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大爺創始人馬凱:職業IT男的「藝術人生」是什麼樣的?

2015年的一個傍晚,當全中國都沉浸在雙創大浪潮的濃郁氛圍時,腦大爺創始人馬凱和於志剛在天津民園體育場悠閒地散起步來,傍晚的民園體育場十分熱鬧,他倆剛吃過晚飯,就開始繞著運動場“踱圈”,似乎在討論些什麼。

幾天前,兩位創業兩年有餘的老友剛剛帶領企業進入轉型期。他們要借當時風口正勁的“共享經濟”殺入電腦租賃領域。這個B2C、B2B的業務被眾多媒體及投資機構界定為“共享經濟”,以至於讓馬凱在後來總戲稱自己是“被共享概念耽誤的IT男”。那個晚上,兩個人一直籌劃到夜深人靜,從體育場到咖啡館,經營企業的理念也如子夜的太陽,在人們的睡夢中滑入東方天際……

腦大爺創始人馬凱:職業IT男的“藝術人生”是什麼樣的?

總想著做點兒不一樣的...

馬凱與別的IT男不一樣,興趣愛好非常廣泛,喜歡音樂,大學時搞過樂隊,擔任主唱,各種樂器都會一點兒,英文口語很好,曾自由行遊歷過20多個國家,絕對稱得上是一位“被IT耽誤的藝術美男子”。

2003年9月,剛剛經歷了非典肆虐的中華大地,元氣還沒能完全恢復。但,希望的種子開始萌發,萬物逐漸重生。

馬凱是個地道的天津人,小學到大學都在天津就讀,海河造就了他亦柔亦剛的雙重性格。

剛經歷非典的人心惶惶,馬凱走進了天津師範大學的校門,但選擇師範院校並不是他的本意。狂野、放蕩不羈、做一些與別人不一樣的事情……沒過多久,他的天性立馬在氛圍自由的大學裡釋放出來。

雖然馬凱讀的是物理與電子信息專業,這個專業儼然是整個年級的女生數量用一隻手都可以數完的“IT和尚廟”。但是,他貌似並不宅男,不內向,也不“悶騷”,而是浪漫、文藝,要瘋狂就來的徹底、灑脫、從容一點……

馬凱大一時就組織一撥人搞起了樂隊,擔任主唱,在同學們還在研究相對論的時候,他拿起吉他和五線譜談起了“戀愛”。因為是師範院校,女生眾多,馬凱掙脫所學專業的束縛,經常帶著樂隊的倆好兄弟,背上最愛的吉他跑到女生宿舍樓下,彈唱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

馬凱眼睛裡帶著骨子裡的驕傲和對兄弟的義氣:“那時候還是挺青澀的,也非常有意思,說是我帶著兄弟去女生宿舍樓下唱歌,其實是為了幫倆好兄弟中的一個追他心儀的女生,因為不好意思,總是把我推在最前頭。”

離開校園後,馬凱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走上教書育人的道路,因為總是想做一點與別人不一樣的事情,乾脆改行,當了IT技術男。其實也跟所學專業有非常大的關係,只是一個是從“文”的IT男,在課堂上與學生們探討理論、傳道授業,一個是從“武”的IT男,真刀真槍到企業裡實幹,毫無疑問,馬凱選擇的是後者。

“一不小心”幹出了點兒什麼...

2008年,是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也是全球刻骨銘心的一年。

這年,讓全世界歎為觀止的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了全球,大量人群失業,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一攬子”計劃應對沖擊。

馬凱似乎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先在一家小公司鍛鍊了一段時間,後來去美國第二大IT服務商CSC、奧迪斯中國,負責電腦的拆箱、組裝,偶爾會涉及一些IT維護的工作。

這些看起來很機械、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並沒有消磨掉馬凱對IT行業的興趣和信心,反倒讓他更加堅定,他決定深深紮根在這個行業,一定要幹出點兒什麼...

兩年後,他加盟惠普(中國),這家全球最大的IT服務商。馬凱所在的職能部門,正是惠普負責IT服務的金牌服務集團。馬凱勤學好問,再加上他對技術的痴迷和鑽研,很快就成為惠普金牌服務集團中國區項目負責人,負責整個寶潔集團在中國的IT管理維護工作。

巧合的是,寶潔在天津設有工廠,馬凱工作起來會比別人更加得心應手。當時那家天津工廠主要做洗髮水、衛生巾、牙膏和紙尿褲這四樣東西,廠區面積頗大,足有四萬多平方米,員工達上千人,使用的電腦也有一千多臺。這個工廠的服務器和ERP系統和這一千多臺電腦,都由馬凱帶領團隊進行維護。從負責一家工廠,到半個寶潔(中國)的IT維護再到整個寶潔(中國)的IT維護,馬凱的團隊規模越來越大,承擔的職責也越來越多。

再到後來,馬凱還接手了一些國外項目的IT服務工作。對於自己在惠普(中國)的工作內容,馬凱這樣總結道:“除了電腦不是我們生產的,電腦拿到之後以及與服務器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我們都負責解決。當時我帶的團隊,一半人做前端的基礎IT服務,一半人做後端的服務器和ERP維護。”

要說馬凱是“一不小心”幹出了點兒什麼,不如說是一步一步有效努力的必然結果...

