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對比利時,內馬爾和熱蘇斯四次倒在禁區內,裁判都拒絕判罰點球,你怎麼看?

綠茵足球微觀察

首選申明我是中立球迷,對於這兩支球隊都無感,國足才是我的最愛。

對於這場比賽賽前很多球迷都認為巴西鐵定進四強,就和當初德國會不費吹灰之力小組出線,西班牙會狂虐俄羅斯一樣,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尤其是買了彩票的。

對於這場比賽裁判的判罰,柱子我找了很多錄像和慢動作回訪,認為這場比賽裁判的判罰還是沒有問題的。


上圖是內馬爾準備內切的動圖。從慢動作來看,比利時球員想要卡位內馬爾,讓內馬爾失去平衡和對球的控制。在大禁區的內比利時球員一腳解圍明顯是衝球而不是沖人去的,縱然踢到了內馬爾,我的認為也不會判罰點球。

唯一值得商榷的就是在禁區線上比利時球員有一個疑似手臂下壓內馬爾的動作,如果真要判罰,只能算是在禁區邊緣的定位器而已。

圖二是球迷爭議最多,也是球場上爭議最多的地方。主裁判在視頻裁判的提醒下看了var之後還是維持原判。

從慢動作來看,熱蘇斯在比利時球員孔帕尼下地之前已經將球往邊線附近撥開,注意此時球已經裡邊線非常近。在孔帕尼倒地準備抬腿和熱蘇斯接觸之前,球貌似已經出了邊線。

主裁判之所以維持原判,一個是孔帕尼在下地的瞬間,雙腿是彎曲的,沒有伸腳;二是在抬腳的瞬間,球已經出了邊線,這是熱蘇斯已經失去對球的控制權,更不要說對球門的威脅了。

地第三個爭議判罰就是下圖內馬爾禁區左路突破意疑似被比利時球員絆倒的動作。



從遠鏡頭看,的確誤以為是比利時球員把內馬爾絆倒在地。但是請看下圖。

在比利時8號球員來補防的瞬間,看內馬爾的右腳,明顯一個往外想勾防守球員腳的動作,或者說根本沒有身體接觸,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假摔。

按道理內馬爾應該吃的黃牌。

最後一個爭議還是在禁區和內馬爾有關。請看圖。

說實話這個動作要是判罰點球,足球就失去的原本純粹的東西。

在爭頂的過程中必要的身體接觸是沒法避免。慢鏡頭來比利時防守球員沒有用力下壓手臂,只是試圖干擾內馬爾的視線,雖然有打到內馬爾的眼睛但不至於前撲這麼誇張吧。

即使比利時球員失去身位,在背後沒推人的動植物,怎麼判罰點球。

如果這樣的動作都要用VAR,判罰點球,那以後足球比賽中角球可以打一場比賽了,身體對抗就變得毫無意義。


迫擊炮手柱子

本場比賽裁判會成為賽後焦點其實並不意外,但是焦點並不意味著就是錯判漏判,本場比賽,巴西隊確實是有多次在比利時禁區內倒地的情況發生,那麼裁判的判罰如何呢?我們找找動圖看一下。

第一個圖,比賽45分鐘,內馬爾與對手角力中倒地躺在了禁區內,通過慢鏡頭我們可以可以看到,兩人手臂都有輕微的接觸動作,而且是在禁區外有動作,而比利時球員並沒有踢到皮球,確實對內馬爾有兩個動作,比較明顯的手肘的推人動作,但是在禁區外,而禁區內雖然有過伸腿,但是力度很小,並不足以讓內馬爾倒地,所以我覺得這個球判罰禁區外犯規更合理,不過主裁沒有任何判罰。

