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平米餐廳月收30萬,極致高效是怎麼煉成的

總能把效率做到極致,雲味館是怎樣做到的?創始人遲煥濤總結為:找到核心算法×重複動作。


◎ 餐飲老闆內參 孟蝶

擁有傳奇般的坪效和人效,雲味館是米線的華南區域品類冠軍,日翻檯最高達20+。

今年3月初,雲味館推出新品牌“拌粉君”,35平米的小店只有20個座位,每天接待500人,日翻檯最高達到了25+,月營業額做到了30萬元。

35平米餐廳月收30萬,極致高效是怎麼煉成的

新店爆紅:1分鐘內出餐,日翻檯25+

今年3月份,一個名叫“拌粉君”的新品牌在深圳華強北九方低調出現。

選主食(拌粉)—選小吃—選飲料—買單,看似尋常的點餐流程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35平米餐廳月收30萬,極致高效是怎麼煉成的

需要時間現做的主食拌粉,讓顧客最先挑選、節省煮粉的等待時間,同時用餐高峰的排隊過程就能消化顧客的選擇時間;小吃和飲料預製作,顧客所見即所得,隨時現選現取,減少了顧客的選擇成本、也節省了等餐時間。

現點現取,出餐速度可以控制在60秒左右,非高峰期的顧客買單時已經可以拿到所有餐品。

35平米餐廳月收30萬,極致高效是怎麼煉成的

一套頗有章法的點餐、出餐流程,讓這個新品牌有了實現高翻檯率和高坪效的條件。“拌粉君”門店35平方、設有20座位,一天最多接待500多人,月營業額做到了30萬元。

翻檯最高達到25+、月坪效8500多元,目前僅開出3家店的拌粉君能有這樣出色的表現,不得不說到這個新品牌背後的大樹——雲味館。雲味館以日均翻檯20次、坪效高達8600元、人效遠超麥當勞肯德基的出色表現成為米線品類黑馬,創辦2年內即成為華南區品類冠軍。

高效秘訣:核心算法×重複動作

2017年外賣市場爆發式增長,雲味館的堂食部分也受到了衝擊和影響。“(拌粉君的模式設想)原本是為了解決雲味館的外賣問題”,遲煥濤表示。

不同於雲味館過橋米線的產品形式,外賣首先要解決湯湯水水的問題,還要讓原本的高效率更高。不曾想,還沒開始做外賣,拌粉君開出3家店之後“堂食巨火無比”。

遲煥濤說,能有這樣出色的表現也並非偶然,而是“核心算法×重複動作”。

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曾說,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變化的東西,而是不變的東西。如果餐飲企業能找到自己不變的東西、自己的核心算法、自己的“必然”,並將所有的變化、做法都圍繞“核心算法”來做,就一定會成功。

2014年雲味館初創,隨即做了兩次效率革命,“門店’不動刀’”,所有東西由總部配送。

35平米餐廳月收30萬,極致高效是怎麼煉成的

而拌粉君的高效模式,出自雲味館而更勝於雲味館——雲味館出餐需要二三分鐘,拌粉君只需要60秒;(相比雲味館)拌粉君主食縮減20%,降價20%,小食上升了20%,取餐速度提升三倍,就餐速度提升了一倍。

探索外賣模式的拌粉君35平方月營業額30萬元,遲煥濤說這給了他一個巨大的啟示——拌粉君呈現的高坪效、高人效,是雲味館的高效率固定模式、是“核心算法”,而云味館和拌粉君的“不變”和“必然”就是便利性和極致性價比

在這個啟發之下,雲味館和拌粉君的模式進一步調整,加強便利性、做好高性價比,今後還會繼續圍繞這兩點做模式的進化和成長。

遲煥濤說過,創新力形成極致性價比,構築護城河,是雲味館的底層商業邏輯

依賴基層:提效10倍,不是靠領導

要極致效率,自然離不開永無止境的創新。創新的最大力量不是來自管理層、指導手冊和崗位職責,而是一線員工。

遲煥濤曾說,一個組織,忽視基層的“弱者智慧”而只依賴管理層決策時,就只能祈禱上天保佑管理層不犯錯誤,但是上天不會每次都保佑你的

35平米餐廳月收30萬,極致高效是怎麼煉成的

雲味館首席文化官何煒跟內參君講了一個例子:

雲味館旗下的一家門店,每月電費12000元,各項用電符合規章制度並無浪費,但再也降不下去。直到在一次兩家門店PK的競爭中,店長和員工要自己想辦法降本提效以贏過對手門店——電費居然降了近一半,只用了7000元。

“PK過程中門店自己設置目標和方法,這家店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還做到了制度要求下的10倍效率。這就是一線員工的基層智慧,他們每天在操作,才知道怎麼節省、怎麼提高,遠勝於制度流程的規定。”

員工手冊、崗位職責,這些都是管理層制定的,“但管理層幾乎不在一線工作,怎麼能保證一線操作的高效?”雲味館首席文化官何煒說。

如果讓一線員工自己去“提效降本”,可能比一堆制度、條例更有效。

企業要適應多變的消費者、消費需求,依靠管理層的少數智慧是跟不上的,而且一旦管理層做出了錯誤決策,企業損失成本太大。

何煒說,現在做企業,要讓員工的智慧在企業裡自由流動。

扁平管理:人人都有機會“帶隊”

為了實現基層員工能量最大化,之前雲味館實施的是“無疆界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採用項目制度,項目團隊可以橫跨管理、運營等各大中心,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扮演的只是協助的角色

。員工自發的完成任務,取消了上傳下達的環節,提高了效率。

2017年,雲味館又開始做“進化型組織”的調整和嘗試,“全面落實後,雲味館就沒有傳統的所謂’管理層’了,可能只會保留一個頭銜方便對外溝通,每一個幹部都會轉型成為教練或專家或項目經理。而在組織內部是會變成很多很多的小團隊和小項目,所有員工在業務、學習、項目鏈接下交互、溝通。”

何煒表示,進化型組織有點像神經網絡生命體,智慧和能量分佈在生命體的每一個角落

比如一個基層員工,在門店運營中發現了一個非常有用的訊息,能立刻傳遞給全公司所有人,他就可以形成一個自發的項目和團隊,根據這個有用的訊息做出組織的反應,如果反應好就形成全公司的的流程、制度或價值觀。

“這種’弱智慧’是從點上出發,但能涵蓋整個系統。因為參與的人足夠多(全公司每一個員工),’弱智慧’就會形成’強智慧’。”何煒說。

何煒解釋道,就像是“蜂群思維”,不是由蜂王決定怎麼走,而是蜂群所有成員在同一目標下協同往前走。“

某一成員發起某一個有效訊息,立刻傳遞給整個蜂群,所有成員協同、共同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