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被愛?背後可能隱藏著心理問題

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被愛?背後可能隱藏著心理問題

近些年來,“情感依賴”這個詞經常出現在雜誌封面和有關個人成長的書籍中,它有時被描繪成“離開伴侶就什麼都不能做”的表現,有時被刻畫成“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被愛”的行為。

法國里爾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醫生克里斯多夫·維爾薩維爾指出,“情感依賴”實際上是一個“偽心理學”的詞語,它其實“並不出現在任何一個嚴肅的醫學分類中,但是,它的身後可能隱藏著依賴性人格障礙這種嚴肅的心理問題”。

依賴性人格障礙表現為對他人支持的持續和極度需要,以及因此引發的對他人極度順從和依戀的行為。這種心態和行為並不限於伴侶之間,它還會擴展到親屬關係甚至工作關係中。

管理自己就像是在搏鬥

“依戀自己的伴侶或家人,這是正常的,然而一個患有依賴型人格障礙的人,他的這種依戀會表現得非常過分,而這種過分的依戀又會引發痛苦的感受。”克里斯多夫·維爾薩維爾解釋說,“這些患者或是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沒有辦法獨立處理問題,或是感到自己不被人所愛,從而產生情感上的不安全感。在這兩種情況中,患者都會把自己與別人的關係當作一種強心劑。”

法國心理學家、認知-行為療法專家米萊娜·富歇觀察到,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對於這些患者來說,管理自己就像是在搏鬥。不僅是在情感範疇,而是在各個層面,包括在分析思考層面,他們都喜歡依從他人。”

法國心理學教授康坦·德佈雷在他的《病態人格》一書中指出,“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會聽從任何觀點,他們對與自己打交道的所有人的觀點和行為都會無條件贊同。”

“這些人不能獨自生活,因為無論什麼事情,他們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敢讓自己的決定生效。比如去看什麼電影,去哪家餐館吃飯,或者選擇什麼職業,如果沒有別人的支持,他們便不敢去做。”米萊娜·富歇解釋說。

克里斯多夫·維爾薩維爾進一步指出:“這種對他人支持的極度需要,導致了他們過度順從和依附的行為。他們需要不斷地從別人那裡獲得建議,而為了不失去一段關係,他們從來不表示異議。”

依賴型人格障礙≠嫉妒

米萊娜·富歇認為:“依賴型人格障礙與是否經歷過痛苦的分手毫無關係。”她說,“害怕分手的心理很常見,不僅是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很多人都會害怕和愛人分手。依賴型人格障礙與對方是否有控制慾也沒有關係,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的順從態度是出於他自身的內在機制,與他的伴侶的行為模式並不相干。”

不僅如此,米萊娜·富歇還強調說:“依賴型人格障礙與嫉妒也是兩回事。”對此,康坦·德佈雷有進一步的解釋。他認為,嫉妒有時也會引發人們某種極端的行為,例如連續不斷地給親近的人發短信等。“但是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發這些短信並不是為了確認他的伴侶正和誰在一起,而是為了確認他的伴侶還在,為了讓自己安心”。

克里斯多夫·維爾薩維爾對這種分析表示認同,他說,“這些患者需要一些現實的元素來讓自己安心,他們需要那些電話來告訴他們‘我在’,而這些行為通常會讓他們身邊的人難以忍受。”

在克里斯多夫·維爾薩維爾看來,最重要的是引導患者意識到“沒有能力”只是他們自己的一種感覺,而非事實。“我們需要讓他們學會真實地判斷自己的能力,讓他們認識到很多事情他們自己有能力做。”在就診期間,他會鼓勵患者做一些“練習”,比如獨自去商店買衣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