52分鐘,內馬爾與費萊尼接觸後倒地在禁區內,通過慢鏡頭可以看到內馬爾的右腳有個明顯的主動去刮蹭費萊尼的動作,所以這個動作肯定不是點球,甚至該給內馬爾黃牌。



56分鐘,熱蘇斯在穿襠過人後被孔帕尼放倒,慢鏡頭可以看到這個孔帕尼確實碰到了熱蘇斯,但是一來熱蘇斯失去了對球權的控制,二來就是熱蘇斯自己明顯有個加力跳躍的動作,而這也跳躍也是他倒地的主要原因。


比賽第90分鐘,內馬爾與對方後衛爭頂後倒在禁區內,翻看慢鏡頭,內馬爾明顯是拿不到皮球的,而對方的一次輕微的接觸顯然力度很小並不足以內馬爾倒地,就像小組賽內馬爾的點球被取消一樣,這個接觸動作太小了。

當然以上也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們共同探討探討。


殺豬的秀才

首先說一下這場比利時的戰術,就是在關鍵位置,做關鍵身體對抗,不惜以犯規的方式來相破壞巴西的進攻。最後比利時人成功了,依靠身體贏得了進入4強的席位。

再說回來這場比賽當值主裁判的判罰問題,比賽中的多次接身體接觸,裁判都予以無視,可以說是吹罰尺度十分的寬鬆。

然後再來看禁區內,內馬爾疑似的點球,嗯大多是身體對抗造成的倒地,裁判很自然也就忽略了。這個也和裁判整場比賽的判罰一致。至於熱蘇斯在禁區被放倒的那球,個人看來確實是一個點球,至於裁判為什麼不判,我就不得知了。

最後說一下這場比賽的勝負手總結,個人認為並不在於點球的判罰與否。而是在於球隊對裁判尺度的掌握。這場比賽裁判尺度明顯的寬鬆,更利於身體強的比利時隊。但巴西隊的應對太慢,只到比賽最後20分鐘巴西才有了一些較為兇狠的拼搶動作,可以說是為時己晚。整場比賽巴西都踢的太文明瞭,太優美了,但似乎文明,優美的足球已經不是世界壞的主旋律了。現代足球,是功利足球的時代,只有適應了才能繼續走下去。與其抱怨點球的判罰,抱怨裁判判罰的不公平(雖然整場比賽的吹罰確實更有利於比利時),倒不如改變下自己,來適應這個功利足球的時代。


子望在哪裡

首先內馬爾這兩個球處於一個可吹可不吹的狀態,吹了也沒問題,不吹,也沒問題,禁區能爭頂雙方球員多少有拉扯,球過來以後裁判認為內馬爾和對方球員對足球都沒有絕對得球機會屬於公平競爭,吹和不吹取決於裁判理解!還有內馬爾在禁區內橫向帶球摔倒那球,也是這個道理,裁判認為內馬爾已經失去對球的控制,維德塞爾完全可以得到球權的控制,所以費萊尼碰到內馬爾也沒有吹!再加上內馬爾經常用這種勾腿假摔騙點,給裁判的主觀印象就是他又在騙點!也就是狼來了的故事!還有就是那個9號突破,被孔帕尼放倒,仔細看一下慢放,孔帕尼是收腿的狀態,也可以說是封堵,這個動作十分危險全靠有視頻裁判要不然這球必須是點球!在孔帕尼封堵全過程都是好球,可是問題在9號帶球出界以後孔帕尼的動作就有問題了,仔細看視頻,在球出界的一瞬間孔帕尼右腿有故意上抬的動作踢到了9號!那個9號的放心太大了,巴西假摔享譽全球,裁判肯定反感!所以我在一開篇就說這三個球可吹可不吹!還有一個就是比利時15號撞到內馬爾,那個球裁判就在旁邊也沒有吹,裁判視角問題,裁判在俯身看,在加上歐洲球員高大,裁判只看到15號踩到球上,並沒看上身的犯規動作,不過那球判點球還是禁區線任意球不好說了!最後,說一下裁判,首先裁判是歐洲裁判,他對身體對抗有著不同的瞭解。其次,這場比賽是一個歐洲和南美洲的比賽,不應該使用歐洲裁判,可以選擇非洲或者澳洲裁判,最後就是巴西小組賽淘汰了塞爾維亞,這場裁判好像是塞爾維亞的!

