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豬匠被皇帝提拔成大將軍,後死於非命,皇宮的太監全部做陪葬

東漢朝廷中的外戚與宦官之爭持續到桓帝駕崩,靈帝登基之後,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河間藩王血統的劉宏入承大統,成為大漢皇帝。漢靈帝在史書上的形象很糟糕,但是如果細究史料,就會發現他並非一個昏君。

如果說漢靈帝的施政有什麼致命錯誤的話,寵用宦官其實算不上,因為他能駕馭得了。相反,提拔了草包大舅子何進,才是漢靈帝執政生涯的致命錯誤。很多史書都說何進出身於屠戶,但是在講究出身門第的東漢,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又有點可疑,屠戶出身之說很可能又是政敵的抹黑。

殺豬匠被皇帝提拔成大將軍,後死於非命,皇宮的太監全部做陪葬

漢靈帝

何進字遂高,南陽宛人,南陽帝鄉的政治地理背景似乎又暗示了何氏家族其實並不寒微?何進的異母妹妹入宮是何進命運劇變的轉捩點,何進的妹妹入掖廷為貴人,很得漢靈帝寵愛。兄以妹貴,何進先是被拜為郎中,再遷虎賁中郎將,後來又外放為潁川太守。

光和三年(180年),何貴人被立為皇后,何進也因此而拜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妹妹封后,哥哥何進也因此進入東漢政治的核心圈子。

漢朝的外戚出任大將軍,是從西漢武帝時代的衛青開始的。東漢初建的時候,鑑於前朝外戚擅權,曾經規定外戚不得出任大將軍。此外,還規定大將軍和驃騎將軍的地位是在三公之下的,“後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即便是光武帝時代皇后陰麗華、郭聖通的家族,“不過九卿,親局勢位,不能及許、史、王之半”。

殺豬匠被皇帝提拔成大將軍,後死於非命,皇宮的太監全部做陪葬

何進

這種情況後來發生了變化,漢和帝即位之初,竇憲在竇太后的支持下擔任大將軍,開外戚擔任大將軍之先河。從此之後,相繼有鄧騭、閻顯、梁冀、竇武等相繼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大將軍。

既然有了外戚出任大將軍的先例,漢靈帝就決定效法前人。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靈帝拜何進為大將軍。何進也還算爭氣,很快就在洛陽附近擊敗張角部下馬元義,得以晉封慎侯,這算躋身世家貴族的行列了。

相較於以前的外戚勢力,何氏外戚其實完全是靈帝自己豢養出來的。何進權勢日盛,也開始在政治影響力上回報妹妹,“初,何皇后生子辯,王貴人生子協,群臣請立太子。帝以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然皇后有寵,且何進又居重權,故久不決。”何進和何皇后的地位,讓靈帝在儲君問題上猶豫不決,他心目中的理想接班人是王貴人所生的劉協。何進敢於立太子問題,意味著何氏外戚的勢力臻於鼎盛。

殺豬匠被皇帝提拔成大將軍,後死於非命,皇宮的太監全部做陪葬

何皇后

何進勢力雖大,但他還必須面對強大對手——宦官集團。東漢制度的變化是宦官勢力崛起的重要條件,內朝中常侍官職的宦官化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另外,宦官典掌軍職也是對舊制度的突破。中平三年(公元106年),中常侍趙忠曾銜領車騎將軍,並主持軍事上的論功行賞,但在四個月之後就被罷免。接著,宦官蹇碩出任上軍校尉,“坐鎮朝廷,以御四方”。

很多人都聽說過“十常侍”集團,那是漢靈帝最為寵信的十個中常侍級別的宦官,其中張讓和趙忠地位最高。皇帝甚至說出:“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之類的昏話。

