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語音技術如何切C端市場,科大訊飛交出這樣一份答卷

對於人工智能,如果說人們最早接觸的是什麼技術,很多人想到的或許就是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智能語音技術支撐的語音交互,Siri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而經過幾年的發展,依賴於智能語音技術,B端市場上,智能客服在不知不覺間取代了人工客服,而智能服務機器人也正逐步侵略各大商場、酒店;而在C端市場,Cortana、度秘等智能語音助手,以及各類翻譯機等也是人們所熟悉的軟硬件設備。

智能語音技術如何切C端市場,科大訊飛交出這樣一份答卷

相比於B端市場,智能語音C端應用市場波瀾漸起

在PC時代,人們通過敲擊鍵盤和鼠標來實現人機交互,後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鼠標和鍵盤變為多屏幕的多點觸摸。“在將來萬物互聯的浪潮下,以語音為主,鍵盤、觸摸、視覺、手勢為輔的交互時代很快會到來。”科大訊飛市場總監任萍萍說道。

據相關數據顯示,隨著語音在智能產業的應用不斷加深,全球以及中國的語音市場在接下來仍將維持顯著地增長,到2020年,全球語音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91.7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業化落地上,在B端市場的風生水起之外,智能語音C端市場也是波瀾漸起。

另外,從企業的相關營收也可以看出,智能語音技術在C端的發力勁頭正處於醞釀中。譬如科大訊飛,在其目前的營收佔比中,C端市場的營收佔據了20%,但在未來,他們計劃將這一數值提升至80%。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見的是,基於智能語音技術,BAT、科大訊飛等皆在C端市場有所部署,譬如智能翻譯機、智能音箱、可穿戴設備等等,由此可見C端市場的市場潛力之大。

智能語音技術如何切C端市場,科大訊飛交出這樣一份答卷

三處發力,進一步助攻智能語音產業在C端更快落地

當下,隨著科大訊飛等企業相繼部署C端市場,推出智能翻譯機等多種軟硬件產品,業內的關注點也被逐步從B端引向C端。

隨著各企業的加碼,如何進一步促進或加快智能語音技術在C端市場的商業化落地進程?我們需要在三個方面同時進行:

· 首先,建立和完善相關產業標準,對市面產品設立多層審核機制

用任萍萍的話來講,在新技術、新產品出來之時,很多消費者會習慣性的去購買價格低廉的產品,縱使最後的效果體驗再差,他們也難以丟棄剛買的產品,轉而去購買更為專業的產品。長此以往,因為差勁的消費體驗,消費者也將逐漸喪失對新技術的信任,繼而抑制消費市場的開拓。

對比到智能機器人市場,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以往,在相關標準沒有建立的前提下,外形雷同、不夠智能、體驗差等用詞皆是智能機器人的標籤。隨著《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的發佈,機器人產業標準的建立已經被正式提上日程,而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等民間組織也是為此助力。

如今,相比於以往,從相關展會上的情況就可看出,智能機器人的表現已經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再引申到智能語音,要想改善當前產品參差不齊的市場,其本質上還是一樣的套路。

智能語音技術如何切C端市場,科大訊飛交出這樣一份答卷

· 其次,繼續完善技術,進一步獲得消費者信任

不僅僅是行業標準,在規範消費市場一事上,技術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面。只有技術得到認可,產品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科大訊飛在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領域深耕多年,深知大數據+雲計算+應用場景,是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關鍵原因。為搶佔人工智能國際優勢,人工智能產學研合作是必然之舉。”任萍萍表示。

在研發方面,自2014年以來,科大訊飛的資金投入分別為5.18億,5.77億和7.09億,增長幅度分別為41.32%、11.44%和22.84%,呈穩定增長之勢。

· 最後,加大推廣力度,培養用戶智能語音交互意識

以往我們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事實證明,如今的年代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任萍萍稱:“我們仍要加大對市場的推廣,不僅要把技術做好,還得把技術推廣出去,讓大家知道它的存在和價值。”

對於消費級產品而言,推廣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智能機器人、智能翻譯機等產品的推廣上,企業更多選擇的是參展、媒體宣傳曝光等手段。

從吸引群眾方面來看,不管是參展還是媒體曝光,聞聲而來的更多的還是B端客戶。不過,基於B端客戶的平臺的引入與見解推廣,一些C端用戶倒是得以知道這類產品的存在,也因此催生出了另一種推廣途徑。以科大訊飛於2015年推出的、面向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平臺智學網為例,通過從學校端大力推廣,截止2016年6月,智學網已經累計獲得千萬用戶。這是一個典型的用B端平臺輻射C端消費者的案例。

智能語音技術如何切C端市場,科大訊飛交出這樣一份答卷

最後:B端用戶注重成本和效率,C端消費者更注重體驗感與實用性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第一代計算機誕生,六十年代,廠商開始針對性打造商用計算機,直到八十年代,我們才看到了個人計算機的出現。但是,個人計算機的出現並沒有立即讓其成功打入消費者家庭。

彼時,阻礙個人計算機進入消費者家庭的不是計算機的成本,是操作系統的不易用。為此,瞅準時機,Intel成為了微處理器的老大,而微軟則憑藉簡潔易用的Windows操作系統助力個人計算機在消費級市場成功落地。

在智能化時代,不僅僅是智能語音技術,智能機器人、計算機視覺等智能產業也同樣,相比於C端消費者,評估產品更注重成本和效率的B端客戶更易、更快的成為他們的客戶,幫助產業實現商業化落地。至於C端消費者,鑑於用戶習慣等因素,更注重體驗感和實用性的消費者短時間內對於新技術的接受與適應還是需要磨合一下的。不過,在各企業的推動下,這一過程或將有所縮短。

隨著智能客服、機器人等產業的發展,以語音交互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智能語音技術正逐步滲透人們的生活,“與機器人交流”這一科幻場景已經從銀幕走進了現實。

從口語測評到智能客服,再到智能機器人、智能音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了智能語音應用場景的更多可能性。4月9日至11日,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8)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屆時,科大訊飛也將攜帶多種硬件產品和解決方案亮相,向人們展示當下語音的智能性,以及未來的趨勢。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智能語音技術如何切C端市場,科大訊飛交出這樣一份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