時間線拉到了2013年之後...

2013年,還在惠普(中國)負責寶潔項目的IT服務時,馬凱就發現企業級服務器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於是就和好友于志剛組建團隊,開始了創業之旅,這個叫Alaye V.(第八感)的項目從企業級服務器入手,徹底改變了馬凱和於志剛的人生軌跡。

馬凱講起了第八感這個名字的由來,頗具神秘色彩。

Alaye V.是由梵語翻譯過來的英文,意思就是第八感,是一個佛教的觀點。喬布斯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腦大爺聯合創始人於志剛也是,所以第八感這個名字的來由也就不奇怪了。在佛教中,人有五感,視覺、聽覺、感覺、觸覺、味覺,第六感是建立在五感之上的超感官知覺,第七感是看破生死的時間覺,第八感即超越生死的空間覺,又叫超越生死的能力。

二人之所以給公司取名第八感,頗有超越Apple這家全球最具有創新能力企業的意味。

第八感的發展之路並不全是坦途,隨著阿里、騰訊等巨頭紛紛“攪局”企業雲服務器領域,經營利潤被擠壓得“薄如紙片”,二人審時度勢,轉型做前端部分的IT服務。2015年,馬凱和於志剛註冊成立腦大爺。

和於志剛結識...

“一切都是和電腦有關吶,它就是我倆的‘媒婆’!”說完,馬凱和於志剛坐在沙發上誇張地笑起來,帶著天津人獨有的幽默感。

馬凱說,他和於志剛畢業前就認識,只是一直沒有共同創業,今年正好第13年。

他們從開始創辦腦大爺時就認定,一定要區別於市面上的“電腦租賃”項目,堅持所有硬件自己研發生產。馬凱說:“這是我們相比於其他玩家的核心優勢,一臺i7CPU、8G內存、128G固態硬盤的筆記本,我們可將硬件成本壓縮至2500元,還向企業用戶實行免押金租賃。”

腦大爺創始人馬凱:職業IT男的“藝術人生”是什麼樣的?

歷經9個月的技術研發,2017年9月底,首批50臺“腦大爺”共享電腦被投放至中關村核心地帶——創業公社主入口及創業大街等地,現在中關村投放點位已超過20個。

然而隨著共享經濟發展遇冷,腦大爺也開始逐漸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目前已經將10000臺自主研發的電腦推向市場,服務了200家客戶。經歷了共享電腦及時止損之後,腦大爺未來的業務核心就是要做面向企業的辦公電腦租賃+完善的IT服務。

縱觀全球辦公電腦租賃發展趨勢,中國在此領域儼然是一片“窪地”。在歐美地區,辦公電腦租賃滲透率高達60%以上,但在中國僅有2%左右。而腦大爺做的,也不僅僅是提供專業化的定製電腦,還可以為企業提供免費、高附加值的網管服務。

“租電腦的成本遠低於購置電腦,還有免費的IT維護服務,企業主們何樂而不為呢?”馬凱嘴角上揚,可以看出,他對腦大爺的發展很有信心。

放蕩不羈的藝術IT男也有煩惱...

眉飛色舞、侃侃而談的馬凱,說起家人來,顯得若有所思...

家人是馬凱創業中遇到的最大一塊兒心病。對於自己掏錢做事業,家人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電腦租賃這個行業。“很多親戚朋友一上來就跟我說,租電腦不掙錢,你選擇這個行業,不是等死嗎?”面對大家的關心和責備,馬凱有著三十而立的男人應有的責任和勇氣,他理解家人對自己的期待、不解和擔憂,但他對於自己認定的事情也不會輕易妥協,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向家人講解電腦租賃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自己要做一番事業的初衷和決心。

市場尚未完全打開、團隊還不完善、家人不理解……這些都不能成為“藝術IT男”前進發展的阻礙,他的野心和堅持,讓他堅守這樣的理念:一定要跳出天津人“安逸求穩”的思維,幹出一番獨屬於自己的事業。

2018年,這名“被IT耽誤的藝術美男子”,又會帶領腦大爺走出一條怎樣的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