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悟“佛系"二字,是我等痛苦的解藥。(原創)

佛系,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專注於事情發展的過程,抱著盡人事,知天命的態度,不注重結果。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該次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父母,佛系子女,佛繫戀愛等。

客觀的物質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除非我們可以將思想轉換為行動。即使我們有了實際行動,並非所有事都是我們可以改變的,甚至可以說,我們能做的太有限。

我今年三十四歲,一事無成,不過是做一名中專教員,聊以維持生計。從來都是一副熱心腸,卻缺乏做人的智慧和冷靜,這一點誰也幫不了我。直到有一天看到佛系二字,才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架本不必去吵,很多苦本不必去吃,很多罪本不必去受,很多彎路本不必去走,凡事自己太主動,是如今疲憊不堪的原因。

參悟“佛系

並非在寺廟裡的,才是修行。這亂糟糟,紛攘攘的塵世間的更加是修行。

我對佛教,本不願接近的,我理解不了佛的無慾無求,但凡是人,是充滿者各種各樣的慾望的,人是動物,縱然高等,卻走不出自己的動物屬性的本質。

所以,網上又曝光文明人士做了禽獸之事,我其實是絲毫也不意外的。人人都在想下流的事,人們只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誰不是這樣呢?我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每個人只能看到真相的一面。真相併不重要,只要你高興就好。

人性是最不可靠的,那些在結婚之前,讓自己的好閨蜜衣著暴露去試探自己未婚夫對自己忠心的女人,到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未婚夫和自己的閨蜜有情人終成眷屬。也不要用借錢去試探自己的朋友,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我們這一代人,我生於一九八六年,老師們告訴我們,教科書通過各種勵志的故事告訴我們,也許是我自己誤解了,只要肯努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而事實上,我們努力了,到現在也不過就是一個一般人,甚至收入水平還達不到一般人的水平,給社會拖了後腿。

我常為此不解,後來終於發現,這是教育的問題,因為教育從來都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偉大的人,做一個無私的人,卻從來沒有告訴我們怎樣做好一個普通人,怎樣快樂地健康長壽地生活。因為這個世界是虛偽的,我們的教育也是。

教育要最先解決的問題,是讓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人。只有承認人性惡的存在,人性的善的光輝才會顯得更加燦爛可貴。

痛苦並非來源於事情本身,而是來自於我們的焦慮,恐懼,對過去的執著,對未來的想像。

對已經發生的事情,不過於執迷;對未來的事情不恐懼,也不過於焦慮;對於現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這樣做起來不容易,但是至少我們應該知道怎樣去做。

已經發生的事情,早就無法改變。回憶,逐漸被時間淡忘。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小時候並不明白刻舟求劍的故事,可當我們沉迷在回憶裡的時候,何嘗不是那個刻舟求劍的傻瓜。

未來還未到來,未來也許有很多變化,如果一切盡在掌握,想來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有些人如果不刻意去見,怕是此生再難相見;有些事如果不刻意去做,怕是此生也沒有機會去做。人生太短,一萬年太長,只爭朝夕。

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不希望他長大活的很有出息,活得很累。相反,我希望他盡力做好自己本分,平安高興,不要違法亂紀,能過好一般人的生活就好。我不指望自己的孩子為自己做什麼,他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別無所求。

關於工作,能做好自己本分,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就難能可貴。試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麼我們的國家將堅不可摧。那些成天唱高調,到處吹噓自己偉大的人,其實都沒有做什麼具體的工作。

我也曾經有過一個大大的理想和夢想,可如今也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底層教員,我為此而垂頭喪氣。有個朋友一段話讓我醍醐灌頂,他說:那些歷史上有成就的人,在我們這個年紀,已經都小有成就了,而我們在這個年紀還是一事無成,那我們就是普通人,承認和接受自己就好。

說的好,承認和接受自己就好。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怎可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個“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