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風五論|剛剛,晨風再發聲,縱論長沙樓市調控新政下的諸多深層次問題!

晨风五论|刚刚,晨风再发声,纵论长沙楼市调控新政下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湘伴導讀

晨风五论|刚刚,晨风再发声,纵论长沙楼市调控新政下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晨風”文章最近比較火。

在湖南日報連續推出4篇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晨風”系列評論文章後,長沙市旋即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全面打響“反炒房”攻堅戰,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俠客島等主流央媒和新媒體密集關注報道。

“晨風”,語出《詩經》,又名鸇,是一種猛禽。猛禽發聲引發雷霆動作,長沙市旗幟鮮明地舉起反炒房大旗,反炒房、保剛需、惠民生的堅定決心和務實舉措,贏得了市民和網友的普遍讚譽。

在長沙樓市調控新政出臺僅2天后,住建部等國家七部委聯合發出通知,決定於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長沙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這恰恰佐證了長沙房地產調控新政的出臺恰逢其時、勢在必行。

譬如,長沙調控新政會不會誤傷部分剛需,如剛落戶長沙的高校畢業生、改善型住房購買者等。文章態度鮮明:只要市場亂象得到有效抑制,房價真正穩下來了,就會惠及真正的剛需,就能保障那些真正沒有住房、收入不高的人群實現“安居夢”。對此,小夥伴們應“風物長宜放眼量”,麵包會有的,房子也會有的,莫上了某些幕後推手的套。

又譬如,有人說,長沙房價走高,主要是供地不夠,土地供應多了,房子就會多;房子多了,價格就會下來。對此,晨風文章明確指出,從經濟學一般原理來說,這個觀點沒錯,但當一個產品被眾多投機者炒作以後,供需規律就很難起作用了。“瘋狂的君子蘭”“豆你玩”“蒜你狠”“向前蔥”等現象莫不印證這一點。如果一個城市無限制地供地建房,最後會帶來整個城市的規劃出現大的問題,既有近困,也有遠憂。這種極其嚴重的負面效應,一些國家早有前車之鑑。

還譬如,長沙調控新政會不會“打壓”人才?文章提醒大家理性對待各地愈演愈烈的“搶人大戰”,“對特殊人才、有功之臣實行鼓勵激勵政策,這是應該的,但不宜把住房等公共產品作為爭奪人才的唯一籌碼。”“對待人才,我們既要重視學歷,更要看重能力和貢獻,不能簡單以學歷高低分配公共產品。”

晨風此言,湘伴君深以為然。《俠客島》早有文章分析,過低門檻以及與樓市直接掛鉤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的可能不僅是人才,還有限購政策下的購房者,甚至是炒房者。此次長沙樓市調控的宗旨非常明確,就是“長沙的住房只為長沙市民服務,只為來長沙創業就業者服務”,我們要警惕那些名為“人才”實則投機炒房的“人才過客”。而真正想紮根長沙的人才,還是那句話,風物長宜放眼量。

下面,原文奉上這篇剛剛新鮮出爐的晨風五論

晨风五论|刚刚,晨风再发声,纵论长沙楼市调控新政下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五論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晨風

6月26日起,長沙市實行升級後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從項目監管、土地出讓、購房資格、戶籍管理、打擊炒房等方面對樓市進行全面調控,重點遏制投機炒房等市場亂象。

近段時間,主流媒體就長沙房地產市場一度出現的亂象密集發聲,旗幟鮮明地提出長沙房價非理性上漲背後是炒房投機行為作祟,傳遞出“長沙的住房只為長沙市民服務,只為來長沙創業就業者服務”的清晰信號,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也引發輿論廣泛而積極的關注。住建部等國家七部委日前決定,在長沙等30個城市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佐證了長沙房地產調控新政的出臺恰逢其時、勢在必行。

