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

古詩「賞析」

【名句】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出處】

南北朝•謝靈運《登池上樓》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譯註】

池塘已經長滿了春草,園中柳枝上的鳴禽也變了種類、換了聲音。

【說明】

這首詩寫在詩人任永嘉太守之時。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貴集團排擠的結果,所以這首詩的情緒比較低沉,縈繞著進退維谷的憂鬱和無可奈何的悵恨。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潛藏的虯那樣安然退隱,又不可能像高飛的鴻那樣聲震四方,建功立業。第二層寫他在病中臨窗遠眺。第三層寫他的思歸之情。

【賞析】

關於這句詩,有個小典故。鍾蠑《詩品》引《謝氏家錄》說:“康樂(謝靈運襲爵康樂公)每對惠連(謝惠連,靈運之從弟),輒得佳語。後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雲:‘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所以,“池塘春草夢”也用來形容兄弟之情。池塘春草,園柳鳴禽,其實是非常普通的意象,普通到平常人看到都不會去留意。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久病初愈,目光異常地敏銳,猛然發現池塘之上已經生了春草,而園子裡的柳樹上也早已非之前嶙峋模樣,突然變換成了很多鳥兒在鳴唱。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評論說:“此語之工,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藉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所能到。”道出了它成為名句的理由。若說對偶情景等行詩手法,倒也老生常談,貴就貴在見前人之所未見,寫前人之所未寫,或許這才是成就謝靈運的“一斗之才”的關鍵所在吧。

古詩「賞析」

【名句】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鴉

【出處】

宋•辛棄疾《鷓鴣天•遊鵝湖醉書酒家壁》

遊鵝湖,醉書酒家壁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鴉。

多情白髮春無奈,晚日青帘酒易賒。

閒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

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譯註】

春天來臨,平原之上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白色的薺菜花開滿了田野。土地剛剛耕好,又適逢春雨落下,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覓食。

【說明】

《鷓鴣天•遊鵝湖醉書酒家壁》這首詞創作時間大致是公元1182年,辛棄疾時年42歲,由於被罷官落職而不得不退居田園。詞的上闋寫仲春田園的美麗風光和詞人由此引發的感喟;詞的下闋描繪了一幅樸實閒適的農家生活圖景。詞中表現了詞人懷才不遇的無奈及不甘閒居的進取之心。

【賞析】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鴉”,寫的是農村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鄉野氣息濃郁。詩人寫春景摒棄了常見的桃花、梨花而是抓住具有鄉村特色的薺菜花,顯得恬淡自然,充滿著農村生活氣息。白色淡雅的薺菜花開滿了田野,春雨初晴,新耕好的田地上,一群鴉在覓食。說“春入”薺菜花,表達了詩人雖極其平凡的薺菜花寄予了極大的感情,又說“落群鴉”,沒有絲毫厭惡的感情,反而是把它當成春天的一部分加以描寫。

既然田家生活如此美好,乾脆“你”就靜下心來,沉醉在這裡不就好了?詞人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也惹來了愁緒。正值人生鼎盛時期,怎麼甘願這麼清閒無為?他的雄心壯志,他的理想抱負從來都沒有丟掉,可惜歲月無情流逝,時不我待,“可憐白髮生”。他不是不喜愛春天,而是春天並不能給他帶來真正的快樂。

古詩「賞析」

【名句】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出處】

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譯註】

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有一枝紅色的杏花正好伸出牆頭來。

【說明】

《遊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這首小詩描寫了作者遊園不成,卻見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不但表現了春天有著壓抑不住的生機,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賞析】

作者滿懷欣喜去觀看春色,不料被擋在門外,正值心情低落時,看到一枝紅杏從牆內探出頭來。此番景象給作者極大的驚喜,“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脫口而出,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景中含情,景中寓理。“春色”是自然界賜予人類最美好的事物,春天無處不在,是關鎖不住的,即使“庭院深深深幾許”,也有“紅杏出牆來”。春色在這麼一“關”一“出”之間,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最後一句,漸漸被後世“玩壞”,“紅杏出牆”通常含蓄地指代女方出軌,可見這句詩的影響力之大。

至於這種理趣是否符合詩人的願意,並不重要。因為詩歌欣賞也是一種藝術創造,讀者不妨憑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藝術趣味,擴展詩的意境,豐富詩的含意,或者給詩句塗上比喻象徵的色彩。對於這種現象,詩論家說是“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讀者的理解,有時是比作者還要高明的。 【名句】

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

[寄生草]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

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

你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

【譯註】

東風輕輕地搖盪著垂楊如細線般柔軟的長條,遊絲多情地牽繫著桃花飛落的花瓣。

① 搖曳:搖動牽引。

② 遊絲:蜘蛛等所吐的飄蕩在空中的絲。

③ 牽惹:牽連惹動。

【說明】

這幾句說的是張生遇見鶯鶯後驚豔之情。

【賞析】

“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這兩句不但寫景清新自然,而且賦予東風、垂楊、遊絲、花片感情,使之有知覺,因而韻味醇美,極富詩意。

