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製作的鳥籠有人出價15萬都不想賣,擔心手藝失傳願意免費教


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回龍村是遠近聞名的“鳥籠村”,鳥籠製作手藝在這裡已經傳承了上百年,考究的做工和精美的雕刻,深受國內外客商青睞。50歲楊春是村裡元老級的“鳥籠”製作手藝人,2007年還被昆明市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如今全村乃至全省,能達到他這樣雕工水準的人極少。他做的精美鳥籠有人出價15萬元都不想賣。

“鳥籠村”其實叫回龍村,離昆明市區40公里,走進農戶家,就聽到破竹子的聲音,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忙著做鳥籠。製作出來的鳥籠也深受歡迎,昆明市面上賣的鳥籠,90%出自“鳥籠村”。楊春的手藝傳自他的父親,15歲開始跟著父親學做鳥籠。

35年來,楊春雕刻得最多的就是各種形態的龍,無論何種材質,楊春都能雕刻出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案。有時早上7點起來開始雕刻,一干就是10幾個小時,連續幾個月,才能做出一個成品。

普通農戶家裡做的是“素籠”,市場價僅幾百元,而楊春則專注做“精雕籠”,根據雕工和用料不同,價格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他的得意作品有方籠、圓籠、螞蚱籠、精雕籠……其中,最得意的一款作品,匯聚了骨雕、木雕、竹雕、銀雕等各種工藝,價值15萬元。

這就是售價15萬的鳥籠。楊春說,做一個鳥籠,短則3個月,長則大半年。這個價值15萬元的精雕籠,光是骨雕、銀雕、玉石等材料費就達7萬元,但最貴的還是手工成本。通常一個鳥籠的價值,主要取決於雕工的好壞。“像這樣的鳥籠,我一年只做得了一個。”經常有人上門想買他的作品,他都不捨得賣。

眾多工序中,最難的還是雕刻,在楊春的工作室內,擺放著二三十種工具,僅自制的雕刻刀就有好幾種。楊春說,一塊竹料上,先用鉛筆畫上圖案,再用雕刻刀一點點開始雕刻。這是楊春在畫鳥籠上的初步圖案。


楊春說:“從我手裡出來的每一個籠子上都刻著我的名字,我必須保證都是精品,不能砸了老祖宗的牌子。”在機械化生產普及的今天,楊春依然堅信,手工製作的鳥籠無可替代。“你看看這些雕花,機械化生產根本不可能做得那麼精緻。”楊春告訴記者,通常買他鳥籠的都是收藏行家,買回去都是作收藏用,不捨得用來養鳥。

鳥籠製作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工作,手藝人時間做長了,眼力下降、腰痠背痛、骨質增生、手腳麻木是常有的事。楊春也不例外,做了35年鳥籠,楊春落下了不少病根,眼力也在日益下降,身為非遺傳承人,楊春也一直在尋覓“接班人”。他指望子承父業,可兒子一心想做生意,根本靜不下心來學。曾經有一位來自河南的學徒,來拜師學藝,無奈聽不懂當地方言,溝通成問題,最終只好作罷。

在當地,楊春有五個徒弟,其中有的學會了自己開始單幹了,有的索性轉行做生意了,真正能達到他的雕工水平的,幾乎沒有。這兩年,來找楊春拜師的人不少,其中不乏省外的,但能堅持下來的卻少之又少。楊春說,自己最多還能幹十年,不希望這門手藝失傳。“只要有人願意沉下心來學,我都願意免費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