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伏天將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度過夏「四關」!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 小暑來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

,是炎熱的意思。進入小暑後,天氣開始炎熱,緊接著就是一年中熱的大暑。小暑,可謂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節氣。

小暑後,還有約十天就入伏了。“伏”是隱藏之意,“伏者,隱伏避盛夏也!”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階段。

今日小暑,伏天將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度過夏“四關”!

小暑後,真正進入夏季,想平安過夏,養生要過“四關”!

一,溼熱關

夏季多暑多溼,人們經常會感到頭重腦疼、抑鬱、倦怠、胸悶、食慾不振等,對於體質溼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熱感,且在溼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顯得黃而臭。

二,養陽關

夏季重在養陽,而暑天易傷陽氣,出現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如,

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液。

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

夏季人的陽氣從旺盛的頂點會慢慢下降,所以,夏令養生一定要注意養陽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

今日小暑,伏天將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度過夏“四關”!

三,睡眠關

夏季特點是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較高,使很多人晚間休息不好。

若長期睡眠不好就會導致體內腎上腺激素等上升,使血壓升高,誘發血管疾病。

從中醫角度說,“陰陽失衡”,也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四,情緒關

天氣炎熱,情緒易波動激動,會導致上升,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切記,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一定要重視。

另外,情緒波動過大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等。

今日小暑,伏天將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度過夏“四關”!

小暑時節,想平安過夏,喝二茶,可防病:

1,蒲公英五方草茶:祛溼熱

暑氣越來越重,空氣潮溼,外加不良習慣等會使溼熱加重,每天堅持泡一包祛溼茶飲,利於身體健康。

此茶取赤小豆1.7g、蒲公英根0.7g、薏仁0.7g、芡實0.3g、綠茶0.2g、淡竹葉0.2g、五方草0.1g、槐米0.1g,按搭配,可自制成茶包。

蒲公英 擅長祛溼熱,可瀉火、利尿、除溼,改善溼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且,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有很好的去火消炎之效,可以預防夏季上火!

五方草 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消炎止痛作用。

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芡實不僅能祛溼、調理脾胃,還有補益脾胃的作用。

赤小豆、薏仁,二者都有很好祛溼效果。薏仁,性寒,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的作用,為常用利水滲溼藥,也是一款常用食品;赤小豆,有健脾利溼、散血、解毒作用。

淡竹葉 以滲溼洩熱見長。槐米 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綠茶 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溼效果最佳!

今日小暑,伏天將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度過夏“四關”!

2,薄荷桑菊茶:外感風熱

感冒,不分季節,冬季感冒多為風寒,保暖、驅寒比較容易好。但夏季感冒多為風熱,需散熱,不容易好,做好預防,可每隔幾天,喝一杯此茶。

此茶取薄荷1.5g、桑葉1g、菊花1g、杏仁1g,製成茶包,每日一包即可。

薄荷 性涼,歸肺、肝經,具有宣散風熱、清利頭目、透疹、疏肝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等。

桑葉 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涼血止血作用,常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

同樣菊花也有清肝明目作用。四者搭配常用於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微惡風寒、口渴、咽痛、咳嗽痰黃或黏稠,小便短黃者。

今日小暑,伏天將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度過夏“四關”!

小暑時節,想平安過夏,灸三穴:

艾灸,是養陽的重要養生方式之一,艾是自然界陽氣最足的植物,而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用艾條溫灸人體幾個重要的穴位,以養陽補陽。

今日小暑,伏天將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度過夏“四關”!

1,關元穴:祛溼、強健脾胃

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取適量的艾條並點燃,之後放在距離穴位一寸左右的位置上方進行燻灼,堅持大約15-20分鐘左右即可。

今日小暑,伏天將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度過夏“四關”!

2,氣海穴:下腹疼痛、大便不通

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洩痢不止、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大椎穴:增強免疫力

位於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屬督脈。

艾灸大椎穴可使淋巴細胞的數量加大,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

艾灸大椎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今日小暑,伏天將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度過夏“四關”!

冬病夏治”是夏季養生特色之一,對冬季好發疾病,如支氣管疾病、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疼痛性疾病、畏寒症等,通過適當的治療,到了冬季能預防復發或可減輕症狀。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