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下滑 八隻產品「踩雷」黑馬中江信託「折戟」始末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黃一帆剛剛過去的2018上半年,對於江西省兩家信託公司之一的中江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江信託)而言,頗為坎坷。

2018年6月27日,中江信託公告稱“中江國際·金鶴400號神霧節能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暫未收到第二期的第二季度的貸款利息。而“金鶴400號”已經是2018年上半年中江信託曝出的第八隻出現“踩雷”風險的信託產品。

記者發現,這八隻產品中,4只成立於2016年,1只成立於2015年底,1只成立於2017年初。彼時,2016年中江信託營業收入、淨利潤均居68家信託行機構第六,而2015年中江信託營業收入排名尚在33名,淨利潤排名尚在35名,成為信託業名副其實的“黑馬”。

昔日“黑馬”中江信託的“折戟”始於2017年業績驟降。2018年4月28日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中江信託實現營業收入9.45億元,同比2016年的36.16億元下滑73.87%;淨利潤僅為1.73億元,同比2016年的19.25億元暴跌91.03%。

中江信託的“折戟”似乎並非偶然。接近中江信託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中江信託此前做政信類項目居多,而在2016年左右,中江信託的融資主體中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的類型逐漸增多。”相比業績下滑的既定事實,中江信託更需面對的是旗下信託計劃相繼“踩雷”和後續解決難題。

而2018年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接連爆出債務隱患。“2018年在國家去槓桿得大背景下,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基本借新還舊的融資通道受阻,導致資金鍊緊張、融資困難等情況出現。”接近中江信託人士對經濟觀察報稱。

記者多次撥打中江信託年報披露的電話,截止發稿,電話無人接聽。

連續“踩雷”始末

2018年上半年中江信託連續“踩雷”的背後,或與其2016年左右成立信託項目時的風險控制息息相關。

上述接近中江信託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稱:“2016年左右感覺中江信託業務風格廣泛,財政實力相對較差的政信項目也做,雖然各家信託機構風控差不多,但是中江信託稍微開放一點,要求稍微低一點。除了有些硬性指標必須滿足之外。”

而2018年中江信託踩雷“中招”的信託項目融資主體類型正好集中於民營企業、上市公司。記者發現統計,中江信託6月份3起違約信託項目的融資方類型也是如此。

6月5日,中江信託“金海馬6號安徽藍德集團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提出展期3個月,尚未兌付。融資主體藍德集團是2017中國民企500強之一,該信託計劃有天長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提供連帶擔保。

6月21日,中江信託”金鶴152號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尚未兌付;融資主體正是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

6月27日,中江信託“金鶴400號神霧節能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二期的第二季度的貸款利息暫未兌付;融資主體神霧節能股份有限公司(代碼為000820)目前為深交所上市公司;

此外,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上半年中江信託已有金鶴189號大連機床信託計劃、金鶴140號億陽集團信託計劃、金鶴204號凱迪生態信託計劃出現違約兌付。這三款信託計劃融資主體為大連機床、億陽集團、凱迪生態(000939.SZ)。

由此可見,此前中江信託業務較多的政信類信託計劃並沒有出現違約事件發生,而2018年上半年信託計劃集中“踩雷”民營企業、上市公司。

上述接近中江信託人士表示:“2016年左右上市公司、大的民營企業或者國企資金市場面比較寬裕。如藍德集團是民營500強,有地方城投擔保,包括踩雷大連機床也是有應收賬款作為還款保障,這些在當時看風控都還不錯。”

但2018年的緊信用環境似乎令很多企業無法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維持其資金鍊的正常運轉,諸如債市、信託、私募資管計劃均出現不少違約事件。國金證券研報也指出,2018年年初以來,社融增速較低,信用明顯收縮。受監管趨嚴及資管新規細則尚未落地影響,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表外融資業務明顯收縮,整體信用環境偏緊。

2018年4月28日中江信託在披露的2017年年報中指出公司的不利因素有三點:第一,在境內外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宏觀經濟波動性加大,資本市場低迷,債券等市場違約風險上升,經營面臨較多不確定性;第二,行業競爭加劇,面臨週期性調整壓力;第三,地處欠發達地區,客戶資源相對有限,尤其是高端客戶缺乏。

中江信託集中“踩雷“原因之一或與今年企業再融資環境收緊有關。但是如果將違約“罪狀”皆歸因於市場再融資環境恐也非全部事實。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中信信託、山西信託、英大信託、中融信託、國民信託均曾曝出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危機,但不像中江信託那樣,半年超過7個信託計劃“踩雷”。

上述接近中江信託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中江信託此前做政信類項目經驗更多一點,2018年集中踩雷可能跟中江信託自身不是特別熟悉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的風險控制也有關係,而這些項目正是2016年左右成立的信託產品。”

