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薛城:城乡尽吹文明“新风”

鲁网枣庄7月4日讯去年以来,薛城区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氛围初步形成。

健全的机制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基础,为此该区专门成立了2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镇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对移风易俗工作落实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将其作为评选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前置条件,对工作不力被动应付的,取消申报和复查资格。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调度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务,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移风易俗工作机制。

移风易俗,宣传开路。该区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平台,采取文艺宣传下乡,印发明白纸、倡议,签订责任状、承诺书,在主要道路、公共场所、重点交通进出口、重要建筑物等部位张贴、喷涂宣传标语,设置永久性户外公益广告牌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做足做实宣传教育,确保移风易俗、婚丧嫁娶文明简办之风进村入户、入脑入心,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7辆宣传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巡回播放移风易俗的惠民政策和法规政策,期间,共发放移风易俗明白纸30余万份、倡议书5万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500余条,提高广大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火车往哪儿跑,全看火车头。”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在移风易俗中起带头作用。该区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落实活动,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机关干部率先垂范,签订承诺书11000余份,狠刹盲目攀比之风、奢侈浪费之风、人情来往名目繁多之风,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率先垂范来带动镇街、村居民观念的转变,通过政风行风带动村风民风。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贤人物、“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

“以前谁家办的酒席少、不够档次,就会觉得没面子。现在不这样了,有红白理事会的参与,群众办事既省钱,又不掉面子。”该区周营镇后马村村民褚福健说道。工作推进中,该区强化镇村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该区按照“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推选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担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并监督工作落实,目前,全区7个镇街246个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符合本村居实际的《村规民约》,自我约束机制初步形成。

该区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立足不断深化殡葬执法监督,该区成立了由区民政局牵头,区文明办、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安分局7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合执法队,开展全区殡葬市场联合执法活动,对制售封建迷信用品、棺材、大墓碑等行为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查封取缔,规范丧葬用品市场及丧葬行为,查处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乱搭灵棚和乱葬等现象。今年以来,该区累计开展各类执法活动12次,查处制止不文明丧葬行为20余起;以移风易俗为主题,实施移风易俗“以文化人”工程,开展“送戏下乡”惠民巡演150场次,城区范围内燃放鞭炮、抛洒冥纸等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婚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张生 耿建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