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醫共體」運行一年實現多方共贏

濱州日報/濱州網無棣訊無棣縣在被確定為山東省分級診療試點縣、濱州市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後,先行先試、大膽創新,於2017年6月率先探索啟動醫共體建設。一年來,以無棣縣人民醫院、無棣縣中醫院為牽頭單位的2個縣域醫共體運行良好,取得了政府滿意、醫保安全、醫院發展、群眾受益的初步改革成效。

科學核算分配,建立利益共同體。在兩家牽頭醫院設立了醫共體醫保基金專戶,開通醫保結算平臺,成立了醫共體醫保核算支付中心,承擔醫共體內居民醫保報銷工作。組建了“醫共體財務核算中心”,統籌成員單位財務管理。對醫共體內醫保結餘資金,經過認真核算,確定了6:3:1的縣、鎮、村分配比例,由各成員單位按規定自主使用,極大地調動了各級規範診療、合理控費的積極性。同時,倒逼了醫院主動控制醫療服務成本,提高能力建設,更好地發揮了醫保支付對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引導約束。全縣居民醫保資金由2016年超支2000萬元變為2017年結餘1000多萬元。

強化資源整合,建立責任共同體。成立了醫共體理事會,完善了一體化績效考核辦法,組建了心電、檢驗、病理、影像、消毒供應、藥品配送、健康管理“七大中心”,配置了2部專用物流配送車。同時,由牽頭醫院選擇成員單位特色科室,以開展合作專科或聯合病房的形式成立“一對一”的專科聯營12個,大幅提升了基層專科醫療水平。在各醫院分別建立了“遠程會診中心”和“遠程會診室”,完成了醫學檢查、病例材料、視頻會診互聯互通互認,實現了醫共體內遠程會診全覆蓋。截至目前,共落實遠程會診295例,傳送心電、影像等醫學檢查1700餘例。

下沉優質資源,建立醫療共同體。完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牽頭醫院每週二、四分別安排2至3名骨幹醫生到成員單位進開展日常值診與帶教、培訓等。對下沉醫生在基層醫院的門診診療、收治住院、手術治療等工作量,以勞計酬,列入績效工資,確保工資收入高於同等崗位。目前,共下派醫生3829人次,基層醫生、村醫參訓率達100%。同時,積極引導居民首診在基層,在牽頭醫院收治的重症大病患者給予提供上級醫院會診、聘請專家及向上轉診服務,經過治療病情穩定後轉回基層的,由縣級醫生繼續指導後續治療。至目前,全縣累計上、下轉診病人7800餘例,縣級醫生下沉基層醫院共實施各類手術同比增長260%,節約醫療費用269.2萬元。

優化服務供給,建立健康共同體。在兩個縣域醫共體分別成立“8+1+1”(無棣縣人民醫院重點科室醫生8名+基層服務團隊1個+村醫1名)和“3+1+1“(無棣縣中醫院重點科室醫生3名+基層服務團隊1個+村醫1名)模式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共136個,為簽約居民進行健康講座、全面體檢,建立健康管理檔案,落實免掛號費和優先預約專家就診、優先輔助檢查、優先安排住院“一免三優先”政策,通過聯繫卡、微信群、簽約服務APP等方式,建立起了雙方緊密聯繫。依託“健康管理中心”,整合縣鎮村三級資源,建立了家庭醫生簽約、公共衛生、早癌篩查3支健康服務團隊,有效改善了服務供給。截至目前,家庭醫生簽約達到16.2萬人,其中重點人群簽約達60%以上。

加大財政投入,建立保障共同體。醫改是項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必須從源頭上強化組織保障。為此,無棣縣縣委、縣政府把醫改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縣醫改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意見》,系統確定了15項重點任務,明確醫改大方向。同時,進一步加大了縣級財政投入力度,每年撥付專項資金2300萬元,用於醫院建設、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設備購置等;撥付專項資金500萬元,用於醫共體遠程設備購置、標準化建設等;撥付專項經費900萬元,用於信息化平臺建設,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