總結一下,說這麼多也沒用,巴西沒有踢一場讓人信服的比賽!你要是在三R時代,你裁判不吹,我們自己能進!我覺得巴西想奪冠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加油吧!所有胸前有五星的隊伍





小學生119

裁判針對巴西不是一天兩的事了,本屆世界盃巴西從第一場對瑞士開始就這樣了,有人說這是內馬爾一直假摔的後果,內馬爾假摔過這不假,但如果用以前比賽發生的事去看這場比賽,那這不是足球,謝謝,這一場裁判就應該做出這場所發生的來判罰,裁判應該永久禁賽,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個公正的裁判,或者說世界盃就沒有公正的裁判。



鋒80802219

裁判是塞爾維亞的,而巴西把塞爾維亞淘汰回家了

賽前就有人質疑這樣安排,場上裁判是否會公正判罰,結果是令人失望的

說內馬爾都是假摔的,試問如果自己已經快要進球且有能力進球,你還會故意摔一個博運氣等裁判給你點球?

而且內馬爾作為一個在場上經常被侵犯的球員,摔倒後不論因為是戰術,還是自我保護,肯定都是要演誇張點來嚇嚇對手的。難道非要搞到自己像上屆世界盃那樣差點全身癱瘓才行??

不過,我說那麼多也沒用。噴子們大概也只看過網上別人做的惡搞視頻,從沒完整的看完比賽吧。

在我們心中,內馬爾這場贏了。



Caroline_Yip97

巴西隊同比利時這場球賽我很認真的看了,兩個隊踢的都非常不錯。上半場比利時隊藉著人高馬大防守面廣,把巴西隊的進攻封堵的很嚴,中路防線很難突破。內馬爾被人家盯的很死,不但沒有射門的機會而且還頻頻丟球。而比利時隊又藉著反攻的機會發起了快攻而贏得了兩個球。從上半場整體來看,比利時隊教練對巴西隊在賽前進行了深入的瞭解和研究,用人及其戰術上非常得當!下半場時,巴西隊對比利時隊的打法有點熟悉了。基本上掌握了場上控球的主動權,在70分鐘左右時進了一個球,並且獲得了多次有威脅射門的機會。只是運氣不佳而已!球總是擦門框的邊跑出界外。讓人嘆息不止!總體上來說巴西隊也盡到了力氣,踢的還算挺好。


阿偉38095546

兩隊都不是我主隊,作為一箇中立球迷來說,我覺得裁判的判罰沒毛病,內馬爾的三次禁區倒地都不足以判罰點球。唯一有點爭議的就是熱蘇斯禁區裡被孔帕尼放倒那次吧。


不多bb,看圖說話,先說內馬爾吧:

一、上半場補時,內馬爾左路突破,在和比利時防守球員貼身中倒地,裁判未做任何判罰。從慢鏡頭回放來看,比利時球員雖然沒有碰到球,但是伸腿的動作幅度根本不足以讓內馬爾倒地,所以判罰任意球點球都是不存在的。

二、下半場52分鐘,內馬爾禁區裡“跳水”,在與費萊尼身體有接觸後禁區倒地,不過慢鏡頭回放內馬爾右腳有個明顯上蹭的動作。裁判對他做了個跳水手勢,但未做別的判罰。

三、比賽快結束的90分鐘,內馬爾禁區裡頭球爭頂往球門方向起跳,在和比利時球員爭頂後倒在禁區,同樣是慢鏡頭回放,他和人家防守球員只有一點輕微接觸,倒地神馬都是不存在的。

