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幣:玩的是心跳 反射出的是人性

近期,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採取一系列針對虛擬貨幣的清理取締措施,以防範化解可能形成的金融風險與道德風險,其中包括屏蔽火幣網、幣安網等110個交易平臺網站。

炒幣:玩的是心跳 反射出的是人性

(圖片信息來源:新浪科技)

眾所周知,早在去年9月4日,央行便發佈文件,明確ICO禁令。也就是說:在國內,任何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募集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的行為,均被明令禁止。今年五月,央視財經頻道推出《聯播調查·三問區塊鏈》專題節目,聚焦區塊鏈和虛擬貨幣交易亂象,揭露空氣幣、傳銷幣、名人站臺等一系列問題。

炒幣大軍似乎並沒有理會這些“良苦用心”,依舊在源源不斷地湧入。蠻橫的“韭菜們”紛紛入場,也就不乏各類扮演“操刀者”角色的莊家們了,儘管虛擬幣已身處如此重壓。

炒幣炒幣:玩的是心跳

身處幣圈,我們都感受得到這幾個月以來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腥風血雨”。所謂“幣圈一天,人間一年”,在數字貨幣的世界裡,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夠掀起巨大的浪潮,影響著幣價,讓人感到“度日如年”。縱觀幾個月以來幣價“瀑布式”暴跌,我們發現,其主要因素不外乎是政策法規、交易所被盜、黑客攻擊。

炒幣:玩的是心跳 反射出的是人性

目前,各國對於加密貨幣和ICO的態度兩極化非常嚴重。世界上不乏有對加密貨幣呈現擁抱姿態的國家,有諸如瑞士、馬耳他、愛爾蘭、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為加密貨幣和其創業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也有諸如委內瑞拉等欠發達地區國家希望採用數字貨幣來解決國內經濟面臨的種種危機。無疑,這些國家採取的擁抱性政策對於加密貨幣的發展是利好的。而中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哈薩克斯等國家為了防止加密貨幣和ICO帶來的一系列恐怖融資、洗錢等金融風險,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並不友好。在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的看法莫衷一是:有的將其視為證券,有的將其視為貨幣,也有的將其視為資產或商品。

如果說在政策的壓力下,加密貨幣“遷都”便能夠有效“避雷”,那麼加密貨幣交易所被盜、黑客攻擊對於幣價的影響就非常直觀了,甚至要為“心跳”的炒幣者負直接的責任。今年6月,加密貨幣交易所Bithumb遭受到黑客攻擊,幣價下跌......同月,韓國交易所Upbit因涉嫌轉移用戶資金被調查,幣價下跌......5月底,360爆出EOS網絡存在高危安全漏洞,可完全控制數字貨幣交易,之後EOS又主網上線受挫,幣價下跌......3月,世界最大數字貨幣交易所幣安出現故障引投資者恐慌拋售,幣價下跌......絕大多數安全事件集中發生在交易平臺,這些如雨後春筍般野蠻生長的交易所,在安全防護上有些疏忽大意。我們永遠無法預料,躲在角落裡的黑客是怎樣對投資者的數字資產動手腳的。

除了這些因素,利用區塊鏈、虛擬幣來進行傳銷和詐騙的案例屢見不鮮,根據媒體此前的報道,這些詐騙行為甚至已經滲透到三、四線城市。真正具備區塊鏈底層技術的數字貨幣尚且令投資者迫於各種客觀因素而感到“惴惴不安”,分分鐘跑路的傳銷幣和欺詐更能騙的投資者一無所獲,甚至傾家蕩產,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心跳”?

反射出的是人性

近日來,一蹶不振的加密貨幣交易市場似乎已經提不起人們的興趣了,街頭巷尾談論的話題無非是“幣圈大佬”李笑來“割韭菜心得”錄音。

在這段錄音中,李笑來揭露了草莽生長的幣圈行業亂像,把波場、本體、老貓等人全都盤點了一番。李笑來的言論無疑觸及了圈內大佬、同行的利益,更激起了炒幣者的不滿情緒:居然利用我們對“大佬”的信任,搜刮血汗錢割韭菜!

氣歸氣,可大家有沒有想過,也許投資者早就意識到某些東西的本質就是傳銷呢?或許,李笑來的言論只是“無情地道出了真相,給了韭菜們一記當頭棒喝”。可是,事實上,空氣幣、劣質幣都沒有歸零,加密貨幣交易依舊在進行著,新的炒幣大軍也沒有停止入場的步伐......

這裡,炒幣折射出的是人性——人性的“貪”。在心理學中,“無滿足、僥倖”是“貪婪”的特點,炒幣何嘗沒有這兩種心態呢?對於回報永遠不滿足,或者抱著投機心理僥倖試一試......

有媒體稱“大到機構小到散戶,每一個參與者,已經非常清楚,這就是一場賭博,沒有人去看區塊鏈是個啥,就是一堆數字大家在博弈。只要賭場在,賭局就不會散”,深以為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