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倆句農村俗語在現代來說還有意義嗎?

瑾源談教說育

狗是忠誠的代表,牛是任勞任怨的代表。

為什麼農村會有“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

看家狗是用來看家的,在物質匱乏的舊社會農村,雞鳴狗盜是常有的事。黑燈瞎火的農村,夜晚強人和盜賊橫行,有了看家狗,歹人總要三思避狗而行。看家狗其實在農村,給老百姓以安全感和存在感。家窮看家狗可以從外面找吃的,但不會離開養它的主人,養它的家。所以在農村人一般不會賣自家的看家狗。


耕地的牛,在過去的就是生產工具和生產力的象徵。農村人財富的多少就是耕地的多少。從耕地上賺取的財富,很大一部分歸功於耕牛。如果富裕了,就賣了賺錢的工具,那富裕將不長久,何況是任勞任怨的耕牛。


放在現在社會“再窮不賣老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給我們的意義就是:再窮不能考出賣忠誠的朋友來換取利益,再富不能丟失勤勞致富的態度,更不能“過河拆橋,卸磨宰驢”。


“賣看家狗,宰耕地牛”是衰敗的表現,也是不得人心的起點。出賣自己的夥伴,打擊任勞任怨的人,將會失去夥伴,失去朋友甚至親人。


寵醫小夢

狗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它能為主人看守護院,防賊防盜,半夜三更狗叫,是在提醒主人,有陌生靠近,做好防盜準備工作,並且狗狗從不嫌棄主人家境貧寒,對待主人忠心耿耿,始終對你不離不棄,再加上舊社會,窮人沒有耕地,一年四季靠租種地主家土地耕種,交了租後,自家連飯都吃不飽,穿不暖,哪有本事喂耕牛,所以,窮人家也只好餵狗了,狗狗可以自尋野食,有時還可以為主人拉拉板車,雪撬車載貨物,上城趕集,還可為主人引路導盲,可謂是用處多多,你看窮人會捨得賣掉它們嗎?


而耕牛也是人類的朋友,它們任勞任怨,不辭辛苦為人類精耕細作,從不圖什麼回報,過去舊社會,只有富人家才有勢力養得起耕牛,窮人家種地只能向他們租借,並且租後還要為地主老把牛餵飽才行,還需要負擔一定的費用,地主家良田萬頃,如果你把耕牛宰殺完了,那地就會荒廢,無人耕種了,那地主家也沒有糧食收入,也收不到地租了,縱然有良田萬頃,也是枉然,也不可能為他們創造更多的財富,所以,耕牛除非是自己老死病死,富人家也不敢無亂宰殺它們了。


"最窮不賣看家狗,最富不宰耕地牛",其實是一句民間諺語,在現代物質橫流的經濟社會,這句諺語同樣還適用,它更多地告誡人們,翻身不忘本,幸福不忘國家恩,只有感恩父母親,感恩社會,感恩所有幫助過你的人,才能事業欣欣向榮,更上一層樓,只有象狗狗,耕牛一樣,辛辛苦苦工作,努力賺錢,才能幸福快樂奔小康。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激!]


北斗七星92070701

這句農村俗語很有意思,並且有一定的歷史性,演變到今天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成了“再窮不賣耕地牛,再富不宰寵物狗”。

狗是人類馴化較早的動物,不同於雞,豬等畜禽動物,狗主要用來看家護院。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長期的生活跟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人即便再窮也不會把狗賣了變現。“再窮不賣看家狗”更多的是感情因素。

而牛卻有更特殊的位置。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典型的農耕文化,而農耕就離不開牛,牛是農耕社會的戰略性物資,代表著生產力,是國家物阜民豐的保障。

所以歷朝歷代對殺牛都是禁止的,早在西周就有“諸侯無故不殺牛”,只有天子最高級別的太牢祭祀時才殺牛,一般的諸侯少牢祭祀只用豬和羊。

到了秦朝除了禁止殺牛外,每個地方都會有固定數量的耕牛指標。西漢時期只有牛老了才能吃,無故販賣牛肉、殺牛都會遭到誅殺。

唐宋時期更為嚴格,老弱病殘的牛都不能隨便殺,自然死亡的才能吃,殺牛有固定的申請流程。所以我們看到宋朝的梁山好漢,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作為一種反抗朝廷文化,那大塊的肉就是牛肉。

