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岩莉:城市社會信用數據資產運營

本文根據中投國信(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巖莉在2018第四屆中國(貴陽)大數據交易高峰論壇上的演講整理而成。

很榮幸講一下城市社會信用數據資產運營問題。與大家分享運營是什麼、我們具不具備運營的條件以及我們運營的產品和運營的路徑。

運營是什麼?運營就是要賺錢,產生經濟價值。經濟價值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關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經過了以物物交換為媒介的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認為是以信用為主的信用經濟時代。信用近兩年比較火熱,國內一些專家、企業在對外演講的時候都在講這個詞。信用經濟其實在國外已經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體系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為主的模式,還有以日本為代表的混合制模式。中國是一個什麼階段呢?我判斷,2018年我們將進入信用經濟的時代。

崔巖莉:城市社會信用數據資產運營

為什麼說2018年將進入信用經濟時代呢?在2012年左右,我們國家已經有一些中小企業徵信公司出現,但是這些徵信公司的規模都比較小,所謂的銷售額也沒有一定的規模,直到2014年一個標誌性的事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發佈。隨後這五年,從國家、省、市,甚至某些區縣都在構建全國信用體系共享交換平臺,這個平臺更側重於互聯網金融的徵信。2014年到2018年這五年是信用數據歸集、信息平臺建設的五年,所以我給它定義為信用信息的時代。這五年內,平臺已經基本建成,到今年年底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地市級平臺必須與省級平臺、國家級平臺打通。

截止到上週,國家級的平臺已經彙集了166億條的數據。這代表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呢?像福州、深圳、上海這些做信用平臺比較早、經濟也比較發達的城市,其現在的信用數據已經歸集到12億條,這些數據都代表我們已經具備了運營的條件。

有了數據,就有了場景,就可以做應用,可以運營,可以賺錢。所以說,信用經濟的時代有三大標誌。首先信用已經被社會所認可,其次信用已經被應用到社會資源配置的各個領域,第三就是信用已經對政治治理起到了作用。

我們已經具備了運用的條件,有了數據、大的政策環境,那麼,我們運營的場景和運營的路徑是什麼呢?我今天重點講一下信用在政務領域的應用。

作為一個長期在一線的企業代表,我認為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及運營,未來兩到三年還需要政府引導。

例如,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成功把信用潛入到分類監管、政府採購等行政管理的各個領域中。在公共資源配置則嵌入了脫貧服務、公積金、醫療服務。我認為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積極地和第三方用信機構合作,去購買第三方用信機構的產品。有些產品是有償的,有些服務一定要收費的,才能推動這個市場,如果沒有盈利的模式,信用的數據不產生價值,投入這麼大的資金來建立這個社會信用平臺就沒有意義。

信用在稅務、工商、旅遊等商務領域的應用逐漸在一些城市落地。我提出了“一城一企一碼”,就是一個城市每一個企業都應該有一個信用碼,這個信用碼是指應用於商業領域的應用代碼。

6月10日,全國信用峰會即將召開。峰會上,福建福州打造了一個誠信街區,有300多家商戶。我們把這300多家商戶做了一個企業信用的評價,未來到每一個商戶買一瓶水、一個蛋糕都有一個信用誠心二維碼,只要掃這個二維碼就可以瞭解到這個用戶是五星誠信還是三星誠信。同時我們能為市場稅務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提供支持服務。

“一城一人一分”,就是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個人信用分。在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提出2018年的五個組合拳和十個量化指標中,有一項量化指標就是每一個城市個人信用分要達到70%。只有做了個人信用分的評價之後,才能講信用應用推廣開去。例如,把信用嵌入城市一卡通,信用好的個人在坐公交車、坐地鐵時可以打折,其信用卡到旅遊景點也可以打折,甚至可以不用掛號就繳費,通過信用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價值。

信用數據資產運營途徑可以採取集約化的模式建設信用平臺,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徵信機構建設平臺開發用信產品。未來需要進一步強調政府引領用信,政府用信是最大的場景,政府現在用信也是最大的購買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