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已進入冬春小麥收穫期 氣象服務護航「三夏」生產

記者7月5日下午從寧夏氣象局召開的“三夏”天氣信息通報會上了解到,目前寧夏冬小麥已經開始收穫,春小麥即將收穫(預計5-15日)。冬、春小麥生長前期氣象條件較好,小穗數普遍比去年多2個,穗粒數多、穗重高於去年。

2018年6月24日~7月2日,全區出現2次大範圍降水天氣,平均降水量54.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8倍。預計,未來十天寧夏依然多降水天氣,建議各地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抓住降水間隙的晴好天氣,排除田間積水,密切觀察小麥成熟情況,一旦成熟要及時搶收和晾曬,以減少生芽黴變,降低倒伏造成的損失。對於前期倒伏十分嚴重的麥田,要加強人工輔助收割,減少機收損失。

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未來十天寧夏有兩次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其中6-8日中衛吳忠兩市南部及固原市累積雨量15-30毫米,部分鄉鎮可達30毫米以上,其它地區3到10毫米;9-11日,吳忠市東南部、中衛市南部和固原市大部累積雨量中到大雨,其他地區小雨。氣溫方面,川區最低氣溫在17到21度,山區最低氣溫在14到17度;7日和10日受降水影響,川區最高氣溫在22到26度,山區最高氣溫在16到22度,其它時段川區最高氣溫維持在28到32度,山區最高氣溫維持在22到25度。

具體預報是:7月6日,全區多雲間晴,午後賀蘭山沿山、石嘴山市北部、中衛市南部和固原市西南部有陣雨或雷陣雨;7月7日,銀川中衛兩市北部及石嘴山市陰有小雨,固原市南部多雲轉陰有中雨,其它地區多雲轉陰有小雨;7月8日,吳忠中衛兩市南部及固原市陰有中雨轉多雲,其它地區陰有小雨轉多雲;7月9-11日,全區陰,吳忠市東南部、中衛市南部和固原市大部累積雨量中到大雨,其他地區小雨;7月12日,全區陰轉多雲;7月13-14日,全區多雲間晴。

降水前後土壤墒情分析

寧夏已進入冬春小麥收穫期 氣象服務護航“三夏”生產

6月30~7月2日降水過後,全區土壤墒情明顯增加,灌區、南部山區墒情較好,中部乾旱帶0~50cm平均相對溼度為19.5%~85.8%,增加了0.6%~28.9%,大部地區乾旱已解除,只有環香山到興仁一帶及鹽池東部降水量相對較小的地區,還存在旱情。

降水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分析

6月30~7月2日降水過程分佈範圍廣、持續時間長、降水量級大,土壤滲透好,目前正值秋作物及經濟林果生長旺盛期,需水量大,降水對農業生產利大於弊。

有利影響:

(1)緩解灌區灌溉壓力,改善中南部土壤墒情

近期引(揚)黃灌區水稻陸續進入分櫱~拔節期,玉米處於拔節~大喇叭口期,蘋果及賀蘭山東麓的釀酒葡萄等經濟林果處於果實膨大期,需水量大,灌溉壓力較大,此次降水有效補充了農田土壤水分,極大地緩和了引黃灌溉壓力,降低了灌溉成本。

5月下旬以來,中部乾旱帶大部地區有效降水較少,截止6月30日鹽池東部、環香山地區、同心及紅寺堡局地存在中到重度旱情,6月30~7月2日的降水天氣對中部乾旱帶土壤增墒十分有利,大部地區旱情解除。另外,降水增加中南部各地水庫、塘壩和窯窖蓄水量,對保障群眾生活及後期農業生產和生態建設奠定基礎。

(2)對秋作物及經濟作物生長有利

目前,全區各地玉米正處於拔節~大喇叭口期,正值需水關鍵期,近期降水對玉米拔節及生長非常有利;馬鈴薯處於開花期,降水對小薯形成非常有利,能夠增加結薯數,提高產量;胡麻處於青果期,降水有利於其生長,但要防止降水過大造成倒伏;各類經濟林果處於果實膨大期,正值旺盛生長期,需水量較大,降水對其生長有利。

不利影響:

(1)降水造成小麥倒伏

目前灌區春小麥及中南部地區冬小麥正值乳熟~成熟期,即將進入收穫期,7月1~2日大部地區降水量級較大,造成多地小麥倒伏,但降水天氣伴隨的風力不大,影響有限。部分低窪田間積水過深,影響後期機收作業,延緩小麥收穫進度。

(2)對枸杞採摘、晾曬不利

目前各地枸杞正處於夏果採摘期,此次降水對枸杞採摘、晾曬不利,會造成枸杞裂果,易引發枸杞黑果病發生、流行,影響枸杞品質。

(3)易造成喜溼病害發生流行

此次降水田間溼度過大,易造成水稻稻瘟病、枸杞黑果病、釀酒葡萄霜黴病和馬鈴薯晚疫病等各類喜溼病害發生流行。

對策建議

2018年6月24日~7月2日全區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天氣過程,造成中北部地區低窪田地積水較明顯,局地春小麥、玉米出現倒伏,加之近期寧夏有兩次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對灌區夏收不利。建議各地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抓住降水間隙的晴好天氣,排除田間積水,密切觀察小麥成熟情況,一旦成熟要及時搶收和晾曬,以減少生芽黴變,降低倒伏造成的損失。對於前期倒伏十分嚴重的麥田,要加強人工輔助收割,減少機收損失。此外,近期寧夏仍多降雨天氣,各地需加強作物及經濟林果的田間管理,做好水稻稻瘟病、枸杞黑果病、釀酒葡萄霜黴病和馬鈴薯晚疫病等作物病害的監測與防治工作,以及水稻、玉米等作物生長關鍵期的水肥管理。

由於前期降水天氣影響,土壤含水量較高,近期降水將會進一步加大賀蘭山沿山及中南部山區等地發生山洪及地質災害的風險,需防範局地強降雨可能誘發的山洪地質災害。中南部山區做好小麥灌漿期田間管理,預防小麥灌漿期早衰並提高灌漿速率、延長灌漿時間,增加千粒重,提高產量,同時注意防止倒伏。加強近期田間管理工作,做好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的追肥,中耕、除草、打藥和培土等工作。同時,做好窯窖、蓄水池、水庫蓄水,保障作物正常生長。(記者 楊兆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