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富哲理的一首詩,廬山亦因此詩更顯綿延

廬山,又稱匡山或匡廬

傳說殷周時期有匡氏兄弟氣人結廬隱居於此,後成仙而去,其所居住之廬幻化為山,故而得名。

蘇軾最富哲理的一首詩,廬山亦因此詩更顯綿延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緊臨潘陽湖和長江,“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海拔1474米,山體面積280平方公里,以雄、奇、險、秀聞名。大漢陽峰,五老峰,香爐峰等,在廬山群峰中最為高聳。

蘇軾最富哲理的一首詩,廬山亦因此詩更顯綿延

雄奇秀拔的廬山,“蒼潤高逸,秀出南山”,歷來被文人雅士們視為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千百年來,到廬山來遊離的文人墨客總是絡繹不絕。廬山的美,啟發了不少文人,從而屢屢留下千古佳作。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也在此地留下了一首極富哲理的詩《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

蘇軾最富哲理的一首詩,廬山亦因此詩更顯綿延

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蘇軾最富哲理的一首詩,廬山亦因此詩更顯綿延

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文化常識ll詩詞l

l國學

我的頭條號:今人還對落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