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医共体”运行一年实现多方共赢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无棣县在被确定为山东省分级诊疗试点县、滨州市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后,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于2017年6月率先探索启动医共体建设。一年来,以无棣县人民医院、无棣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2个县域医共体运行良好,取得了政府满意、医保安全、医院发展、群众受益的初步改革成效。

科学核算分配,建立利益共同体。在两家牵头医院设立了医共体医保基金专户,开通医保结算平台,成立了医共体医保核算支付中心,承担医共体内居民医保报销工作。组建了“医共体财务核算中心”,统筹成员单位财务管理。对医共体内医保结余资金,经过认真核算,确定了6:3:1的县、镇、村分配比例,由各成员单位按规定自主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各级规范诊疗、合理控费的积极性。同时,倒逼了医院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提高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了医保支付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约束。全县居民医保资金由2016年超支2000万元变为2017年结余1000多万元。

强化资源整合,建立责任共同体。成立了医共体理事会,完善了一体化绩效考核办法,组建了心电、检验、病理、影像、消毒供应、药品配送、健康管理“七大中心”,配置了2部专用物流配送车。同时,由牵头医院选择成员单位特色科室,以开展合作专科或联合病房的形式成立“一对一”的专科联营12个,大幅提升了基层专科医疗水平。在各医院分别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和“远程会诊室”,完成了医学检查、病例材料、视频会诊互联互通互认,实现了医共体内远程会诊全覆盖。截至目前,共落实远程会诊295例,传送心电、影像等医学检查1700余例。

下沉优质资源,建立医疗共同体。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牵头医院每周二、四分别安排2至3名骨干医生到成员单位进开展日常值诊与带教、培训等。对下沉医生在基层医院的门诊诊疗、收治住院、手术治疗等工作量,以劳计酬,列入绩效工资,确保工资收入高于同等岗位。目前,共下派医生3829人次,基层医生、村医参训率达100%。同时,积极引导居民首诊在基层,在牵头医院收治的重症大病患者给予提供上级医院会诊、聘请专家及向上转诊服务,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回基层的,由县级医生继续指导后续治疗。至目前,全县累计上、下转诊病人7800余例,县级医生下沉基层医院共实施各类手术同比增长260%,节约医疗费用269.2万元。

优化服务供给,建立健康共同体。在两个县域医共体分别成立“8+1+1”(无棣县人民医院重点科室医生8名+基层服务团队1个+村医1名)和“3+1+1“(无棣县中医院重点科室医生3名+基层服务团队1个+村医1名)模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共136个,为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讲座、全面体检,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落实免挂号费和优先预约专家就诊、优先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一免三优先”政策,通过联系卡、微信群、签约服务APP等方式,建立起了双方紧密联系。依托“健康管理中心”,整合县镇村三级资源,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早癌筛查3支健康服务团队,有效改善了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家庭医生签约达到16.2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达60%以上。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保障共同体。医改是项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必须从源头上强化组织保障。为此,无棣县县委、县政府把医改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系统确定了15项重点任务,明确医改大方向。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县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拨付专项资金2300万元,用于医院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设备购置等;拨付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医共体远程设备购置、标准化建设等;拨付专项经费900万元,用于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