接著來說熱蘇斯那球,本來是被判了點球,不過裁判在聽取了視頻組建議後又取消。其實這個球只要仔細看慢動作不難發現,確實是孔帕尼有犯規動作,也碰到了熱蘇斯,但熱蘇斯自己先把球碰出了底線,所以最後主裁判判罰了球門球也是有點道理的。


家鄉足球

個人覺得是尺度問題。那些說內馬爾假摔活該的,又何嘗不是人云亦云。

第一個,明顯的拉拽加大腿拌腳。如果是在禁區外,我認為裁判會吹。但這個碰撞疑似發生在禁區內,會使得裁判更謹慎,選擇不吹。畢竟足球比賽永遠都會存在拉拽和碰撞行為,如果禁區內輕微碰撞都吹點球,那就不用對抗了。但禁區外的拉拽應該給個任意球。當然,裁判尺度寬鬆不吹,也只能說有爭議,

但是第一個沒吹,就為後面的爭議埋下伏筆。因為巴西隊相對比利時都是靈巧型球員,我們看過羅納爾多的橫衝直撞,但我們不能要求巴西球員永遠橫衝直撞。

內馬爾的第二個,沒什麼好說的,沒啥爭議。

熱蘇斯那個,防守人員剷球封堵,收腳避免危險,取消點球沒問題。但說熱蘇斯碰瓷的,我就覺得未免是有色眼鏡看人了。突破後面對防守球員的飛鏟,雖然對方已經把鞋底收起來了,但當時的情況,熱蘇斯要麼選擇起跳保護自己,要麼選擇撞上去。撞上去,獲點球的可能大增,但按照他們的對抗程度,熱蘇斯如果敢正面護球撞上去,是存在報廢可能的,聰明的球員不會讓自己去冒這個險。所以熱蘇斯本能得起跳躲避,這也導致他失去對球控制,失去點球。這個時候不得不說防守球員的聰明和理智了,如果他為了儘快破壞球去亮鞋底,那很可能就是紅點套餐,但他選擇收腳用身體封堵,防守成功避免送點。

我認為最有爭議的是內馬爾最後個。那些說力道輕微不足以導致內馬爾摔倒的,我覺得難免是片面了。內馬爾當時如果是站在地面,防守球員這個動作確實不大,不會考慮點球。但我們要看清當時情形,當時內馬爾前衝起跳爭點,人在空中,完全沒有重心可言,可以說就算沒人推,事後他自己也很可能前撲摔倒。這種情況下,內馬爾在空中頸部被順著奔跑方向推,怎麼穩得住?雖然說內馬爾不被推這一下,也不一定能爭到球,但這不能排除這是個犯規動作。按照這個尺度,是不是以後爭頭球時都可以伸手“適度”推對方的脖子?


陳規陋習1

內馬爾和熱蘇斯四次倒在禁區內裁判都拒絕判罰點球,這四次禁區倒地只有45分鐘時默尼耶對內馬爾的這一次侵犯,可以吹點球。內馬爾在搶先進入禁區之後默尼耶右手有個明顯的推人動作。而其他三次都不足以判點球。

費萊尼這次,內馬爾有假摔的嫌疑。慢動作顯示費萊尼沒有碰到內馬爾,而孔帕尼倒地封堵熱蘇斯,是經過了VAR的確實的,應該也沒有問題。

第90分鐘默尼耶把手搭在了內馬爾的肩上,內馬爾騰空後摔倒,這個球從慢動作看,默尼耶這個動作非常輕微,和小組賽內馬爾在禁區被哥斯達黎加隊岡塞雷斯拉拽的犯規很像。那一次主裁判最終經過VAR技術確認取消了點球,這次主裁判依然沒有判罰點球。

德布勞內的位置前提讓他在進攻端的威力得到完全釋放,而巴西隊卡塞米羅的缺陣對球隊影響很大。本場比賽在比利時隊頑強的防守和庫爾圖瓦的神勇發揮面前,眾星雲集的五星巴西只能靠中超球員來拯救球隊了,顯然這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