座”。“叫好”映證影片品質上乘、走心有料、令人難忘;“叫座”說明市場認可度高,是大家普遍認同且感興趣的好故事。從首映日掛出的票房數據看,《我不是藥神》10小時達到1800萬票房,單日票房過億,後續票房增長潛力很大,“叫座”之氣已顯,只差最後定格在哪個數字上。

整部電影,最讓人動容的是那位患病的老奶奶,她對警察週一圍說的話可謂影片的高光時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樸素至極的話,滿含著悲涼卻執著的生命力量,而這份力量裡,飽含著人們最真實的對生活的熱切向往。

從古至今,窮人受病痛折磨,小病扛著,大病等死的生活現狀從未停止,這讓我想起韓國電視劇《大長今》裡的一句話,“對於窮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生病。”

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沒有健康的身心一切無從談起。"生得優、活得長、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質量、走得安"。

延緩衰老、防範疾病、維護生命健康,如保健品、功能食品、安全用水、健康飲品、環境汙染等,只有老百姓少生病,生病生小病,才能保證家庭的幸福。

澳大利亞的保健品聞名全球,可人家保健品的價格幾乎是每個人都能負擔的起的。在看看我們的保健品,價格高昂,還都各種造假,多少老年人被騙?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我不是藥神》比《摔跤吧爸爸》少了什麼?王傳君演技比周一圍贊

《我不是藥神》比《摔跤吧爸爸》少了什麼?王傳君演技比周一圍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