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真的江郎才盡了嗎,為什麼現在總是出一些舊的續作?

可達鴨限定版


日本動漫並不是江郎才盡,而是被“名作之壁”帶偏了

日本動漫在2012年以前都還算可以,但是2011年出現了一部被稱為“名作之壁”的動漫《無限斯特拉託斯》之後,日本動漫就開始走偏了

為什麼說“名作之壁”帶偏了業界

《無限斯特拉託斯》因為名字太長所以簡稱為《IS》,2011年和2012年這兩年在日本可以說是神作遍地走的兩年,《魔法少女小圓》、《罪惡王冠》、《刀劍神域》、《未來日記》,這些動漫隨便拿一個放到現在都可以吊打當季新番。《IS》就憑這麼一個套路式後宮劇情奪得了銷冠。結果到了13年開始,這類型的動漫就爆發式的上漲,而且叫座不叫好,大家一個個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其實買CD和手辦一個比一個積極。

這樣就直接導致了日漫劇情的下跌,搞得業界烏煙瘴氣的。

為什麼現在總是出一些舊作的續作呢?

這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新作有風險,製作方賭不起!

說到這點我們還是要說一下《IS》,他把日漫的風氣帶跑了不說,輕小說的風氣也被他帶跑了。因為《IS》就是輕小說改的動漫,而且是公認的劇情渣,但奈何人家的小說插畫好看啊!這也就導致了日本動漫的來源之一:輕小說變成了“買插畫送廁紙”的時代。

日漫失去了這麼一個劇情主力軍,就只能靠漫畫和原創支撐了。日本動漫好的就那麼幾家,並且漫畫更新週期長,輕小說又被禍害的一去不復返。這也就導致了這兩年漫改動漫逐漸超越輕改動漫的原因:被編劇們養好的漫畫終於到了收割的季節啦!(比如說《鬼滅之刃》)

但是還是不行,因為優質漫畫太少了,不夠這麼龐大的業界用,於是乎,原創就出來了。但是原創因為沒有漫畫或者輕小說的粉絲支持,暴死的幾率很大,所以有些公司乾脆就炒冷飯,用原來還算不錯的動漫再來炒一次,這樣的風險相對於原創來說也小了很多。

畢竟原創能做出好作品的人真的不多,哪怕強如大河內,這幾年的原創作品不一樣被人噴成狗嗎?原創穩如狗的估計就只有虛淵玄了。

這就是我認為的日漫為什麼總是炒冷飯的原因,估計就在這幾年,等日漫把《IS》埋下的坑給填了之後應該會慢慢好起來的,應該。。。


動漫齋


日本動漫毫無疑問進入只為圈錢,不問質量的怪圈。劇情越來越商業化,套路也越來越多,基本上一部番的賣點大部分都在,人物長相和聲優陣容,只要人物好,聲優好,就會有一堆人買賬,而且說起來,日本的動漫產業並沒有降低,吸金能力仍然強的一比。



《火影忍者》完結後,馬上出《博人傳》繼續把熱度傳承下去,然後受到無盡的吐槽。

經典動漫《數碼寶貝》第一部,時隔二十年後,又要讓八神太一這群曾經的英雄去冒險了。

《灌籃高手》也要開始重置了,《龍珠》不僅出了個《龍珠超》,它的重製動漫《龍珠改》都不知道改過多少次了。


大家在這裡就可以看出,日本動漫多麼執著於舊番下功夫,要麼寫續篇,要麼就重製一下,打情懷這張牌穩賺不賠,反正這部賺到了!


新番裡面有轟動世界《進擊的巨人》,翻譯成85國語言《你的名字》,JUMP新三大臺柱之一《我的英雄學院》,這就是最近幾年整體品質相當出色的原創動畫,現在,日本動畫界已經比較難產生出像是《浪客劍心》或者《新世紀福音戰士》這樣的神作原創動畫,日本動畫人原創能力的下降,也似乎成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

於是改編來自於輕小說的動漫,要麼開局滿級,龍傲天行走異世界故事。要麼爸媽不在家,莫名其妙受眾多異性倒貼故事。情節雷同,套路一樣,但看著確實是爽,就是爽一時而已,能讓人爽,也能就有收視率,於是這種動漫越來越多。


