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因此詩而廣爲傳頌,他亦因這一首詩而名垂千古

張繼,字懿孫,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詩品彙》把他的七言絕句列入“接武”一級中。但正是千年絕唱《楓橋夜泊》詩流存下來,讓我們至今都不曾忘記他。

寒山寺因此詩而廣為傳頌,他亦因這一首詩而名垂千古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 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當時江南政局較為安定,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張繼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從而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寒山寺因此詩而廣為傳頌,他亦因這一首詩而名垂千古

這是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同時,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寒山寺因此詩而廣為傳頌,他亦因這一首詩而名垂千古

這首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不僅是中國曆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課本也曾收錄此詩。寒山寺也因此詩的廣為傳誦而成為遊覽勝地,後世詩家也多次卸下夜泊楓橋、夜半鐘聲的羈旅煩愁。

@詩詞畫酒家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今人還對落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