一直到了上世紀70年代,屠宰牛的政策才開始放寬,到如今牛肉成了高檔食品。

所以過去的“再富不宰耕地牛”,更多的是政治經濟因素。


大鄉

之前對於這句俗語發表過自己的意見。現在的生活條件和過去有了天差地別的差距,這句話放到如今來說已經不在適用,不過這些都農村裡根據生活總結出來的經驗,仍有警示的寓意。


在農村裡至今還有養狗看門的習慣,並且狗也是人們常說的六畜之一。養狗根本用不了什麼成本,喂一些剩菜剩飯即可,最早的時候人們也會以狗為食。隨著時間的變化,狗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員。狗最為忠誠,不管是貧困富貴它總是不離不棄,常說的“狗是忠臣,貓是奸臣”也是這個意思。

“再窮不賣看家狗”,這也是農村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本身狗並不值錢,即使賣了也對於生活太多的幫助。反而狗對於家庭來說能起到調節的作用,在困難的時候有一個不離不棄的夥伴是一種幸福。

隨著農村機械化的發展,耕牛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但我們仍然牢記的耕牛曾經發揮過的價值。雖然農村裡養殖過的牲畜不少,可人們對於耕牛最為感激。耕牛是主要的勞動力,在小時候家裡面也曾養過牛,一頭牛能頂上三個壯年男子。並且牛吃的是草,乾的確實最費力的工作。

“再富不宰耕地牛”講的是做人不能忘本,即使富了也不能忘記曾經出過力的老夥計。現在農村裡還有這樣的一個習慣,養過牛的農戶大都不吃牛肉,不僅因為價格的原因,更多的是吃牛肉會有一種負罪感。

農村的俗語是流傳的智慧結晶,雖然時代在變化,但道理總結是不變的。


鄉下小土著

當然有意義,任何時候都不要懷疑老祖宗留下來的大智慧!



雖然現在農村耕地牛少了,但是這句話的深意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說得是人要講良心,要知恩圖報,不要恩將仇報。狗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狗每天盡心竭力地為我們看家護院,對我們無比忠誠,而且再窮它也不會離你而去,因此,即便再窮也不能賣了它們,就好像即使再窮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本一樣。


"再富不宰耕地牛",因為耕牛的辛苦工作,不辭勞苦地耕田,生活好了,富起來了,但是不能因為日子好了,有錢了,就把曾經為我們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耕牛給宰殺了,做人不能忘本,這個很重要,尤其是在經濟社會形勢複雜變幻的現代社會,顯得更有價值。


老爸的茶

狗,在農村被視作家庭成員之一。狗是通靈性的,其智力相當於兩三歲孩子的智力,能通曉主人的語意和手勢,替主人辦事; 可看家護院防盜賊,保護主人財產; 忠誠老實,對主人忠心耿耿,不離不棄,農村有句俗語“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足以說明其對主人的忠心; 看護孩子,是孩子的玩伴。這些,都足見狗在農村的重要性。因此,家裡的狗是不能賣的!



牛,在農村更是重中之重。它任勞任怨,默默耕耘,忍辱負重,溫馴善良。在農村,是最得力的幫手,一家人全靠它的“協助”才能有衣穿飯吃。在以前的農村,家裡有頭牛那就是地主級別的人了。牛,是農村家庭最大的財富!因此,不管牛是生病還是摔傷,都是不能宰的!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是多少代農村人感恩其功德,以此訓導子孫的法寶!教誨大家富不忘本,要知感恩!就是現在生活富足了,用不上它們了,也不能傷害它們,忘了它們!








雲遊Anny

謝謝邀請!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犬,再富不宰耕地牛。簡單從字面上講,是說人再怎樣窮,也不會把自家狗賣掉;人的生活富裕了,也不要宰了為家裡辛苦耕地的牛。但是,從字裡行間去深入思考,無不透露出人生的一大哲理,這就是「感恩」二字。即做人要懂得感恩,知恩圖報!

