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儉談晉商:晉商誠信文化歷史

王恭儉談晉商:晉商誠信文化歷史

晉商之所以能夠在明初清末叱詫中國商界500年,主導中國金融界100年左右,關鍵是有一種精神在支撐——誠信,誠信二字看似簡單,但是它的內涵極為豐富,諸如誠實做人、以誠相待、誠諾似金、誠實守信……每一句都有其深刻的道理,那麼晉商把這些經營理念不僅學會,而且吃透,並且貫穿到整個經濟活動中加以昇華。

誠實做人

晉商始終認為無論做什麼事首先要學會如何做人,才能談到做事。人首先是一個立起來的人,那樣以德立人,以誠興業就體現了晉商求真務實的精神。試想一個不誠實的人他能做事嗎?他又能做成什麼事呢?他能經商嗎?由於他們不誠實心存私念,他會做出違背商業道德之事,那麼這個商家、這個店鋪能經營下去嗎?一直以來晉商非常注重“口碑”!這種“口碑”是建立在有德性、愛面子為基礎的人群之中!當然假如這個商家沒德性,不管臉面只認錢,那就另當別論。眾口鑠金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以誠相待

晉商不僅善於經營,而且善於做事。比如說晉商無論在什麼地方經商首先考慮的是人際關係,晉商們口中常說的一句話:“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句話充分體現晉商做人的一種“境界”。與人為善,與己為伴。這樣一來晉商經商的氛圍就特別融洽,尤其是對於老人、幼兒特別關照,這就進一步說明晉商在日常商業活動中始終貫徹童叟無欺的工作作風。對於當地困難人群的幫助那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山西省祁縣的喬致庸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開設的“復盛公”字號,隔三差五就要搞一次慈善活動。尤其是對那些孤寡老人、失散孤兒會慷慨解囊大力救助,這就是為什麼包頭市老百姓說:“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原因。其中的道理大家一看就明白!

誠諾似金

晉商在清代初期已經把買賣做到了外蒙古草原、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地區,這些地區在過去的中國人眼裡,尤其是河東人或者是晉陽人的眼裡都屬於“蠻夷之地”,什麼意思呢??一是人少,二是資源匱乏,三是物質稀少。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必不可少,那麼冬季禦寒的棉、布、絹缺一不可,當然有錢人也需要綾羅綢緞等。這些生活所需物品中國大陸物產豐富應有盡有。這種商機對於晉商來說就是天賜良機!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晉商當時與清政府有契約,清政府將國家控制“鹽”的專營權交給晉商經營,晉商為清政府辦理糧草供應,特別是清軍所需馬匹主要依靠晉商從外蒙古草原引進,當時沒有外匯問題,主要採取的方式是以物易物,其實這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事,內地的商品加上差價頂出去,換回來的馬匹交給清政府晉商還能賺一筆。這樣的好事一般人想不到也做不來。這期間也有部分是現錢現貨的買賣。在外蒙古科倫多曾經發生過幾次這樣的事情:祁縣史大進開設的“大盛魁”商號,對外貿易做的是風風火火,為什麼這麼火呢?這裡面肯定有它的“絕竅”,大盛魁的掌櫃子遇到常客或者是熟客有時候會出現錢不湊手,又急著要貨的局面,掌櫃子大筆一揮拿走,他們為什麼這麼膽大呢?就不怕被騙了嗎?其實掌櫃子心裡有底,因為這些外蒙古商人和晉商經常打交道,關鍵是知根知底所以晉商掌櫃子有膽略、有魄力買賣也就越做越大。問題的實質是什麼呢?因為晉商有承諾在先:“凡是信譽好的客戶,可以賒貨給他。”比如,某一年的某一日有一個外蒙古商人奧巴德匆匆忙忙趕到“大盛魁”商號要求送一批商品到烏蘭巴托,但是手頭現錢又不夠,掌櫃子一看是他,二話沒說,不僅不要錢還幫他墊錢找來駝隊把他所需商品保質保量按時送達指定地點。沒過多久奧巴德將所欠款項如數嘗還。這就充分體現了晉商誠諾似金的守信敬業精神。通過頻繁的合作以及貿易實踐外蒙古的商人們形成了一個共識:凡是晉商的貨物不問質量,不問價錢只認商標——晉,這也進一步說明晉商誠諾似金精神執行以後帶來的商譽。

誠實做事

誠實守信,和氣生財。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你不理人,人不理你。”那麼對於財道理一個樣:“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裡面的道理既具體又直觀,商業貿易活動首先是和人打交道,要想賺錢你的商品必須是貨真價實,對顧客要熱情周到,甚至於是關懷備至,有了這個前提買賣肯定能做成。你不賺錢都不可能!優質的產品、優惠的價格、優秀的服務態度,廣大客戶或者是消費者會拿著錢給你往店裡送,這就是你不理人,人不理你。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道理!晉商始終把顧客視為“上帝”對待,這裡主要是表達對客戶的敬畏。難能可貴的一點是:“為了廣大客戶的利益,晉商可以放棄自己的小利。”比如說太谷的財東馬滿櫃開設的票號(錢莊)“豐德號”,在清朝末年已經幾乎都不營業了,但是有客戶手持銀票要求兌現,“豐德號”櫃檯裡已經沒有現銀。財東馬滿櫃命令夥計將家裡窖藏的銀子挖出來予以客戶兌現。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晉商為了維護自己的好名聲(也稱商譽)寧可苦了自己也不能坑了別人的具體表現。比如:平遙財東雷履泰開設的“日升昌”票號,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從而使日升昌北京分號連續遭到八國聯軍的搶掠,當時可以說搶劫一空。北京的客戶以及王公貴族手裡拿著日升昌的匯票、銀票急急忙忙趕到平遙縣日升昌總部要求兌現,財東雷履泰毫不猶豫予以兌現。這就進一步體現了晉商誠實守信的精神,他們把商業信譽視為生命,再吃多大的虧也在所不辭!把晉商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之地步。

那麼我們就來冷靜地分析一下晉商在商界馳馭這麼多年他所秉持的精神實質是什麼呢?筆者可以肯定地回答兩個字:誠信!這個誠信裡面包含著一個關鍵內涵就是“利他”精神。一般人的境界是站在利己層次去考慮事物的發展,而晉商卻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終都是從“利他”的層次來考慮事物的發展。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要想得到必須付出。把顧客需要的商品(茶葉)不遠萬里運到他可以購買的地方這是不是付出?把他急需的物資(糧草、馬匹)及時運到它應該抵達的位置,這是不是一種付出?把人類生存必需的“鹽”從運城用駱駝馱到蒙古草原,東北地區要不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付出呀?如此等等。當然晉商因此也得到豐厚的回報!站在貿易公平的原則付出後得到回報無可厚非!但這裡有一個前提是先——付出。誠信精神的內涵在晉商的經營活動中得到紮紮實實的體現!責任、擔當、義務這些詞彙在當時的晉商腦子裡是一如既往地執行著,貨真價實、物美價廉就意味著一種責任,你為顧客提供的商品如果真正做到貨真價實、物美價廉的話你就會建立好的商譽,回頭客將源源不斷。營業額越大,毛利也就越大,利潤自然而然就高。你對顧客承諾的供貨時間按其所需及時兌現,這就體現了一種擔當。把顧客視為衣食父母你就可以儘自己應盡的義務!這些晉商精神的內涵也是我們現代市場經濟公平競爭應該遵循、應該實踐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