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干金融的,都勸人不要干金融了

現在幹金融的,都勸人不要幹金融了

又到畢業季,有個關注了我號快半年的小朋友(本號也就開張半年),之前一直想幹互金來著,還特意置了頂,總之是個鐵粉。

之前,小朋友一直想進入互金行業,關注小號半年後,他放棄了,因為看到了太多的黑,感覺不到正能量。

收到這個消息,我一點都不沮喪,反而有了種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感覺。

且不說最近雷雨季節到了,就沒這平地幾聲雷,金融業的日子也越發不好過了,早就走下神壇了。

問問群友,大家都有同感,都在勸自己身邊的人不要幹金融。

比如一位貸款中介,在某三、四線城市,年入幾十萬,貌似光鮮。有親戚孩子高考,問是否要報金融專業,這大哥極力否定,除非考分很高,能入985、211的金融相關專業。一般學校學金融還不如去職校學技術,後者還更實用些。再說了,家裡沒背景的孩子,好學校的也頂好別進。

這中介說的是肺腑之言,金融這專業,華而不實,本科還未學到真知,就懂點皮毛畢業後有幾人能真入金融,很多都和市場營銷一樣成了萬金油專業。銷售、市場、策劃都算沾邊,更多的完全偏離,比如我學國際金融的老家侄子在經歷傳銷洗禮並幾經失業後站在了富士康流水線前,還不如隔壁孩子學數控車床來的實在。

自家親親的堂妹,諄諄教導她兒子,學好數學,以後到陸家嘴幹金融、掙大錢,很想出聲阻止,生生咽回去了,畢竟學好數學不是壞事,任何行當都要有個好腦子,不幹金融幹別的也有用嘛,再說,人家想幹的是傳統金融的頂層,又不是互金。

當然,在很多人眼裡,互聯網金融就不是金融,那我們看看傳統金融。

銀行是之前公認的鐵飯碗,可隨著互金的入局和科技的提升,需要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比如櫃員,大家都移動支付了有多少人還奔銀行辦業務,好多人都可以裁了,加之效益不好,待遇一降再降,指標一再加碼,自己也跑了不少。

過去幾年銀行基本算是互金最大的人才供應商,工資翻番不是事兒根本。

連外資行的日子都不好過,聽說花旗就全球裁員,我在某外資行工作的朋友前段向我打聽是否要跳槽進互金,我趕忙勸阻,這會進互金跟49年入國民黨有啥區別,是過來聽雷的嗎?現在不少互金的人都回流了,你還跑出來幹什麼。

但側面看出,外資行的日子也不好過,之前只伺候高淨值客戶,現在月入3000的都是他們的髮卡對象。

銀行大哥日子不好過,投行證券也未必能好到哪去。

但幹金融,有兩種人倒很合適,就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分外受投行們的喜歡。

當然,主要是喜歡他們的爹和隨之而來的各種資源。

投行面試“官二代”,常用的一個問題就是:請直接寫下你認識或者可以聯繫到的中國內地政治經濟界的要人名單。

“你的父母是做什麼的?你能給公司帶來哪些業務?”這個據稱曾廣泛流傳在外資投行招聘圈的問題,顯示的是一場外資行和官/富二代之間微妙的心理對戰。

坊間有個傳說,叫擠毛巾,就是招個官二代或富二代來,只要把他周邊資源諸如七大姑八大姨、老爹下屬啥的用上,就能招徠很多業務。而維持這個客群的關係,本尊最最合適。

至於說他爹倒了,擠乾的毛巾就可以丟了啊。當然,這毛巾也可能是媳婦、女婿之類的,直系有時不太方便。

至於普通人家的孩子,就是塊乾毛巾,除非質量特別好的,才被招進去當金融民工,畢竟,那裡還是需要人幹活的,這些就是那些所謂的名校生。當然,有特例,這點別槓精。

社會是一個圓錐,每個人都在圓錐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平,不同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是你所處平面圓的半徑。只要你的水平更高,你接觸別的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會更短。反之,你離核心區域的人的距離越短,你所處的位置也就越高。

這幾年互金的蓬勃發展,給了很多草根或屌絲進入金融相關產業的機會,但最先遭受衝擊的,也是他們。包含在傳統金融行業,最先衝擊的也是底層。

所謂人才,都是看手上的資源以及運用資源的能力。

在階層日益固化,及金融行業逐步走下神壇的今天,從業有風險,入行需謹慎,謹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