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班主任熬夜:古詩詞聲調解析用法,輕鬆解決聲調難題!

我國古典詩歌講求“意在言外” ,講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 講求自我與自然深沉契合中激盪而起的某種“情趣” “神韻” ,而這 些光靠語言文字的理性分析則顯得遠遠不夠。

古典詩歌的審美特 徵, 客觀上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 必須特別重視誦讀的重要意義。 而古典詩歌的聲調,主要表現在聲調、節奏與韻腳的和諧組合上。

高明的詩人,不僅運用這些形式要素創造和諧的音樂美,而且總能 使之與詩意相結合。那麼,對於詩詞的聲調你知道多少呢?

資深班主任熬夜:古詩詞聲調解析用法,輕鬆解決聲調難題!

孤平

舊詩近體詩格律上的一種禁忌。王力《詩詞格律》第二章第三節四:”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

因為除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

資深班主任熬夜:古詩詞聲調解析用法,輕鬆解決聲調難題!

三平調

詩句中如果最後三個字全都是平聲字,就叫做三平調。這是寫格律詩的大忌。是決不允許出現的。但在寫古體詩時,卻有意多出現,以示與格律詩相區別。

三仄尾

三仄尾是詩詞術語,一般是指一句詩中後三字為仄聲的話便為三仄尾。對於“三仄尾”是否合律,仍在爭論中,目前尚無定論。

但我們讀唐詩,唐人是並不絕對避“三仄尾”的,即使到清代,雖對律詩格律要求嚴,但認為“平平仄仄仄”是拗律。

資深班主任熬夜:古詩詞聲調解析用法,輕鬆解決聲調難題!

平仄

平指漢語四聲中的平聲,仄指漢語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舊詩賦及駢文中所用的字音,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使聲調諧協,謂之調平仄。

四聲

平、上、去、入四種聲調的總稱。漢語字音在《詩經》時代即已分別聲調。但六朝以前,還沒有四聲的名稱。齊梁時,沈約、周顒等人才以平、上、去、入四字作為各類的調名,總稱四聲,沿用至今。

古入聲有-b[-p]、-d[-t]、-ɡ[-k]三個塞音韻尾。普通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是從古代的四聲演變而來的。

資深班主任熬夜:古詩詞聲調解析用法,輕鬆解決聲調難題!

失對

出句和對句的第二字,平仄不相對,(即不相反),叫做失對。

失粘

作舊體詩術語。寫作律詩、絕詩時平仄失誤,聲韻不相粘貼之謂。即應用平聲而誤用仄聲,或應用仄聲而誤用平聲。又據宋陳鵠《耆舊續聞》,表啟之類的駢儷文字,若平仄失調,在當時也叫失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