作者拈來“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一兩句,給人以景物的美感、動感。東風“故意”搖曳像綠色絲線一樣的柳條,瞬間千條萬條的絲絛在空中擺動,像綠雲,像青霧,如夢如幻。遊絲軟系在空中飄蕩,那粉紅色的桃花一片片飄落,被遊絲牽扯著,彷彿是桃花片懸浮在空中不肯落下。“牽惹”二字給人以若即若離之感,遊絲有情,桃花有意。此外柳有“留”之意,張生看到鶯鶯,驚為天人,無奈鶯鶯離開,張生自然戀戀不捨。這兩句所描寫的景物亦有留戀之情,“遊絲牽惹桃花片”,一個依依不捨,一個面若桃花。

古詩「賞析」

【名句】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出處】

唐•李華《春行即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譯註】

春山之中,樹木繁茂,然空無一人,花兒自開自落,一路上鳥兒空自鳴啼。

① 芳樹、春山:這兩句互文見義,即春山之芳樹。

【說明】

此詩寫於安史之亂平息後不久。當時宜陽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宮之一——連昌宮就坐落在這裡。境內女幾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在安史之亂中遭到嚴重破壞,景象荒涼。詩人在安史之亂後經由宜陽,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產生獨特的體驗,即興寫下這首詩。

【賞析】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這兩句和杜甫的《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有異曲同工之妙。春山之中,樹木蔥蘢,落花紛飛,春鳥啁啾,然而“自”、“空”兩字,卻顯示了山路的荒涼。曾經遊客絡繹不絕的風景名勝之地,如今只剩下“花自落”、“鳥空啼”,大好河山,滿目寂寥。

古詩「賞析」

【名句】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出處】

南唐•馮延巳《謁金門•風乍起》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譯註】

春風忽然吹來,把滿池的春水都吹皺了。

【說明】

《謁金門•風乍起》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詞人馮延巳的作品。這首詞上片寫景,點明時令、環境及人物活動;下片抒情,點明憂愁的緣由。全詞通過寫少婦春日百無聊賴的心情,表達了她的苦悶。

【賞析】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句寫春風忽然襲來,水面上激起微微的波紋,好似把一池春水都吹皺了。其中的“皺”字用得極為傳神,不但呈現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情景,富有動感,詩意盎然;更把人物心底泛起的情感形象地表現出來。“皺”本指皮膚鬆弛而起的紋路,用在這裡代指少婦的心情,像波動的春水一樣不安。

南唐中主李璟曾問馮延巳說:“‘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與愛卿有什麼關係呢?”意思是誇讚這句寫得好。馮延巳答道:“不如陛下您的‘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好啊。”這兩句都是傳唱千古的名句,君臣之間相互欣賞至此,奈何上天不予眷顧?!

古詩「賞析」

【名句】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出處】

宋•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餘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餘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註】

走過昔日揚州最繁華之地,看到的全是綠油油的薺麥。

① 春風十里:借指昔日揚州的最繁華處。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這裡用以借指揚州。

【說明】

《揚州慢•淮左名都》是一首揚州感懷之作。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南侵,佔領揚州等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1176年冬至日,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後揚州的蕭條景象。這首詞通過眼前的荒涼與昔日的繁華對照,表達了對金兵的憎恨,寄託了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賞析】

如果單從字面看,揚州的“春風十里”該是一番多麼美妙的景象。只是作者已經在小序中點明時間——冬至,並且是下了一夜的雪,正是萬物冰封時候,揚州不可能有“春風十里”,這僅僅是作者印象中的揚州罷了。杜牧說的“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是昔日揚州的繁華,而如今呢?只有一望無際的“薺麥青青”。“薺麥青青”襯托出昔日的亭臺樓閣、珠簾掩映之景已蕩然無存,這裡的居民也已在戰亂中死亡或逃散,無比蕭條。“春風十里”與“薺麥青青”,一虛一實形成鮮明對比,以便過渡到以下“廢池喬木”和黃昏空城“清角吹寒”的淒涼景象。這兩句運用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使人聯想到杜甫“城春草木深”,一種黍離之悲不言自明。情真意切,清幽冷雋。

古詩「賞析」

【名句】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出處】

宋•蘇軾《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譯註】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斜飛,一掠而過,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

① “花褪殘紅”:褪,脫去。

【說明】

《蝶戀花•春景》由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寫的一首詞作。上片寫春景:紅花紛謝,青杏初結,柳綿日少,普天芳草,年華易逝。下片寫傷情:寫牆內佳人歡笑,牆外行人“多情卻被無情惱”,寓有對朝廷一片痴心卻被貶官遠謫的惆悵,含蓄地表達出作者仕途坎坷、飄泊天涯的失落心情。

