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絕對!上聯:盛盛盛盛盛盛盛,下聯更厲害,僅紹興人能看懂!

我國杭州市蕭山區有一個著名的寺廟,名叫陛下廟,此廟始建於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0年),比山上著名的白龍寺還要早一年!其實,原先此廟不叫陛下廟,而叫“崔府君廟”,是當地百姓為了紀念此人積善行德的高尚行為而建的。那為什麼又改叫陛下廟呢?這就要追溯到宋朝了。

當時金兵俘虜了二帝,但是九殿下康王趙構卻伺機逃走了。傳說,狼狽不堪的趙構逃到錢塘江邊靖江殿(蕭山區靖江鎮)時,後有追兵,前有茫茫大江,感到無路可走,就準備跳江自盡。突然,在茫茫的江霧中一匹高大的白馬在向他奔跑過來,趙構只好死馬當活馬醫,騎了上去。

千古絕對!上聯:盛盛盛盛盛盛盛,下聯更厲害,僅紹興人能看懂!

趙構只見腳下白浪滔滔,似雲似霧,頃刻間就到了江對面,於是大喜:“真是天助我也!”隨後,白馬把趙構帶到了“崔府君廟”,趙構看了看此廟,再看看了身邊的白馬,恍然大悟,便起身一躬,對著神像說道:“承蒙搭救過江,有朝一日我若位登九五,便給您重塑金身,再建廟宇,封為陛下。”因此,陛下廟之稱由此而來。

歷史的車輪滾滾不停,陛下廟也早已破舊不堪,所以到了明代,決定重新修築這座寺廟,以此來紀念前人。可是等到陛下廟外面的萬年臺修好後,有個問題擺在當時主持方丈的面前:此廟不凡,自然要有個不凡的楹聯與之相應,那找誰寫呢?思來想去,沒有人比徐渭更合適了!

千古絕對!上聯:盛盛盛盛盛盛盛,下聯更厲害,僅紹興人能看懂!

徐渭字文長,是明朝著名的才子,曾做過胡宗憲的幕僚,為剿除海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於是,方丈素齋宴請了徐文長,飯後徐文長把此廟遊覽了一遍,只見此廟氣度非凡,廟前的大石板道地可以容納千人站直。並且萬年臺高大,建造工藝精湛,於是便有了想法!

徐文長命人準備筆墨紙硯,而後自己大筆一揮,寫下上聯:盛盛盛盛盛盛盛,下聯:行行行行行行行,總共14個大字!隨後,又在萬年臺的出入口寫下“出將”“入相”4個大字!周圍人一看此楹聯,不禁唏噓不已,就連方丈都有些不滿。但是徐文長畢竟是大人物,方丈也不好當面說,就客氣說道:“敝廟招待不周,還請多多包涵!阿彌陀佛!”

千古絕對!上聯:盛盛盛盛盛盛盛,下聯更厲害,僅紹興人能看懂!

徐文長是什麼人,他當然聽出了言外之意,方丈肯定以為是自己故意為難他們。他輕咳一聲,議論聲立馬停止了,自信滿滿地說道:“此聯甚佳也!”原來,對於那些不熟悉紹興本土語言中某些讀音的人,是不能領會他的精心設計的。

楹聯中“盛”和“行”應分別作如下讀:盛(shèn)盛(cháng),盛(shèn)盛(cháng),盛(shèn)盛(shèn)盛(cháng);行(yìn)行(háng),行(yìn)行(háng),行(yìn)行(yìn)行(háng)!

上聯寫的是:臺上戲文開演時的鑼鼓聲,表示臺上鑼鼓聲熱鬧,以及催動人心的場面,所以借用多音的字義來表述其激動人心的時刻。下聯寫的是:襯托人聲沸騰,你擠我擁的景象,以及扶肩夾背擠動時所發出的聲音,表示臺上鑼鼓聲開始,臺下人聲燥動的熱鬧場面!

千古絕對!上聯:盛盛盛盛盛盛盛,下聯更厲害,僅紹興人能看懂!

經過徐文長這一解釋,在場的人收起了先前的不屑,無不拍手稱頌,都十分欽佩徐文長的文學水平。並且由於陛下廟特殊地位和徐文長先生的名聯,使此廟的香火久盛不衰,名揚各地,流傳至今!

徐文長高超藝術水平,以及深奧的用字方法,僅用二個字就把萬年臺的作用和場面一盡包括,還形容得如此完整,真是千古奇人也。

以上均屬個人觀點,如有異同,歡迎留言討論!關注我,每天給你不一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