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币:玩的是心跳 反射出的是人性

近期,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针对虚拟货币的清理取缔措施,以防范化解可能形成的金融风险与道德风险,其中包括屏蔽火币网、币安网等110个交易平台网站。

炒币:玩的是心跳 反射出的是人性

(图片信息来源:新浪科技)

众所周知,早在去年9月4日,央行便发布文件,明确ICO禁令。也就是说:在国内,任何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募集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的行为,均被明令禁止。今年五月,央视财经频道推出《联播调查·三问区块链》专题节目,聚焦区块链和虚拟货币交易乱象,揭露空气币、传销币、名人站台等一系列问题。

炒币大军似乎并没有理会这些“良苦用心”,依旧在源源不断地涌入。蛮横的“韭菜们”纷纷入场,也就不乏各类扮演“操刀者”角色的庄家们了,尽管虚拟币已身处如此重压。

炒币炒币:玩的是心跳

身处币圈,我们都感受得到这几个月以来加密货币交易市场的“腥风血雨”。所谓“币圈一天,人间一年”,在数字货币的世界里,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够掀起巨大的浪潮,影响着币价,让人感到“度日如年”。纵观几个月以来币价“瀑布式”暴跌,我们发现,其主要因素不外乎是政策法规、交易所被盗、黑客攻击。

炒币:玩的是心跳 反射出的是人性

目前,各国对于加密货币和ICO的态度两极化非常严重。世界上不乏有对加密货币呈现拥抱姿态的国家,有诸如瑞士、马耳他、爱尔兰、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为加密货币和其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有诸如委内瑞拉等欠发达地区国家希望采用数字货币来解决国内经济面临的种种危机。无疑,这些国家采取的拥抱性政策对于加密货币的发展是利好的。而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哈萨克斯等国家为了防止加密货币和ICO带来的一系列恐怖融资、洗钱等金融风险,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并不友好。在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的看法莫衷一是:有的将其视为证券,有的将其视为货币,也有的将其视为资产或商品。

如果说在政策的压力下,加密货币“迁都”便能够有效“避雷”,那么加密货币交易所被盗、黑客攻击对于币价的影响就非常直观了,甚至要为“心跳”的炒币者负直接的责任。今年6月,加密货币交易所Bithumb遭受到黑客攻击,币价下跌......同月,韩国交易所Upbit因涉嫌转移用户资金被调查,币价下跌......5月底,360爆出EOS网络存在高危安全漏洞,可完全控制数字货币交易,之后EOS又主网上线受挫,币价下跌......3月,世界最大数字货币交易所币安出现故障引投资者恐慌抛售,币价下跌......绝大多数安全事件集中发生在交易平台,这些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的交易所,在安全防护上有些疏忽大意。我们永远无法预料,躲在角落里的黑客是怎样对投资者的数字资产动手脚的。

除了这些因素,利用区块链、虚拟币来进行传销和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这些诈骗行为甚至已经渗透到三、四线城市。真正具备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数字货币尚且令投资者迫于各种客观因素而感到“惴惴不安”,分分钟跑路的传销币和欺诈更能骗的投资者一无所获,甚至倾家荡产,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心跳”?

反射出的是人性

近日来,一蹶不振的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似乎已经提不起人们的兴趣了,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无非是“币圈大佬”李笑来“割韭菜心得”录音。

在这段录音中,李笑来揭露了草莽生长的币圈行业乱像,把波场、本体、老猫等人全都盘点了一番。李笑来的言论无疑触及了圈内大佬、同行的利益,更激起了炒币者的不满情绪:居然利用我们对“大佬”的信任,搜刮血汗钱割韭菜!

气归气,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也许投资者早就意识到某些东西的本质就是传销呢?或许,李笑来的言论只是“无情地道出了真相,给了韭菜们一记当头棒喝”。可是,事实上,空气币、劣质币都没有归零,加密货币交易依旧在进行着,新的炒币大军也没有停止入场的步伐......

这里,炒币折射出的是人性——人性的“贪”。在心理学中,“无满足、侥幸”是“贪婪”的特点,炒币何尝没有这两种心态呢?对于回报永远不满足,或者抱着投机心理侥幸试一试......

有媒体称“大到机构小到散户,每一个参与者,已经非常清楚,这就是一场赌博,没有人去看区块链是个啥,就是一堆数字大家在博弈。只要赌场在,赌局就不会散”,深以为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