【賞析】

“花褪殘紅青杏小”這句寫暮春時節,杏花凋零,枝頭上結滿了青杏。“殘紅”二字流露出對春天將盡的感傷情緒;“青杏小”則表達對初生杏子的憐惜和喜愛,之前的感傷被有意識地衝淡。“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兩句描寫了一幅美麗而生動的鄉村春景圖:燕子在空中輕盈地掠過,綠水幽幽,環繞著人家的牆院。燕子飛動為畫面增添動態之美;綠水繞人家為畫面增添了生活氣息,表現了鄉村生活之靜,為下文“佳人笑”之“鬧”做鋪墊。

【名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出處】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譯註】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上,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泥在築巢。繁多而繽紛的春花使人眼花繚亂,而那淺淺的春草才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① 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

② 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說明】

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825年(寶曆元年)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早春西湖的明媚春光。

【賞析】

中間兩聯是這首詩的精華所在,也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詩人用鶯、燕、花、草這幾個最具春天代表性的意象,描繪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早春圖。頷聯:黃鶯婉轉啼鳴,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銜泥築巢,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鶯鶯燕燕,一爭一啄,嘰嘰咋咋,一幅活潑熱鬧的鶯燕圖就呈現在讀者面前。頸聯:早春,花兒尚未完全開放,東一團,西一簇,使人迷亂。春草尚淺,只能遮住馬蹄。花是亂的,草是淺的,極富生命力。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準確而生動地把早春氣象透露出來,洋溢著春天萬物爭光的活躍氣氛,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與讚美。

古詩「賞析」

【名句】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

【出處】

唐•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註】

江水碧綠使水鳥顯得更加潔白,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像燃燒的火一樣紅。

【說明】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的春天。此時詩人正寓居成都,重返草堂,生活上稍稍平定,因此心情也就比較舒暢。但詩人面對大好春光,想到有家難回,不禁心情低落,發出“何日是歸年”的感慨。

【賞析】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兩句先以對偶句寫景,色彩明豔,對比強烈。杜甫的草堂位於錦江之濱,春來江水綠如藍,在幾隻白色水鳥的映襯下,越發清秀碧綠。青山隱隱,花紅似火,相互映襯更加秀麗多姿。寥寥十字就勾畫出一幅色彩絢麗意境優美的圖畫,春山、春水、春花還有與春天有關的一切,都是如此生機勃勃。只是景色再美都是異鄉之景,詩人所心心念唸的依舊還是自己的故鄉。“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現在詩人已是年過半百,想還鄉卻不知何時才能實現,怎麼使人斷腸。

【名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出處】

唐•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註】

兩隻黃鸝鳥在翠柳之間鳴叫,一行白鷺飛翔那湛藍的天空。

【說明】

公元764年,長期處於顛沛流離之中的杜甫,回到了成都草堂,生活又暫安定下來,於是寫下了不少充滿生活情趣的短詩,這首《絕句》就是其中的一首。

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恬淡幽美的風景畫。兩個黃鸝在翠柳中婉囀鳴唱,一行白鷺在湛藍的天空中悠然飛翔;高高的山巔,積著一片皚皚的白雪,門前的江邊停泊著一隻只從遠方來的帆船。

【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鸝,翠柳,寫的是近景,是低處;白鷺,青天,寫的是遠景,是高處。黃鸝,白鷺,是動景;翠柳,青天,是靜物。“鳴”是聲音,“上”是動作;“黃”襯“翠”,“白”襯“青”,低與高結合,近與遠結合,動與靜結合,有聲有形,色彩鮮明,作者以高超的技藝全方位多角度地描寫了初春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全詩如畫,畫中有詩,鳥、樹、天,和諧統一,節奏輕快,十分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心情愉悅,是寫景詩裡的上層之作。

【名句】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出處】

五代•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留”一作“留人”)

【譯註】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實在是去得太過匆忙了。

【說明】

這首詞當作於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此詞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面上是傷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

【賞析】

《相見歡》又叫《烏夜啼》,一歡一悲,像極了這首小詞。“林花”是春林之花,不是一朵,也不是一片,而是滿林的花,它代表了整個春天的美麗。它一綻放滿目山河都是奼紫嫣紅,一片生機,然而那麼快就“謝了春紅”,彷彿一夜之間春天就走了。“謝了”多麼普通的二字,又包含了多少惋惜,多少哀傷。“太匆匆”,一切都太匆忙了,還沒來得及欣賞,還沒來得及為你填一闋新詞,就這麼匆匆過去了。生命如花,花開花謝這麼匆忙,人生又何嘗不是?當你還沉浸在風光無限之中,以為人生還很漫長,竟不知一剎那“換了人間”,生命就這樣衰敗了,像花謝那樣匆匆。這是整個生命的無常與悲哀,不僅僅是人類。

這幾句全是白話,李煜就是這樣,寫春天它敢不用華麗的詞藻,只是這麼隨手一揮就是一幅百花凋殘的暮春圖。這種隨性、瀟灑全出於他的“赤子之心”,他是從自己內心來觀照外界的,這些被稱為神來之筆的句子全是他內心的真情流露。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太匆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