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過敏診治當規範 家長勿把過敏錯當普通感冒

當下,是過敏的高發季節。哮喘、溼疹、蕁麻疹、結膜炎、鼻炎……看似不同部位、不同症狀的疾病,都可能源自於同一個病因——過敏。特別是兒童時期的過敏,如果得不到控制,有可能逐步發展成為鼻炎、哮喘等疾病,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而食物過敏如果得不到控制,也會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

過敏性疾病在不同病程有不同症狀

那麼,患過溼疹的孩子在以後出現呼吸道過敏的比例是多少呢?申昆玲介紹說,研究顯示,在嬰兒時期由牛奶蛋白引起溼疹的孩子,在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大概有40%會發生呼吸道過敏。

“我們也收治過很多由於食物過敏導致營養不良的嬰兒,例如牛奶過敏引起來的消化道出血,有的孩子血色素只有不到6克,這是很嚴重的貧血,做了腸黏膜活檢之後發現是牛奶蛋白過敏引起,停了牛奶之後,所有過敏症狀都沒有了。”申昆玲說,“這些過敏症狀,其實需要我們不斷地科普,讓家長來了解。”

然而,我國的兒科醫生培養體系裡並沒有過敏這個專業,而過敏性疾病在診療時會被分到各個專業科室,例如,鼻炎要去耳鼻喉科,溼疹會被分到皮膚科,食物過敏要到消化科,哮喘到呼吸科。

補兒科醫生防治過敏的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