狗對主人的忠誠,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人們對「狗不嫌家貧」此話耳熟能詳。把自家養的狗給賣了,這不就是把「忠誠」賣了,連帶也出賣了主人的感恩之心。牛對農耕的作用農民深有感觸,因一朝致富,主人就想宰了牠,宰了牠不也就宰掉了你的良心。

狗對主人的忠誠,牛對農耕的付出,在在都應該得到主人的感謝之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感恩」。此二字不因古往今來的更替而有所區別,而現代文明更應當予以發揚光大。

說到感恩,無論古今,都是為人一生必具之美德。俗話說:「吃水不忘掘井人。」人不能離開群體而生存,舉凡穿衣、吃飯都需要仰賴他人織布、種植、加工、烹飪,無時無刻得之於別人成就的因緣,因此要心懷感恩。有感恩心的人,才是富有之人;懂得感恩的人,才能體會別人付出的辛苦;懂得感恩的人,才知道感恩圖報;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她)必定是個幸福快樂的人。願每個人將「感恩」二字常伴身行,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一以貫之。


出神入化46

【謝謝大師兄相邀】!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可見狗對於人的忠誠。忠肝義膽的義犬故事想必大多數人都是耳熟能詳,對於,為你守護家園的【衛士】都能為了【錢】而去出賣,這在農村的老人或同輩人的【眼中】,你的人品將大打【折扣】受到質疑……



【牛】從古到二十一世紀初,可以說都是中國農村不可或缺的【主要勞動力】之一,農村三月犁田,五月耙田栽秧(農曆),靠的都是牛,【耕牛】付出的勞作之苦對於現在年齡在一個花甲(六十年為一花甲)之上的老年人來說或許還會【記憶猶新】……



所以,【窮死不賣守門狗,在富不敢屠耕牛】以成為人們做人,【做好人】的準則之一。雖然現已時過境遷,儘管守門狗依舊存在,但牛字前面以勿須加上【耕】字的今天,對於現實中的人們,過去的那份【情懷】或許還是有積極向上的現實意義……


楊老帥

不請自來,大家好,我是榕溪。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兩句農村俗語到了我們現在的社會來說還有意義嗎?答案是肯定的,雖然現在的農村不一定都還有耕牛,這句話的深刻意義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再窮不賣看家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再窮也不能把看家的狗賣了,因為狗是最忠誠的動物,如果是因為貧窮就把看家狗賣了,會被人認為你為人處事不可信。“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就算是你現在再富有,也不能把曾經和你過苦日子的耕牛給宰了。這兩句農村的俗語雖然表面上來看是寫主人要愛護自己家裡的動物,但是,它的背後的含義卻是講述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大道理。它在告誡我們後人,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千萬都不要忘本,人生在世,做人要有良心;為人,要用誠懇;交人,要懂感恩。狗見家窮死也守,再窮不賣看家狗。窮時不忘幫助你的人,富後要珍惜一起打拼的人。這也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所以,在我看來,這兩句話永遠都是有意義的,而且講的也是非常的正確。







榕溪520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倆句農村俗語在現代來說還有意義嗎?

當然還有意義了,畢竟這代表著農村人的一種情懷。

看門狗和耕地牛隻顧以來就是農民家庭的標配,可以說,看門狗和耕地牛是農民的朋友和合作夥伴。不,更嚴格的來說看門狗是農民的最忠誠的小夥伴,耕地牛是農民的恩人。

我這樣說,上了歲數的農村人都不會反對。在70年代以前,看門狗和耕地牛絕對是農村人離不了的兩個得力干將。

以前,農村都是破家漏院的,門戶不太安全,家裡放點東西晚上睡覺都不安生。怕啥?怕人偷自家東西啊,被人摸走一樣東西就心疼的不得了,那時候,物質很匱乏,主要是糧食和農具,被偷了就不好過日子了。看門狗很忠誠,鼻子也很靈敏,晚上一有個風吹草動的它就開始叫喚,這樣就提醒自家主人起來看看情況,嚇走小偷了。

看門狗很忠心,不管你家是貧是富,只要給它東西吃,就對你好。這也就是再窮也不賣看門狗的原因吧。

再說耕地牛,再富不宰耕地牛。以前,還是70年代以前吧,農村人有上一頭耕地牛,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那時候哪有拖拉機啊,全靠勞動力和耕地牛才能吃飽飯。農民對自家的耕地牛很有感情,哪怕自己沒有吃喝,也不虧待耕地牛,牛吃飽了才有力氣替人幹活啊。拉車耕地,每年都離不開耕地牛。

誰家捨得宰殺自己家的耕地牛啊,耕地牛有病了農村人就急的不得了,趕緊找獸醫瞧病呢。耕地牛對於農民來說,感情是太深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