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老中醫無兒無女義務診病58年,分文不收:看病救人是醫者本分


一套佈置頗為簡陋的單元房裡,牆上掛滿了病人送來的錦旗和贈與的書畫,其中一幅錦旗寫著“妙手回春救眾苦,善德留世萬古存”,另一牆上掛著“醫道鑄魂”的字畫。花白鬍子的老人,氣定神閒地為來訪者診脈,揮動毛筆,工整地寫下藥方。這場景,讓人恍若回到上世紀。82歲的何秀奎,是天津市西青區西北斜村人。從24歲開始他就利用業餘時間為人看病。58年來,他為數十萬人次把過脈,看過病,卻從來是分文不取,也不收受禮品。

身高不足一米七的何秀奎,有著與身體不太成比例的長手臂和大手掌。老人反覆唸叨這是“窮大手”,大手發不了財。“所以他們問我,為什麼不收費,我就說,我這人不能靠這個發財啊。”老人覺得,來他這裡看病的,都是家中有困難的,倘若再找人家收費,豈不是讓他們雪上加霜?老人已經82歲了,每天都有慕名到老人家裡求醫問診的人,50餘年來從未間斷。甚至在老伴癱瘓臥床10年期間,老人也是一邊照料老伴,一邊免費給人看病。

何秀奎自幼跟隨爺爺識字讀醫書。慢慢地培養了他愛讀醫書的興趣,沒事兒的時候,他就自己抱著醫書看,把重點的段落都背下來。何秀奎在工廠裡上班的時候,誰家有個疑難雜症久治不愈的,人們就來找何秀奎求助,他總是有求必應,開上一副小方子,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何秀奎都會給患者開“賤藥”。他經常說:“幾十塊錢能治好的病,為嘛要花幾百上千呢?不值當的。”


老人一邊把脈,一邊細問病情。病人脊柱受過傷,已經來何秀奎老人這裡看過幾次病了,吃了藥之後感覺症狀在減輕。病人感激地說:“何大爺脈象摸得特別準,管用還不收錢。”如今,何秀奎老人早已經聲名在外,不僅附近的居民找他看病,連內蒙古、黑龍江等地的人也慕名前來。老人打趣地說:“現在十里八鄉的藥鋪都認得我開的單子。”

來找何老求醫問藥的病人早就超過幾萬人,但是他卻從不收取診療費。為什麼看病不收錢?老人呵呵笑起來:“我不愁吃穿,要錢有啥用?”據瞭解,老人無兒無女,老伴也於幾年前去世了,現在與侄子一家共同生活。有人問,為什麼要特意騰出一個單元來當診室,一分錢掙不著,還不如把房子出租,一個月怎麼也得有好幾百元的收入。也有人說,你現在快80了,是不是也應該收點錢了?

老人說:“我小時候習讀醫書的時候就已經立下志願,要治病救人。但凡家中有病人的必定是在危難之中,負擔不輕,我若是再找人家收費,豈不使病人雪上加霜了嘛!”他說他的心意就是“活一天看一天病,不怕老,給群眾解決點除病減災的事情是好事。”一支毛筆、一沓廢紙、一方硯臺、一個脈枕,老人就是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堅持為人看病,一看就是50多年。


多年來,老人養成了一個習慣,自己有本小冊子叫《名次簿》,每天晚上都要回憶白天來看病的人,把他們的名字和大概住址以及病情記錄在小冊子上。老人說:“這樣一來也能鍛鍊我的記憶力,讓自己的腦袋瓜兒好使,為大家夥兒再多幹幾年。但最主要的是,有些病人來這裡看了幾次病,病情還是沒有好轉,我就做個記錄,仔細研究病情、脈象和症狀,方便醫治。”曾有的患者因為經常麻煩老人不好意思,想給老人一些回報,但全都被拒絕了。

老人說:“床上有病人,地上就有愁人。看病救人本就是我們行醫者該做的事,用不著這樣,看病救人要對得起老百姓和自己的良心!這也是在圓我自己的夢,大家幸福我就幸福,大家健康,我就健康。”到下午一點半以後,何秀奎的“工作”才告一段落。天氣不好,侄子就來接他回家。老人沒有兒女,老伴也在9年前去世了。如今,他與侄子生活在一起。

休息的時候,何秀奎不願意待在家裡,而是出來在小區裡遛彎。“坐了大半天了,再坐下去我可就廢嘍。”儘管已80多歲高齡,老人舞起刀來還有模有樣。而家裡那把重達數公斤的長劍,他已經舞不動了。為什麼能夠堅持義診這麼多年?老人笑著回答:“這就是我一輩子的愛好,我就喜歡這個,沒事就喜歡鑽研。”他告訴記者,自己除了鍛鍊身體和散步之外很少出去,時間都花在鑽研醫理上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