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京濱工業園

天津京濱工業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位於天津市武清區,北接北京通州、西接河北廊坊,地處京津冀“金三角”核心區域。距首都國際機場65公里,濱海新區75公里,周邊有三條高速公路四個出入口,5-15分鐘車程即可到達。優越的區位交通為區域開放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園區總體規劃20平方公里。在“開放、友好、誠信、共贏”的辦區宗旨指導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電子信息、智能製造和現代服務三大產業體系。引進國內外企業2600餘家。阿里巴巴、噹噹網、聚美優品、京東、美國凡士通、一汽大眾、北汽海納川、大禹節水、法國法雷奧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及中科院化學所、北京化工大學等大院大所項目落戶園區。

天津京濱工業園

OFweek工業園

園區將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以國家級高新區創建為契機,以規劃為先導,以創新為動力,全面謀劃對接“通武廊”人才聚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資源要素,大力推進產城融合,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大力推進環境建設,打造產業創新重地,構築產城融合高地,共建協同發展基地,最終將區域建成創新、智慧、綠色、宜居的協同發展強鎮。

地理優勢

園區堅持科技引領發展,規劃建設了佔地750畝、建築面積60萬平米的科技創新園,包括總部經濟區、科研孵化區、自主研發區、產業加速區;堅持環境優先,不惜重金打造環境窪地。按照“建築風格別緻、資源集約利用、環境佈局精美”的城市化建設標準,謀劃實施了總投資50億元的城市功能建設。瑞雅國際超五星級酒店、太陽天朗四星級酒店、高新公寓、特勤級消防隊、公交車站、大型超市、餐飲娛樂一條街、綜合教育園區、行政服務中心、智慧園區建設等功能性項目建設使園區具備了承接大項目的基礎,工業園區這個城鎮化“發動機”引擎必將日益強大。到“十二五”末期,園區工業產值將達到600億元,實現稅收40億元,提供就業3萬人。

天津京濱工業園地處天津西北部,北接北京,西臨國家級開發區---河北廊坊開發區,位於環渤海經濟圈中最具發展潛力的京津高速產業帶的中心地帶。京濱工業園北距北京市區30公里,南距天津市區60公里,距首都國際機場65公里,距北京第二機場30公里,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75公里,距天津新港105公里。京滬高速、京津高速、京津塘高速、唐廊高速四條高速在這裡匯聚,四個高速出入口在這裡開啟,且驅車僅5-15分鐘,交通條件便利,區位優勢凸顯。

京津城際高鐵在這裡停靠,京津塘高速、京津高速、京滬高速在這裡交匯,四個高速出入口在這裡開啟。加上規劃中的塘廊高速京滬冀塘聯絡線出入口,形成便捷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天津京濱工業園,距京津塘高速一線廊坊出入口僅1.5公里,距京滬高速公路白古屯出入口5公里,距京津高速二線牛鎮出入口5公里,距二線永樂口12公里,且驅車均不超過20分鐘。天津京濱工業園,距首都國際機場40分鐘車程,距天津國際機場50分鐘車程,距天津新港1小時車程。龍脊財位,不可複製!

周邊配套

開發區各類基礎設施均鋪設到企業規劃紅線(圍牆外圍)並預留出口,區內道路、供水、排水、供熱、供電、通訊、寬帶、天然氣等基礎設施已全面投入使用,且已實現十一通一平。

1、道路

本地塊內部路網規劃為方格網結構,共城市主幹路6條,城市次幹路5條,支路7條。

2、給水工程

具有日供水能力20000噸的水廠。根據園區所處的地理條件以及該地區供水水量,供水水源引自大王古鎮,保證產業園區用水增長需要。

對於用水量較大的企業要進行嚴格控制,在產業結構、行業結構要考慮水資源因素,降低工業耗水量,提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

依據地區的發展需要,完善供水管網,以達到安全、可靠、合理供水要求。

3、排水工程

排水體制採用雨汙分流制。雨水通過雨水泵站提升就近排入溝渠。有一座汙水處理廠。

在控規單元內規劃擴建現狀汙水處理廠(現狀規模為2000噸/日)與再生水處理設施合建,規劃佔地3.5公頃,滿足區域汙水集中處理需要。

鎮區內各企業工業廢水必須達到排放標準後方可排入汙水管道,嚴格保護水環境。

4、電力工程

電源來自大孟莊220KV變電站,根據產業園區的用電負荷,保留控規單元內現狀110kV變電站,以滿足該區域的用電需求。

將控規單元內的現狀35kV及35kV等級以下電力架空線入地敷設。

5、電信工程

由大王古鎮提供電信及郵政服務。區內設有1.5萬門程控模塊局,可為投資者提供通訊、ISDN及寬帶服務。規劃在控規單元內設郵電局所一座,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可與公建合建,提供郵政服務。根據地區的發展需要,規劃設置模塊局一座,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可與公建合建,提供通訊服務。

6、燃氣工程

規劃區氣源為天然氣。由高中壓調壓站提供氣源,結合地區建設改造和完善現有燃氣供氣設施,解決地區的用氣需求。

7、供熱工程

建成區具有40萬平方米、起步區具有72萬平方米的供熱站。因地制宜地發展多種形式的供熱:採取集中鍋爐房供熱外還可考慮採用清潔能源供熱。根據負荷需求,結合規劃佈局,規劃擴建現狀供熱鍋爐房,規劃佔地面積為10000平方米。工業供熱根據工業性質及所需熱負荷自建供熱站,並應相對集中建設。

8、再生水工程

結合汙水處理廠,建設一座再生水廠,日處理8000噸,由規劃的再生水廠提供再生水水源,結合道路網建設再生水管網,利用再生水解決低質工業用水、道路、綠化、衝車、衝廁等非飲用水需求。本文地址是:OFweek工業園 https://park.ofwee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