日本整個動畫業界的原創力真是已經江郎才盡了嗎?這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而且深刻的問題,三言兩語也很難說的清楚。

日本動漫這幾年最近在轉型中,要出臺政策保護好作者原創性,培養更多人才,但如今日本經濟太差了,畫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從業人員工作強度過大,薪資底等各種問題,對於日漫創作和人才培養很不利。


鹹蛋超人動漫


日本動畫界已經毫無疑問地進入到所謂的“文藝復興”時期,相當多的經典的日本動漫作品都在最近幾年紛紛推出新的動漫作品或者重製。先不說之前的《魔卡少女櫻》、《全金屬狂潮》以及《銀河英雄傳說》等經典作品推出新作或者重製,近期已經有不少關於日本動漫界“文藝復興”的消息了,這些消息除了讓比較資深的動漫愛好者們找到了情懷的味道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動漫愛好者開始擔心日本動畫業界的原創力問題。

《數碼寶貝》的第一部動畫《數碼獸大冒險》再一次推出新作劇場版動畫,這部劇場版動畫講述了主角八神太一等人長大成人之後的故事,預計將會在2020年春天於日本正式上映。《數碼寶貝》如今的新動畫系列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疲軟狀態,新的動畫系列,在劇情上已經不再吸引人了,那麼對整個《數碼寶貝》動畫系列有情懷的成年動畫觀眾不會為這種頹勢買賬之外,連日本那邊的兒童青少年觀眾也逐漸覺得《數碼寶貝》新的動畫系列沒有吸引力了,持續的低收視率就是證明。

日本動畫界最近幾年整體品質相當出色的原創動畫似乎用一雙手的手指就可以數得清楚。現在,日本動畫界已經比較難產生出像是《星際牛仔》或者《新世紀福音戰士》這樣的神作原創動畫,當然,這與日本當下的動畫製作環境以及整個文娛創作環境的變化有關,但是日本動畫人原創能力的下降,也似乎成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

說到《星際牛仔》,最近網飛公佈了《星際牛仔》真人版的消息,而渡邊信一郎也帶著其新作《卡羅爾與星期二》面向全球的動畫觀眾。至於渡邊信一郎這樣在日本90年代動畫黃金期大放異彩的知名動畫導演能否在當下的環境中提振一下日本現在的動畫原創力,這也是動畫觀眾們相當期待的事情。

日本動畫業界為什麼最近幾年來喜歡將過去經典的作品重製或者推出久違的新作?日本整個動畫業界的原創力真是已經江郎才盡了嗎?這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而且深刻的問題,三言兩語也很難說的清楚。

日本動畫業界的各種改革,應該是勢在必行的了,日本動畫業界需要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新道路,去培育好日本動畫業界人才的原創能力,但是比較可惜的就是,最近發生在日本動畫業界的消息,還是有不少不利的消息,比如說動畫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從業人員工作強度過大等等問題。在日本動畫業界缺乏一個良好的,能夠調動動畫從業人員工作積極性的工作環境,那原創力的發展就會存在不少現實中的絆腳石。果然讓日本動畫重新煥發生機的最重要因素還是人才的培養啊。

關注【拾部次元】,一個由漫畫家撰寫,有態度的動漫頻道

<strong>

拾部動漫


日本動漫江郎才盡這個說法是非常狹隘而不客觀的。有這種想法的朋友不妨自己看看我這段話看看是不是這種感受。


大多數情況下,有這種“日漫越來越差”感受的人都是25+至少20+的人。他們(也包括我自己)是看著80,90年代那一批日漫長大的,80年代末大陸第一次出現所謂日漫,在當時的孩子們眼中,真的猶如珍寶,從來沒見過這些有趣的小人書。