殺豬匠被皇帝提拔成大將軍,後死於非命,皇宮的太監全部做陪葬

十常侍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駕崩。宦官蹇碩受靈帝遺命,想擁立少子劉協繼位。但是,何進和朝臣主張立長,也就是讓何皇后之子劉辯繼位。何進雖為大將軍,但是皇城的武裝還是握在宦官手裡,蹇碩等人“既受遺詔,且素輕忌於進,及帝崩,碩時在內,欲先誅進而立協”。

蹇碩想先發制人,幹掉何進。但是,此事不慎洩露,何進稱患腳疾不便入宮。蹇碩密謀失敗之後,形勢急轉直下,皇子劉辯被立為皇帝,何太后臨朝,何進與太傅袁隗輔政,錄尚書事。這一招下來,何進便握有主動權,且居輔政之要位,宦官張讓、趙忠投靠了何進,並協助他殺了蹇碩。

殺豬匠被皇帝提拔成大將軍,後死於非命,皇宮的太監全部做陪葬

蹇碩

蹇碩被除,朝野士大夫為之一振,竟然想誅盡宦官。東漢社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論公卿,裁量執政”的世家大族很有政治影響力,而他們與宦官集團是勢不兩立的。出身於汝南袁氏的袁紹是除宦官的最強呼籲者,“中官親近至尊,出入號令,今不悉廢,後必為患”。

袁紹的激進主張並不為何氏集團贊同,何太后最為反對,她僅贊成誅殺幾個“放縱者”。何進在太后和袁紹之間舉棋不定,而弟弟何苗也不贊成誅盡宦官,他說“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富貴。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何氏集團的基本立場是幹掉幾個跋扈的宦官,然後與宦官集團維持一種政治平衡。

殺豬匠被皇帝提拔成大將軍,後死於非命,皇宮的太監全部做陪葬

舉棋不定的何進

平心而論,何氏與宦官兩個政治集團維持平衡才是最佳的,誰也不可能吃掉誰!袁紹竟然又出了一個昏招,他建議何進“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召集外兵進京脅迫太后,誅殺宦官,這不僅形同造反,更是引狼入室。何進是個沒有戰略定力的人,在袁紹的煽動之下,真的下令召集駐守西北的董卓、丁原等一批悍將率兵向洛陽附近集結。

何進在袁紹的挾持下走上了與宦官集團決裂的不歸路,袁紹被任命為司隸校尉,授以“假節”、“專命擊斷”的特權。另外,何進又任命王允為河南尹,令虎賁中郎將袁術率虎賁200人,奪取黃門持兵守禁中的權力。如果這場政變僅僅侷限於洛陽,震盪可能還會小一點。袁紹更是謊稱大將軍何進的命令,向各州郡發告文書,下令逮捕宦官親屬。

殺豬匠被皇帝提拔成大將軍,後死於非命,皇宮的太監全部做陪葬

袁紹

何進和袁紹的蠢舉將宦官逼到決戰境地,宦官們出手要比何進果斷得多!中平六年八月(189年8月),何進應詔進宮見何太后,在出內宮的途中,在嘉德殿被手持兵刃的張讓、段珪等攔截,手起刀落,大將軍就這樣人頭落地了!

何進一死,袁紹動手更加肆無忌憚,“紹遂閉北宮門,勒兵補宦者,無少長皆殺之。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兒得免。死者二千餘人。紹因進兵排宮,或上端門屋,以攻省內”。袁紹在皇宮殺了兩千餘人,沒有鬍子的都被當成宦官殺了,這難道不是袁氏野心的暴露嗎?

殺豬匠被皇帝提拔成大將軍,後死於非命,皇宮的太監全部做陪葬

血濺宮門

張讓等人見北宮失守,於是趁夜色劫持少帝劉辯從後門逃往黃河岸邊的小平津附近。尚書盧植與河南中部掾閔貢追到河邊。張讓、段珪等人陷入絕地,“餘皆投河而死”。宦官集團在這場政爭中徹底失敗,但是大漢王朝更大的危機已經來了,西涼兵馬進了洛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