“黑馬”業績滑鐵盧

據中江信託年報披露,2016年中江信託實現利潤總額27.40億元,淨利潤19.25億元,根據用益信託統計,淨利潤排名居行業第6名,成為行業名副其實的“黑馬”。

然而,2017年中江信託實現利潤總額1.97億元,淨利潤1.73億元。淨利潤排名居行業第63名。淨利潤同比 2016年的 19.25億元 暴 跌91.03%,排名下降57位。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曾對記者表示:“2016年中江信託業績亮眼與其2016年將控股子公司國盛證券58%股權轉讓給上市公司華聲股份有關。所以,2017年與2016年相比業績出現驟降有部分關係。”

而其較“激進”的業務風格曾引起監管部門關注。中江信託2017年年報披露表示,2017年公司接受了江西銀監局針對“違法、違規、違章”行為、“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以及市場亂象整治等內容的現場檢查。

檢查組指出中江信託要優化前中後臺部門設置、完善固有資產管理制度和流程、規範信託產品營銷、加強合規管理責任、加強銀信合作業務的合規審查、加大信託項目盡職管理和後期管理力度。中江信託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改。

中江信託的前身是成立於1981年6月的江西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2003年3月,江西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江西省發展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贛州地區信託投資公司以新設合併方式重新登記成立江西國際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經中國銀監會核准換髮新牌,本公司名稱變更為江西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0月,本公司更名為中江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7年底,本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30.05億元。

2017年末,中江信託股東總數14名,中江信託第一大股東為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32.74%,註冊地址在天津市華苑產業區;第二大股東為大連昱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6%,註冊地址為遼寧大連;第三大股東為江西省財政廳,持股比例為20.44%。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江西省財政廳並非中江信託第一大股東,但是在公司9名董事中,其中有5名均為江西省財政廳所推舉的股東。

另據記者瞭解,中江信託在集中“踩雷”前夕曾透露過要轉讓公司股權的意願。

兩位接近雪松控股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雪松控股集團曾和中江信託之前有過接觸,但因信託要價太高,所以暫時擱置。

“潮水”退去,誰在“裸泳”?

現在,面對多起“踩雷”信託產品,中江信託接下來的發展之路如何走?

上述接近中江信託的人士對記者表示:“資管新規公佈後,中江信託也不敢剛兌,只能採取對信託產品延期之類措施。而且,目前公司新的項目也開拓得少了。公司新的業務規模減小,而且現在風控非常嚴格,一般信託項目風控措施都過不了關。即使政信類業務也比較謹慎。”

此外,對於公司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經手違約信託項目的信託經理。“踩雷項目的信託經理一直在處理違約的事兒,有時候一個月向融資方單位跑十幾次,一方面要跟融資方打交道,另一方面又要對客戶投資者安撫情緒,搞得精疲力盡。”上述接近中江信託的人士對記者稱。

更重要的是,今年以來打破剛性兌付是大勢所趨,監管導向。2018年4月27日,央行等四部委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資產管理產品不能如期兌付或者兌付困難時,嚴禁發行或者管理該產品的金融機構自行籌集資金償付或者委託其他機構代為償付。如果存在剛性兌付行為,便進行懲處。

上述接近中江信託的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而言,資管新規後,央行明確要求打破剛性兌付,中江信託即使有能力也不敢進行剛兌,只能採取延期措施,儘量協商解決,或者採取法律途經保障投資人利益。”

除了中江信託,信託行業一些中小信託機構發展2018年恐也面臨不少壓力。根據用益信託數據統計,從淨利潤指標來看,2017年排名降幅較大的還有華信信託,從第9名降至第20名,下降11名;四川信託從第15名降至26名,下降11名;中海信託從19名降至33名,下降14位;西部信託從31位降至54位,下降23名;

今年而言信託機構業務方向判斷尤其重要。上述接近中江信託人士對記者稱:“今年信託機構轉向地產項目較多,因為房地產行業融資渠道多方受限,所以通過信託融資便增多,即使信託融資成本較高,目前已經達到9%左右。做政信類項目必須有抵押物信託機構才做,而以前可能有應收賬款即可。”

此外,2018年以來,信託行業新增風險項目也小幅上升。

根據6月20日信託業協會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659個,規模1491.32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0.58%,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08個百分點。其中,集合類信託佔比53.53%,較去年4季度末上升6.37個百分點,這主要源於房地產業務融資渠道受限,政府平臺公司違約事件頻發。

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周萍對此表示,在打破剛性兌付背景下,儘管信託行業新增風險項目和風險率或進一步小幅上升,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與風控能力都在進一步加強,總體風險仍可控。

本文源自經濟觀察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