漫畫的世界對於這批孩子們影響真的太大,沒有什麼能比漫畫情懷更值錢。大陸這種第一批漫迷現在打都處在30出頭的樣子。他們大都成家立業,疲於奔命,早已無暇估計漫畫。


而記憶中的經典情懷還是當初的鳥山明的七龍珠;高橋大媽亂馬1/2;原武的北斗神拳;車田的女神聖鬥士。這些經典動漫先不說質量,情懷大過天。


設身處地,其實說日漫不行的人,都是這些老人,中年人或者偽已經過了當初追龍珠,追灌籃的熱血青春。有功夫看漫畫不如想想孩子的奶粉。

同時,一個年紀該幹一個年紀的事。就好比我,原來玩遊戲可以玩一下午,現在家裡各種遊戲機遊戲盤,寧可發呆也不想玩遊戲,買遊戲都當成收藏了。


大人已經看不進去漫畫了,就這麼簡單。但是新聲代則不同,小年輕們依然火熱的討論著新番,而新時代的日漫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魅力,日本三大社依舊如日中天,整個動漫產業也越來越好。絲毫沒有所謂涼了的趨勢。

只是我們這批人老去了,不再是當初熱血追漫畫,課堂偷偷傳閱漫畫的孩子了,應了那句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武天老師


日本動漫真的江郎才盡了嗎?面對這個問題,我不禁想到了什麼才是“江郎才盡”?江郎才盡指的是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日本動漫出一些舊的續集並不代表著是沒有新的思路,只是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已,所以我認為日本動漫不算是真的江郎才盡。下面我就分幾個方面談談我個人的觀點吧。

1.動漫是一個產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產業

曾幾何時,我們都忘記了動漫是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的而產生的行業,它需要的是資金,需要的是流量。一部製作良好的作品,只有配上高流量才能算作是真正的成功,不然的話,無論這部動漫多好,沒有流量,那也只能算作是一種失敗,特別是對其製作公司而言,更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比如《鴉karas》這部作品,它的質量應該算是動漫產業裡數一數二的吧,但因為受眾人群少,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更直接導致了製作公司的倒閉。

正因為有了失敗的先例,動漫行業大都是如履薄冰,出一部動漫更是斟酌、斟酌再斟酌。畢竟你的質量低了也吸引不了多少流量,但質量高了又面臨著成本能不能收回的問題。所以,動漫行業算是兩頭難啊。

2.情懷動漫往往有穩定的流量

情懷動漫也是以前動漫的續作,但是出不出續作也是根據動漫市場來定的,畢竟,只有需求才決定著供應。所以,一般出續作的動漫都是第一部呼聲較高的那種。比如《野良神》以及《刀劍神域》等,每一部都是有著較高的人氣。

這樣的動漫如果出續集的話,那麼就註定著至少在前期,續作動漫的流量不會少,畢竟有著以前的粉絲打底。就算虧損也不會虧太多,至少還有著翻身之地。

3.續作動漫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製作成本

在現在這樣一個要求高標準的社會中,你製作的動漫畫質低了沒人看,開頭不夠吸引人也沒人看,儘管你劇情好,但動漫給我們反映的第一感官就是畫面和開頭,只有精美的畫質以及吸引人的開頭才會吸引更多觀眾看下去。

現在動漫圈不是流行一個“三集定律”麼,如何要在三集的內容中吸引觀眾,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現如今,動漫很多,但真的想要火就必須承擔足夠高的風險以及經濟壓力。

畢竟一部動漫需要劇情以及人物設定,從零開始做一部動漫無疑需要做更多的準備工作。而做續集就不需要這些不必要的流程了。

結合以上所說的觀點,我個人認為,日本動漫出舊的續集無非就是為了收益,畢竟現在這個社會,這也無可厚非,只能說期待日本做續集能做的精彩點,別毀掉了前作就行了。


Pian夏談動漫


日本動漫真的江郎才盡了嗎?NO,NO,NO,我覺得日本動漫不僅沒有沒落,反而更加繁榮,從近一年的作品來看,日本動漫還是有很多佳作的,如《鬼滅之刃》,《石紀元》,《冰海戰記》,《鴨子的天空》等等。那為什麼總是出現一些續作呢,我想下面來分析一下:


01

趁著流量還在,繼續收割一波關注。

這裡要講的最為有名的就是《博人傳》了,《火影忍者》應該算是影響最廣的一部動漫了吧,當初完結時我是整整好幾天沒睡好覺,總是起來看看有沒有什麼番外,官方有什麼消息,後續有沒有,岸本有沒有接受採訪說些背後故事之類的,我想應該有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吧。