長沙房地產調控新政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打擊投機。事實證明,只有打擊投機,才能真正保障剛需。有效抑制投機炒作、規範樓市秩序,是保證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是保證剛性購房需求的前提。有資料顯示,目前長沙一名普通的工薪階層要花10年以上的積蓄才能買得起房,如果容忍各類投機行為繼續興風作浪,放任房價漫無邊際地上漲,最終受傷害的只會是那些真正的剛需者。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猶如硬幣的兩面。權衡利弊,講究的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長沙調控新政設置的門檻,短期內可能會讓一部分剛需受到影響,比如剛落戶長沙的高校畢業生、改善型住房購買者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市場亂象得到有效抑制,房價真正穩下來了,就會惠及真正的剛需,就能保障那些真正沒有住房、收入不高的人群實現“安居夢”。“風物長宜放眼量”,對這一點,需要做好解釋引導工作,同時要警惕那些市場亂象的幕後推手上下其手,混淆視聽。

或許有人會說,長沙房價走高,主要是供地不夠,土地供應多了,房子就會多;房子多了,價格就會下來。從經濟學一般原理來講,這個觀點並沒錯。但當一個產品被眾多投機者炒作以後,供需規律就很難起作用了。無論是上世紀80年代初“瘋狂的君子蘭”事件,還是近年來出現的“豆你玩”“蒜你狠”“向前蔥”等現象,都是如此。環顧四周,不少城市供地不斷增加,房子不斷建造,房價卻不降反升。關鍵的一點,就是不少人把房子當作投機產品進行炒作、或者作為一種準金融產品進行投資,以獲取“投機利差”式超額利潤,讓房子背離了居住的功能與定位。可見,投機炒作盛行,價格問題就很難通過從供需入手來予以解決。

目前,長沙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積已達45.5平方米,套均住房面積達到125平方米。單憑數據來看,這樣的標準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不少發達國家的水平。對於這一數據,有人可能不認同,認為自己“被平均”了。確實,當前不少市民還在為一套像樣的居所苦苦以求,但數據不會撒謊,只能說明相當一部分人囤積了比“平均數”高得多的房產。這些房產閒置在那裡,在等待更大的利潤空間。

土地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更加要珍惜土地,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如果一個城市無限制地供地建房,最後會帶來整個城市的規劃出現大的問題。盲目擴大住宅,使城市不僅面臨著教育、醫療等公共產品短缺和交通、管網、廢棄物治理等基礎設施失衡、滯後的近困,還將帶來一些政府因“土地財政”而形成債臺高壘、全社會財富“脫實向虛”所衍生的遠憂。這種極其嚴重的負面效應,一些國家早有前車之鑑。從這個意義上講,單純靠大量供應土地來解決樓市供需矛盾、保障剛性需求,無異於緣木求魚。

也許還有人會有這樣的疑惑,長沙調控新政會不會“打壓”人才?確實,對一個地方、一個城市而言,人才是最可寶貴的“第一資源”。但如何看待人才,以怎樣的心態對待各地愈演愈烈的“搶人大戰”,還需要保持理性和定力。對特殊人才、有功之臣實行鼓勵激勵政策,這是應該的,一定意義上也是必須的,但不宜把住房等公共產品作為爭奪人才的唯一籌碼。對待人才,我們既要重視學歷,更要看重能力和貢獻,不能簡單以學歷高低分配公共產品。還是那句話,“人才新政”問題,我們不去趕熱鬧、也不去圖花哨,而是紮紮實實做好穩房價、優安居的工作,讓人才真正觸摸到長沙這座城市的溫度、感受到來長沙發展的溫暖。換句話說,長沙的房價穩住了,社會和諧、城市宜居,就會形成吸引人才的“磁場”,就能真正築就“人才高地”。

一項政策出臺,執行過程中肯定會有不斷優化、適度完善的過程。我們看到,長沙房地產調控新政出臺後,既堅持了打擊投機炒房的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同時也進行了適度的微調優化,儘量不讓真正的剛需受到誤傷。只要我們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定力、精準施策,長沙房地產市場就能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就會不斷提升,長沙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宜居宜業的城市。

晨风五论|刚刚,晨风再发声,纵论长沙楼市调控新政下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來源 | 湖南日報、湘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