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百川:感動自己|隨筆

文學天空專注原創,主發小說、散文和詩歌等作品。如果你喜歡文學天空,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文學天空。

孫百川:感動自己|隨筆

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

散文之窗:

孫百川:感動自己|隨筆

有這麼一則小事件:前不久,我的酒吧夜場裡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突然用手一把封住我的衣領,並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往上鉤起我的下頜,衝著我大聲命令,要我親自給他斟酒,若不,他將讓我知道什麼叫社會。

這對畢生追求夢想、情懷、詩和遠方的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莫大的侮辱。舉止粗魯、行為暴戾、性格乖張的這位年輕人,一直豁開著衣服,露出圓鼓鼓的肚皮,肚皮上的紋身密密匝匝。讓人討厭的是他那一雙似乎被壓癟的目光總在不失時機地戳著好看的異性。他見過我與那些文明的顧客喝酒而冷落了他,於是就把氣撒在我的身上。

他怎麼可以這樣,我的年齡是他的兩倍有餘,在我眼中他還是個徹頭徹尾的毛孩子。但,我努力地剋制情緒,儘量地把他因當顧客而往上帝方面去想,努力地用醉酒的理由去包容,拼命地用尊嚴去賠罪、賠笑,並親自把酒給他斟上。場子裡的客人都看不下去,他們有想幫我打抱不平的衝動,但都被我以微笑的技巧輕描淡寫地化為遠山。說句心理話,如果不是生活的河流教會迂迴,依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邁與脾氣,定將他錘成相片。

事後,很多人都說我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實我根本就沒拿過屠刀,只是我依然能放下的東西叫:屈辱。

這樣的小事件更能感動我自己。感動自己的忍讓,感動自己的寬容,感動自己的仁慈,更感動自己能屈能伸,和能把自己看得很淡很輕。

生活中,我們可以感動別人,也可以被別人感動,但,很少有自己將自己感動的。

為什麼我們不能將花朵的每一次開放看作是對自己的感動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將每一片雲彩的變幻視為在首先感動自己?答案在於更多的時候我們總潛意識地把自己看得天大海寬、看得太重、和看得多麼了不起。

孫百川:感動自己|隨筆

學會感動自己,首先就得學會面對自己、善待自己,經營自己、校對自己、淨化自己、昇華自己。這也是感動自己的工藝流程。

我讀大學時,父親在信中說:孩子,不要老想著分配順心與否,你要學會去感動、被感動、和感動你自己,尤其是後者,只要你能將自己渺小下來,就能找到感動自己的許多理由和條件,打個粗糙的比方,假如你真的降格成卑微,那麼你就會為一隻沒被無意間踩死的螞蟻而感動自己了,相反,如果覺得自己非常偉大,那麼小小螞蟻的命運便不再是你要擔心的生命課題,你甚至可以完全一笑置之、姑妄言之;拿分配來說吧,作為大學裡高才生的你,卻因家中無法上交分配到省城的五千元入城費,肯定會傷心,然而,你只要把自己看得人微言輕,就會體會到貧窮的家鄉正在等你,它更需要你,記住,被需要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被需要才是你真正的價值所在。

記得我的小時候,一次,手中的饃饃被村子裡一條餓狗搶吃了,我當時哭得很厲害,還請來母親幫我去對付狗。可是,母親對那條餓狗並不生氣,還把本應補償給我的一塊饃饃掰掉一半丟在了狗的嘴下。我很不理解母親的做法,認為母親對我的愛不如畜生,於是又哭了。這時母親笑著說,么兒,狗都餓成兩片扇葉子了,你應該主動給它饃饃才對,這是條剛下了六隻小崽的母狗,要是餓壞了,它的孩子就沒有奶吃,只有餓死下場,你應該感動高興,也許正是你手中的那塊饃饃救了它們一家子。時過境遷,我逐漸理解了母親樸素的話語,她跟父親的想法一樣,就是要學會感動自己。

一個常感動自己的人,便會將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善意都會拿來贍養自己謙卑的靈魂;一個常感動自己的人,便會逐漸養成帶著感恩萬物的心上路,而不是總在試圖索取;一個常感動自己的人,便會以小我的情感成就大我的情懷,以大我的情懷成就天行鍵與地勢坤,成就江河湖海、高山大地、天道明倫。

每個人都有感動自己的方式:譬如感動自己猶如一場無言的花開;感動自己打開了仁愛的血路;感動自己呀能在呵氣成霜的凜冽裡依然有著一份屬於人間的美好味蕾。學會感動自己,社會的筆鋒才能讓你我對萬象的關愛更具優柔,洪荒的秩序才能讓單個元素的人帶著天下憂與社會一起和諧運轉,塵埃中一切與愛相關的法則才能有如日月鋪陳出的不曲的靈魂印章。

當下,膨脹的物質慾望使人的三觀嚴重變形至變態,令討厭的烏鴉也落草為寇。信仰成為國人目前最大危機,魯迅沒能帶走他的李老栓和阿Q。社會的麻木與冷血還在增多,還在擴散,防微杜漸的處方於小我來說,便是學會感動自己。

學會感動自己,你將怦然心動!

孫百川:感動自己|隨筆

作家簡介:

孫百川:感動自己|隨筆

作家孫百川近照

孫百川,四川平昌人,平昌中學高級教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過早的雨季》、《疼痛的韻母與你拼成歌聲》,長篇小說《飛來豔福》、《晚風》、《文人阿強》,散文、散文詩集《黑板上只剩下我和你》。散文《二姐》獲《國防時報》鄉音副刊優稿大賽一等獎。

孫百川:感動自己|隨筆

本文審稿:張學文

插圖攝影:東方IC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