畢竟是陪伴了自己很多年的動漫啊,滿滿的青春回憶。或許是看到觀眾們的請求,或許是製作方及岸本本來就有打算,《博人傳》就正式跟我們見面了,當然我們這種死忠粉還是第一時間開始追番,追漫畫,不能說《博人傳》不好看吧,但總是找不到當年看鳴人的那種感覺,也許是我們變了,也許是動漫變了,畢竟是不一樣的故事。

02

動漫原本就未完結,只是分段製作而已

大家都知道,很多動畫都是根據漫畫改編的,所以動畫即使推出續作,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故事還沒講完,但是動畫製作可能因為資金,人員,計劃等因素不能一直製作下去,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分段製作,也就有了現在的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等等。

這種製作方法其實很常見,《齊木楠雄的災難》,《虛空魔鏡》,《一拳超人》等都是分季來跟觀眾見面,本身漫畫就自帶流量,動畫一季跟一季之間也不會超過很長時間,也就不用擔心收視率的問題。

03

製作成本低,關注度高

因為已經有前作在前,有著基數龐大的觀眾或者讀者,只要續作一出,錢肯定是會像潮水一樣流進口袋,又因為已經制作過,所以很多的事情駕輕就熟,包括劇情設計,動畫技巧,人員配置等,都有了參照,過程不會太繁雜,但是性價比卻很高,換成是我,我可能也會照做。

總結

儘管續作頻出,但是我們也要用自己的判斷來進行過濾,哪些作品好,哪些作品不好,市場是最有發言權的,以自己的一份微薄心力來推動動漫的進步吧。

補充一下,我心中也存在著幾部動漫,期待能夠有續作。如果真出續作,即使很爛,我也會支持一下,畢竟是有生之年才能看到的。比如《灌籃高手》,《犬夜叉》,《浪客劍心》,《新世紀福音戰士》等。

如果你也有期待的動漫續作,歡迎來下方評論留言。

我是愛看動漫的陳先生,我的目標是等我老的時候也能一直懷著童真的心。歡迎【關注】,一起看動漫、聊動漫,慢慢變老!


陳先生聊動漫


大家好,我是悅享優視,專注於動漫領域的創作,下面我來給你回答問題!

提起日漫,人們總會想起80年代到90年代這一批黃金時代,在這十多年中,日漫中湧現出太多經典,到了90年代末,似乎只剩下民工三大漫成為中流砥柱。而新世紀初,在《死神》爛尾,《火影》完結,只剩《海賊》苦苦支撐時,是否給人一種日漫江郎才盡的感覺?

有人說現在相當多的經典的日本動漫作品都在最近幾年紛紛推出新的動漫作品或者重製,而日漫也已經進入到到所謂的“文藝復興”時期。從《龍珠Z》到《龍珠超》;從《疾風傳》到《博人轉》,在看《魔卡少女櫻》《全金屬狂潮》《銀河英雄傳》等經典作品的重置與新作。

日本動漫江郎才盡這個說法是非常狹隘而不客觀的。有這種想法的朋友不妨自己看看我這段話看看是不是這種感受。

大多數情況下,有這種“日漫越來越差”感受的人都是25+至少20+的人。他們(也包括我自己)是看著80,90年代那一批日漫長大的,80年代末大陸第一次出現所謂日漫,在當時的孩子們眼中,真的猶如珍寶,從來沒見過這些有趣的小人書。

而記憶中的經典情懷還是當初的鳥山明的七龍珠;高橋大媽亂馬1/2;原武的北斗神拳;車田的女神聖鬥士。這些經典動漫先不說質量,情懷大過天。設身處地,其實說日漫不行的人,都是這些老人,中年人或者偽已經過了當初追龍珠,追灌籃的熱血青春。有功夫看漫畫不如想想孩子的奶粉。同時,一個年紀該幹一個年紀的事。就好比我,原來玩遊戲可以玩一下午,現在家裡各種遊戲機遊戲盤,寧可發呆也不想玩遊戲,買遊戲都當成收藏了。

大人已經看不進去漫畫了,就這麼簡單。但是新聲代則不同,小年輕們依然火熱的討論著新番,而新時代的日漫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魅力,日本三大社依舊如日中天,整個動漫產業也越來越好。絲毫沒有所謂涼了的趨勢。只是我們這批人老去了,不再是當初熱血追漫畫,課堂偷偷傳閱漫畫的孩子了,應了那句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悅享優視


