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制作的鸟笼有人出价15万都不想卖,担心手艺失传愿意免费教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回龙村是远近闻名的“鸟笼村”,鸟笼制作手艺在这里已经传承了上百年,考究的做工和精美的雕刻,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50岁杨春是村里元老级的“鸟笼”制作手艺人,2007年还被昆明市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今全村乃至全省,能达到他这样雕工水准的人极少。他做的精美鸟笼有人出价15万元都不想卖。

“鸟笼村”其实叫回龙村,离昆明市区40公里,走进农户家,就听到破竹子的声音,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忙着做鸟笼。制作出来的鸟笼也深受欢迎,昆明市面上卖的鸟笼,90%出自“鸟笼村”。杨春的手艺传自他的父亲,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鸟笼。

35年来,杨春雕刻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形态的龙,无论何种材质,杨春都能雕刻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图案。有时早上7点起来开始雕刻,一干就是10几个小时,连续几个月,才能做出一个成品。

普通农户家里做的是“素笼”,市场价仅几百元,而杨春则专注做“精雕笼”,根据雕工和用料不同,价格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他的得意作品有方笼、圆笼、蚂蚱笼、精雕笼……其中,最得意的一款作品,汇聚了骨雕、木雕、竹雕、银雕等各种工艺,价值15万元。

这就是售价15万的鸟笼。杨春说,做一个鸟笼,短则3个月,长则大半年。这个价值15万元的精雕笼,光是骨雕、银雕、玉石等材料费就达7万元,但最贵的还是手工成本。通常一个鸟笼的价值,主要取决于雕工的好坏。“像这样的鸟笼,我一年只做得了一个。”经常有人上门想买他的作品,他都不舍得卖。

众多工序中,最难的还是雕刻,在杨春的工作室内,摆放着二三十种工具,仅自制的雕刻刀就有好几种。杨春说,一块竹料上,先用铅笔画上图案,再用雕刻刀一点点开始雕刻。这是杨春在画鸟笼上的初步图案。


杨春说:“从我手里出来的每一个笼子上都刻着我的名字,我必须保证都是精品,不能砸了老祖宗的牌子。”在机械化生产普及的今天,杨春依然坚信,手工制作的鸟笼无可替代。“你看看这些雕花,机械化生产根本不可能做得那么精致。”杨春告诉记者,通常买他鸟笼的都是收藏行家,买回去都是作收藏用,不舍得用来养鸟。

鸟笼制作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手艺人时间做长了,眼力下降、腰酸背痛、骨质增生、手脚麻木是常有的事。杨春也不例外,做了35年鸟笼,杨春落下了不少病根,眼力也在日益下降,身为非遗传承人,杨春也一直在寻觅“接班人”。他指望子承父业,可儿子一心想做生意,根本静不下心来学。曾经有一位来自河南的学徒,来拜师学艺,无奈听不懂当地方言,沟通成问题,最终只好作罢。

在当地,杨春有五个徒弟,其中有的学会了自己开始单干了,有的索性转行做生意了,真正能达到他的雕工水平的,几乎没有。这两年,来找杨春拜师的人不少,其中不乏省外的,但能坚持下来的却少之又少。杨春说,自己最多还能干十年,不希望这门手艺失传。“只要有人愿意沉下心来学,我都愿意免费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