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銀的傳統與歷史

苗銀長久以來都是苗族地區的重要首飾品和婚嫁用品。但現在說的苗銀都並非純銀,其它主要成分是銅,含銀量不高。其主要特點是苗族地區手工打製作,圖案精美,富有寓意。

苗銀的傳統與歷史

苗族最早的銀飾藝術萌芽於巫術圖騰活動之中。苗家篤信銀器能驅邪逐崇、防陰氣戕害。古時苗民戴上銀脖圈,據說能戰勝作惡的“老變婆”,確保閤家平安。聞名遐邇的黔東南苗族大銀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頭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獲得其保佑。苗銀都是由苗族男性銀鐵匠精心做成,據說已有400多年曆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銀飾愛惜備至,奉若神明。他們創造了各式各樣圖案、款式的銀飾造型,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同時也顯示了一個大民族的輝煌與氣勢。

苗銀的傳統與歷史

苗銀的三大特點就是以大為美、以重為美、以多為美。

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堆大為山,呈現出巍峨之美;水大為海,呈現出浩渺之美。

貴州施洞苗族婦女自幼穿耳後,即用漸次加粗的圓棍擴大穿孔,以確保能戴上當地流行的圓輪形耳環,利用耳環的重量拉長耳垂;黎平苗族婦女的簍花銀排圈也講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苗族銀飾上呈現出的"多"的藝術特徵,也是十分驚人的。苗銀的穿戴十分齊全,從頭到腳無一不用苗銀裝飾,特別是清水江流域的銀衣,組合部件即有數百之多,重疊繁複,呈現出一種繁縛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