日本動漫產業確實大不如前了,頻出經典續作甚至重置作品是無奈的選擇,歸根結底都是錢的原因。這二十多年來日本的國家經濟發展已經停滯了,不知道有人有人聽說過日本25年沒有漲過工資,雖然收入沒變,可是同比收入對比二十多年前生活質量下降了。他們國家雖然沒變,可世界是發展的,咱們國家經濟就一直騰飛,二十多年前一兩塊錢就能吃飽飯,現在還行嗎?日本是十分依賴進口的國家,過去他們買咱們東西覺得便宜,現在也不是那麼便宜了。過去日本會這麼歡迎咱們中國的遊客嗎?他們本國經濟太需要外部刺激了。日本是個動漫大國,本國人消費慾望下降了,動漫是一條產業鏈很多周邊,都跟著不景氣了,所以出現以下三大現象。

重置經典動畫,比如說《灌籃高手》、《魔卡少女櫻》、《全金屬狂潮》,一是經典動畫好看,哪怕新一代觀眾也買賬。二是動畫公司以前就買過漫畫的改編權了,不用二次花錢省下一筆開支,如果如果找新漫畫改變得掏錢的。三是重置動畫可以參考舊版,畫質變了就行,很多鏡頭語言都可以原封不動,省時省力。

人才流失很嚴重,以前日本動漫領域人才多,是因為動漫掙錢多,現在不同了,日本國內養不肥這麼多動漫人才,有能耐的多數都轉移了,動畫領域的導演和編劇轉到電視劇電影領域去了,這個必動畫受眾要廣,還更容易推向海外市場。拿大河內一樓這個人來說,他擅長做單元劇,可實際上動畫公司把各種劇情都交給他操刀,結果總是慘不忍睹,大方向他總是把握不好,可行內又真的沒有多少可用之人。

續作比如說《龍珠超》,動畫公司要請鳥山明繼續畫,不管有沒有思路畫成什麼樣子,有《龍珠》這塊招牌在就能掙到錢,搞原創動畫?有能力的製作人少了,誰能保證一定成功?如今經濟不景氣賭的風險比以前大了。新漫畫改編?死火海的接班人妖尾還有我英扛不起大旗。

日本遊戲領域和動畫領域面臨一樣的境況,但遊戲公司有幾家就走出來了,比如說卡普空,瘋狂炒冷飯,什麼平臺獨佔不再管那些,只要有的平臺通通都要移植,蒼蠅再小也是肉,這些操作和動畫重置很像。還有就是越來越面向歐美市場,《鬼泣5》但丁的長相,跟《鬼泣3》相比,日風的審美帥哥變成了如今的歐美大叔。日本動畫也可以開闢海外市場,迎合歐美或者咱們中國,改畫風改背景。


黑鼠鼠


曾經的日漫確實神作頻出,現在看著每個季度出的“異世界連連看”,真的連點開的慾望的沒有,“龍傲天”爽文也已經看的夠多了,翻來覆去,也就是哪幾種套路,炒冷飯與翻拍重置也是層出不窮,製作流程也逐漸流水化,老牌長篇連載漫也越發注水嚴重,感覺每一集都在水劇情。

不得不說現在的日漫真的越來越商業化了,從以前的用心做動漫到現在的用腳做PPT。

從宮崎駿時代到商業化流水線

從宮崎駿時代的一幀一幀手稿,到現在的批量製作,只需要有個劇本,分分鐘做出一堆套路番來,細節真的不能看,各種崩壞,各種粗製濫造。說真的,宮老的動漫看起來真的既流暢又舒服,就比如說宮老的《千與千尋》這部作品,從人物的動態,到氛圍的渲染,以及背景文化的藝術氣息,都是頂尖的水平,崩壞什麼的不存在的,大家可以隨意的去按暫停,每一幀都是一張壁紙,這就是好動漫與壞動漫的區別,從它的製作上就已經決定了。

近期出現的“異世界輕改”系列,這些編劇就是看準了,只要帶上異世界,準有人來買單,只需要把原本世界的東西,都搬到異世界來,就會有賣點,人氣也不會差,檔次也能提升一大截,製作、內容什麼的都不重要,偶爾踩踩紅線,發發福利,就能拉回整部動漫的口碑。

