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腿這個細節你肯定沒注意到?

蛙泳對會游泳的人來講並不陌生,蛙泳腿對很多人來講也習以為常了,大家都是這麼遊的,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就無所謂什麼腿了,但有些比較用心的游泳者卻能發現其實在蹬腿時加入一點點小小的橫向波狀動作,會帶來不錯的效果。 蛙泳腿也有呈鞭狀蹬腿的,但卻聽得比較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蛙泳的窄蹬腿,即鞭狀蹬腿。先來看一下下面這圖。

蛙泳腿這個細節你肯定沒注意到?

蛙泳的窄蹬腿是相對於早期蛙泳技術中的寬蹬腿來說的,早期人們在模仿青蛙蹬腿動作時,收腿時膝蓋向兩側打開,雙腳之間的距離小於膝蓋距離,這是青蛙游泳時蹬腿前的標準動作,寬蹬腿(英文為Wedge Kick)是上世紀60年代前的主流蹬腿技術。

窄蹬腿(英文:Whip Kick),是目前泳壇蛙泳的主流技術,也是大家在學習蛙泳的過程中教練經常會講到的雙腳之間的距離應該大於膝蓋距離,即收腿時

膝蓋向兩側打開的幅度要小一下,做好翻腳的準備動作,在翻腳動作做完後,接下來做的蹬夾動作如果一氣呵成的話,就能感受到兩個小腿像兩條鞭子一樣放出去後順勢甩中併攏。

自由泳講究雙腿的鞭狀打水相對游泳池是縱向的鞭狀,而蛙泳腿的窄蹬腿鞭狀收腿動作則是橫向的。窄蹬腿相對於寬蹬腿來說,更有利於腳面外翻,擴大對手面積,膝蓋距離有利於使身體呈流線型,減小水阻,另外窄蹬腿容易省力發力,有利於鞭狀收腿夾水。但窄蹬腿有點“反人類”如果過分強調窄蹬腿容易千萬膝蓋受傷。而寬蹬腿優點是容易上手,不易受傷。缺點是蹬夾水速度慢,阻力大,費力。

蛙泳腿這個細節你肯定沒注意到?

當然,在明白寬窄蹬腿的優缺點後,對比自身的蛙泳水平,如果你是初學者,不想在蛙泳速度上有更高追求,僅是游泳煅練的,那可以繼續用寬蹬,如果你蛙泳技術已經達到一定水平,正覺無味,要找提升的話,那麼試著往高水平上走,注意練習窄蹬腿、鞭狀蹬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