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區「危險」臨沂交警教「你」遠離工程車

大型車輛在轉彎的時候,司機是有視野盲區的,往往會對內側的行人造成剮蹭。通常都以為大型車輛駕駛室較高,視角不會受到限制,事實上,因為這些“與生俱來”的盲區,距離車輛越近往往就越看不到。和大貨車發生了“親密接觸”,其結果通常都是很慘重的,晚報曾多次報道因大貨車視野盲區引發的重大事故。行駛中的大貨車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很多時候駕駛員因慣性太大,導致剎車線太長,造成事故。所以,當大貨車在我們的視野範圍內出現的時候,我們要立刻遠離,莫存僥倖心理。

“內輪差”,貨車盲區的“死亡地帶”

大貨車盲區很多,面積很大,而在這些盲區中,最危險的是車輛的右側。因為大型車輛車身較高,結構複雜,基本都是依靠前輪來轉向,所以它在轉彎時,前後輪並不在同一軌跡上。簡單說就是,前輪可以繞過道路的某一物體,而後輪卻繞不過去。這個地方是司機視線的右側盲區,也是“死亡地帶”,又叫“內輪差”。如果廣大交通參與者不注意“內輪差”的存在,就會發生重大危險。

作為行人,臨沂交警直屬三大隊宣傳科科長程凡偉提醒,作為行人和騎車人,出行時首先應當遵循交通信號,做到不闖紅燈、不越線。即使是綠燈通行,也千萬不要和轉彎的大貨車搶道,寧等三分,不搶一秒。“很多行人都自認為‘車能看見我’、‘車會躲開我’,而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事實上,在盲區中,司機看不到任何行人和車輛。行駛過程中許多轎車會在貨車中左穿右插,遊走在大貨車之間,甚至有些轎車司機還與貨車並排行駛,殊不知這樣非常危險,貨車稍微動一動方向盤即可擠得轎車無法正常行駛。

對於駕駛小型汽車的駕駛員,程凡偉告訴記者,貨車右側的盲區同樣十分危險。貨車右側盲區約在貨箱末端至駕乘艙末端位置,且距離貨車寬度約為1.5米的範圍,貨箱越大盲區越大。日常行駛時,常碰到貨車走在道路中間,有時快車道又有慢車阻擋,只能從貨車的右側超車,往往這時候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這種情況常發生在高速公路上,此時貨車司機從後視鏡和轉頭側看都不能完全發現小車的存在,如此時貨車進行向右併線或右轉極易發生碰撞。”三大隊民警汪昭華告訴記者,貨車正常行駛,小車按照規定從左側超越行駛緩慢的貨車,但此時小車也是處於貨車的盲區。小車司機視角可清晰看到貨車的身影,且認為貨車司機也能看到自己的小車,部分小車司機會保持這樣的狀態去行駛。危險就這樣慢慢靠近。

剎車慣性、追尾,前後盲區暗藏危險

雖然大貨車右側盲區被稱為盲區“死亡地帶”,但前後及左側盲區的危險同樣需要引起廣大駕駛員的重視。

大貨車車頭周邊區域比較危險,幾乎都屬於半盲區。路過此區域時需行人注意,行人要想從貨車車頭前通過,應儘量保持不少於2.5米的距離,確保自己處於司機的安全視野中。特別是在過斑馬線時,一定要保持與貨車的安全距離,否則貨車駕駛員看不到行人而啟動車輛容易發生危險。

貨車正常行駛,私家車從左側超越行駛緩慢的貨車,但此時私家車也可能處於貨車的左側盲區中。貨車左側盲區位於車輛尾部附近,距離貨車約為2米。左側盲區相比右側盲區小,通過按喇叭、夜間閃燈等方式容易發現處於盲區內的車輛。此情況下如果貨車駕駛員發現不了左側車輛繼續併線,將導致左側車輛緊急制動減速,如採取措施不當將造成危險。這種情況同樣很容易遇到。

程凡偉提醒廣大駕駛員,在大貨車後側跟隨行駛時最好保持4米以上的距離。私家車司機駕駛時經常為了防止其他車輛插空而選擇緊跟前車,忽視了車輛間的安全距離,這樣的情況多數發生在新手中。但此時如果前車發生緊急制動,即便駕駛員反應時間再快,後車也剎不住,容易造成追尾事故。在大貨車後面發生追尾,小車極可能會竄入貨車底部,非常危險。

交警教你規避視野盲區風險

彎道行駛時,因大貨車體積較大而導致前方視野不佳,前方路況無法準確觀察。因此遇到彎道行駛緩慢的貨車應減速遠離,安全通過彎道後再超車。

超車時應選擇視野良好的直道,保證對前方路況觀察仔細時選擇超車。超越時,提前併到貨車左側線路。快行駛到貨車旁時應鳴笛或在夜間時閃燈警示大貨車後以示超車,超越時請快速一次性通過,超越貨車後不要立刻變回原車道,應駛離貨車一段距離後再回原車道。

另外,在道路上行駛時一定要細心觀察,尤其是在路口轉彎處和通過紅綠燈時多加小心,注意周圍的汽車和非機動車、行人,避免因盲區造成的事故。

路上行駛時,大部分貨車貨箱較高並裝有貨物。私家車不要與貨車同時並排前行,容易造成危險。同時貨車身越大盲區也越大,儘量不從右側超越貨車。

“交通道路安全問題應該是大家共同努力維護的,交通事故的發生並非一方的責任,作為交通參與者,我們要學會如何規避風險,為自己和他人負責。”程凡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