現在吃ID的情況也是越發嚴重,就拿《火影忍者》《龍珠》來說,明明早就到了可以完結的地步,卻偏偏還要,把新人舊人拉出來,繼續編故事圈錢,強行把故事繼續下去,他們就是看準了,為了情懷,觀眾肯定回來買賬,他們也不管風評如何,導致口碑急劇下降,《博人傳》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每次看都會憋一肚子氣,真的是折磨。

作品的好壞和利潤的多少沒有必然關係

再來說說現在動畫製作公司的收入問題,在網絡發展的影響下,大家的版權意識已經越來越強,就拿動漫板塊來說,各大平臺都利用會員制度,讓大家得以觀看到付費正版片源,而那些原作者和製作公司理應收入越來越穩定,製作上面也應該越來越好,然而卻多出了這麼多粗製濫造的圈錢動漫,簡直是讓人大失所望。

說到底,產業是否發達,跟作品是否擁有高質量是沒有絕對關係的。這理論同樣可以解釋中國遊戲業,做“屎”就能賺,誰還會做飯。

其實這個也不能完全怪作者和製作公司,就目前這個動漫圈的氛圍,就是逐步的快餐化,慢熱型的番劇,觀眾的人氣就比較低,很多人都看看前幾集,感覺沒意思,就直接棄坑了。

渣作佔比逐漸增大

大家應該也感覺到了,現在每個季度連載的動畫基數越來越多了,然而評分卻越來越差,顯然是渣作的數量也逐漸增多,比例當然也會變高。再仔細看看年度動畫的內容列表,應該會發現,情懷向、泡麵番的增多,而這些評分也都在中高分左右浮動,而那些中低分數都是那些不堪入目的渣作甚至糞作,以及一些獵奇作品,這些也是拉低整體分數的重要主力。

並不是我們觀眾的口味變刁了,而是現在的製作真的越來越貧窮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以前是佳作太多,不知道看哪一部,而現在是找一部想看的都非常困難。

結論

只能說現在的動。漫公司早就不把我們這些老觀眾作為主要目標了,我們這些老觀眾口味又刁、眼光也高、又難伺候、還總是挑刺,去迎合那些低齡觀眾的口味多好啊,只需要賣個萌、送個福利,再裝個X,中二又熱血,自然賺的盆滿缽滿。

其實這也是動漫行業成熟化的體現,也是一種另類的“繁榮”,高質量作品自然在金字塔頂端,數量極少,而這些“貧窮”製作的作品自然也在金字塔底,不求文明於世,只求勉強能夠生存。


蝸殼動漫


我覺得可以從日本國內目前的環境來說起

1.日本近些年推出的動漫都是為了迎合觀眾喜好的,幻想系的或者是描述各種女生如何在一起發展友誼如何愉快生活又或者一個男的身邊圍繞一群女生的。

事實上,以上這些內容對人的現實環境改善沒有多少助益,相反會讓男性普遍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無法發展男性間的友誼。事實上,如果一個男的跟男的不能建立正常的友好的人際關係,那就不太可能跟一個女性發展正常的穩定的人際關係,因為男性的特質有一大部分是隻有跟男性交往時才能形成。而形成不了必要的男性特質找準自己定位的男性是找不準如何跟女性相處的方式的,更別說會吸引一群女的圍繞在身邊而且感情深厚。

所以日本國內現實是一群宅男沒有現實女友只能沉迷在虛幻中。

2.找不到自己價值的男性缺乏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必然導致男性工作壓力增加,情緒無法控制,而創造力只有在心情愉悅的時候才能得到更好發揮,所以日本動漫其實是處在模仿已有的再做有限的創造。

3.最近日本災難很多,這些也會對整個日本國民的心理環境再增加一波惡劣影響

4.日本家庭環境其實在動漫中已經反應出來,夫妻關係不合,親子關係不合,甚至家暴事件頻出。而家庭作為社會體系的基礎設置,如果功能不正常,必然導致社會體系出現動搖,而且也會導致國民心理環境再次雪上加霜。

脫離實際支撐的幻想不會有任何建設意義且不具備任何再創造的可能。

創造需要良好的心理環境作為支撐,如果缺乏,就無法創造

被眾人追捧的未必就是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