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哪怕才華橫溢如蘇軾也得低頭

有道是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很多的關於人生感悟的文章裡,我們時常能夠讀到“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這樣的斷語。

這一句話很有道理,就如鋒利的刀尖,直接挑破我們對於生活的想象,展現在我們眼前一副讓人嘆息的真實。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哪怕才華橫溢如蘇軾也得低頭

芸芸眾生之中,我們看慣了太多了悲歡離合,我們熟悉了太多的人間百態。在這個世界中生活的成年人,哪一個不是曾經心懷夢想,卻又被現實打擊得傷痕累累?哪一個不是曾經充滿豪情,卻又在現實中迷茫?

即便是才高八斗如曹子建,不也是鬱郁而亡?即便是你學富五車如楊修,不也是落了個被殺的結局?縱使你才華橫溢,在當時沒有受到排擠,就如那李賀、王勃一般,卻不也是遭遇天妒英才,英年早逝麼?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哪怕才華橫溢如蘇軾也得低頭

公元1082年3月,蘇軾來到了蘄水清泉寺遊覽。此時的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距離案發已經過去3年,但是帶給蘇軾的影響卻長達幾十年。

蘇軾少年時就金榜題名,前程一片大好。再加上兄弟和父親均為當時詩壇知名人士,三蘇的名聲已經非常響亮。蘇軾和所有中國古代士大夫一樣,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有忠君愛國之志。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哪怕才華橫溢如蘇軾也得低頭

然而,縱然你才華橫溢,抵不過現實中的風雨漂泊。烏臺詩案的案發,讓蘇軾很是經歷了一段夜不能寐的日子。他是一個儒學者,以天下為己任,寫出詩文已經成為一種本能,但是卻涉入烏臺詩案這堪稱一場鬧劇的歷史事件之中,讓蘇軾在現實中當真是哭笑不得。

蘇軾被貶黃州之時,很是苦惱,也很是消沉了一段時間。此後的蘇軾開始學習王維,開始研習佛法。中國古代的文人向來如此,在朝堂之上,以儒學為規範;而不得已流落江湖,則以佛學道家為崇。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哪怕才華橫溢如蘇軾也得低頭

蘄水在今天的湖北浠水,距離蘇軾被貶的湖北黃岡並不遙遠。蘇軾被貶在黃州,日常的工作並不忙碌,所以也才有時間潛心鑽研宋詞創作,也有時間到處遊歷,甚至參悟佛法。

46歲的蘇軾遊蘄水清泉寺,看到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不由得生出幾分惆悵。在古人的視野當中,流水其實就是時間的流動。所謂“逝者如斯夫”,所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是如此。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哪怕才華橫溢如蘇軾也得低頭

在蘇軾所生活的時代,46歲已經不再年輕。20歲的時候就得中進士,此後的20多年竟然一直在到處漂泊,心中所謂的那些夢想、理想、青史留名的渴望都不知飄向了哪裡。看到寺廟旁流水潺潺,蘇軾不得不感慨自身的經歷。

走在遠離塵世喧囂的小路上,蘇軾還是感受到一陣心曠神怡的。雨後的松林,充滿清新的空氣,小路上被雨水沖刷的很乾淨,一塵不染。遠處的杜鵑鳥在啼叫,一切都像極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但是最吸引蘇軾的,還是雨後生長出來的幼芽。時光流逝帶走了很多,昨天都已經開始在記憶中生根發芽,但是也能帶來一些新的東西,不是麼?

向來曠達的蘇軾看到此情此景,詩興大發,留下了這首經典宋詞: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這就是著名的《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是蘇軾豪放詞之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哪怕才華橫溢如蘇軾也得低頭

在這首宋詞之中,蘇軾主要描寫了他所看到的寺院周圍的環境,給我們勾勒出了一副黃昏的場景。但是更重要的,乃是這首詞的下片之中,蘇軾所表達的那種曠達,“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

我們都贊同蘇軾的這種感嘆與表達,因為我們也確實見識到了太多的大器晚成的例子。但是無論是我們還是蘇軾的心底,恐怕對於這樣的表達都只能有更為悲觀的感嘆了。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哪怕才華橫溢如蘇軾也得低頭

尤其是蘇軾,當時已經46歲了,在當時一片詠歎“韶華不為少年留”的詞境之中,又有多少的可能能做到“

老夫聊發少年狂”?更何況當時的蘇軾,朝堂中還有不少的故舊,以他的才華和秉性,能有多少可能在朝堂之中立足?即便立足之後,又有多少可能真正實現“致君堯舜上”的理想?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哪怕才華橫溢如蘇軾也得低頭。帶著一紙調令流落此地,內心孤苦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也只有此時,才能有這樣的心境寫出“誰道人生無再少?”的感慨,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其中,更多的還是悲涼。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