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東等人Nat. Mater.:還原留一線,MOF好導電

‍‍‍能夠導電的多孔材料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在諸如可充電電池、超級電容器和燃料電池等領域都有用武之地。當前,很多導電材料都是無定型材料,或者缺乏長程有序的微觀結構。如果能夠向這些材料中引入結晶性,無疑有助於控制材料的電子流動、孔結構、表面化學和主客體相互作用,從而改善性能。然而可惜的是,現有的多孔晶態材料幾乎都是絕緣體,無法進行很好的長程電荷傳輸。說到多孔晶態材料,估計很多讀者腦海裡都會浮現出“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的確,從問世到現在的十多年時間內,MOF獲得了空前的快速發展,在氣體吸附、分離純化、催化等領域表現不俗,成為了相當熱門的材料界新星。不過,雖然以配位化學為基礎的MOF合成容易、結構可預測、拓撲結構可調,很有希望發展導電材料,但實際上相關的研究並不太多見。引起長程電荷離域並建立廣泛適用於此類材料各種結構的合成策略,仍然十分具有挑戰性。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effrey R. Long教授、楊培東(Peidong Yang)教授以及密蘇里大學Gary J. Long教授等研究者在導電MOF領域做出突破。他們將Fe2(BDP)3(BDP = 1,4-benzenedipyrazolate)MOF的一維孔道里μ2-吡唑橋聯的三價鐵離子核心進行部分還原,這樣部分還原成二價鐵的MOF中的吡唑橋聯鐵離子鏈可成為電子傳輸的途徑,同時孔道內可插入平衡電荷的鉀離子(K+)。所得KxFe2(BDP)3 MOF在母體框架內顯示出完全電荷離域,電荷遷移率大幅提高,與相關領域的導電聚合物和導電陶瓷相當。相關工作發表在

Nature Materials上。

首先,作者合成了Fe2(BDP)3 MOF(圖1a),並且這個材料在四氫呋喃(THF)裡可以被部分還原得到KxFe2(BDP)3 MOF(0 < x ≤ 2)(圖1c)。從晶體結構上可以看出,該MOF的金屬節點是μ2-吡唑橋聯的三價鐵核心,並且在(001)方向呈一維鏈狀分佈(圖1b)。電鏡圖可以看出來該MOF有針狀形貌,大小分佈在小於100納米到20微米之間(圖1d)。其中,(001)方向為順著針狀長邊的方向,這也是預計電子傳導的方向(圖1e)。

楊培東等人Nat. Mater.:還原留一線,MOF好導電

圖1. Fe2(BDP)3 MOF還原前後的晶體結構示意圖以及電鏡形貌

接著,作者通過一系列測試手段表徵了部分還原產物。通過粉末X-射線晶體衍射(powder XRD),MOF晶體的晶態得到了保留,峰型基本不變,證明了還原成功實現(圖2a)。相比Fe2(BDP)3 MOF擁有1230 m2 g-1的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積,還原後的K0.9Fe2(BDP)3 MOF和K1.1Fe2(BDP)3 MOF因為孔道被溶劑化的鉀離子佔據,BET比表面積分別下降到610 m2 g-1和430 m2 g-1的(圖2b)。紫外-可見-近紅外漫反射光譜顯示部分還原後的MOF與Fe2(BDP)3 MOF具有類似的廣泛的吸收譜(圖2c)。其中,K0.9Fe2(BDP)3 MOF的吸收帶高於1.2電子伏特區域的峰全部消失了,而隨著鉀的增多,KxFe2(BDP)3(1.1 < x ≤2.0)的1.40到1.49電子伏特之間的吸收峰逐漸迴歸(圖2c)。K0.9Fe2(BDP)3 MOF的最大吸收出現在0.52電子伏特,並隨著鉀的數量接近2而逐漸消失(圖2c)。這個現象表明在還原的中間態,中能隙極化子的形成,並有可能增強電子傳導性質。在還原的初級階段,中紅外光譜顯示KxFe2(BDP)3 MOF在2500-450 cm-1新產生了吸收峰,逐漸增強至K0.9Fe2(BDP)3,然後減弱(圖2d)。

楊培東等人Nat. Mater.:還原留一線,MOF好導電

圖2. KxFe2(BDP)3 MOF的表徵

作者使用鐵-57穆斯堡爾譜(Mössbauer spectroscopy)來研究電子局域(electron localization)效應(圖3a)。穆斯堡爾譜在290 K下顯示Fe2(BDP)3是低自旋三價鐵的吸收(S=1/2)。對於KxFe2(BDP)3,x在0.0至0.8之間時,穆斯堡爾譜沒有明顯變化,尤其是沒有高自旋態的鐵出現。與之相反,在x在0.9至2.0之間時,高自旋二價鐵(S=2)出現了,顯示不完全電子局域化。低速掃描循環伏安法上顯示的兩個還原峰(圖3b),驗證了KxFe2(BDP)3是雙電子還原並且可逆,這一結果也顯示了該材料的電子離域性能。

楊培東等人Nat. Mater.:還原留一線,MOF好導電

圖3. KxFe2(BDP)3 MOF的穆斯堡爾譜和低速掃描循環伏安譜

接著,作者使用閃光光解時間分辨微波傳導技術(FP-TRMC)來表徵材料的本徵電荷傳輸能力。Fe2(BDP)3導電能力較低,其電荷遷移率μtot = 0.02 cm2 V-1s-1,在部分還原後提升到0.29 cm2 V-1s-1(圖4a)。作者指出,傳統測量MOF的導電率都是通過壓片並且測試多晶薄膜的性能,這隻能得到接觸表面的導電數據,而通過非接觸微波導電率測量技術可以得到材料的本徵導電數據。對比前兩者,單晶場效應晶體管測量方法不僅可以得到電荷傳輸數據,還可以研究載流子性能。作者於是用Fe2(BDP)3 晶體制成了FET設備,這個設備足夠穩定用於測量變溫四向接觸直流導電率(圖4b)。數據表明,部分還原得到的KxFe2(BDP)3材料,將平均電子遷移率從μe = 2x10-3 cm2 V-1s-1的提升到了μe = 0.84 cm2 V-1s-1(圖4c)。並且,測試得到的單晶場效應晶體管遷移率(FET mobility)(圖4d)和FP-TRMC遷移率表明KxFe2(BDP)3材料在室溫下沿鐵-吡唑鏈方向產生電子離域效應,KxFe2(BDP)3材料是一維導體。

楊培東等人Nat. Mater.:還原留一線,MOF好導電

圖4. KxFe2(BDP)3 MOF的電荷傳輸表徵

總結

很久以前人們就希望能夠探索以MOF為代表的多孔有機-無機材料的導電性能,也嘗試了很多方法,並不算很成功。本文研究團隊使用全新思維,將MOF的金屬核心部分還原並插入鉀離子,產生了電子通道,使得MOF具有了不錯的導電性能。混合價態鐵吡唑的一維鏈狀結構在其中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晶態、可控結構和可調孔隙率的MOF中實現這一結果,對未來調控其導電性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為將來的進一步拓展研究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原文

Electron delocalization and charge mobility as a function of reduction i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t. Mater., 2018, 17, 625–632, DOI: 10.1038/s41563-018-0098-1

導師介紹

Jeffrey R. Long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1

楊培東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761

(本文由葉舞知秋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