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習」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加快建設質量強省的實施意見》

「大学习」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

「大学习」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建設質量強省的實施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建設質量強省的實施意見》公佈如下: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精神,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質量工作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堅持高質量發展與實現趕超有機統一,將質量強省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增創發展新優勢,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奠定堅實的質量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導向。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堅持優質發展、以質取勝,更加註重以質量提升減輕經濟下行和安全監管壓力,真正形成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

——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把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質量需求作為提高供給質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全面提高產品、工程、服務的質量水平、質量層次和品牌影響力,促進質量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強人民群眾的質量獲得感。

——堅持以企業為質量提升主體。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推廣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質量控制水平。弘揚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提高決策者、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質量意識和質量素養,打造質量標杆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推動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提高。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途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引導推動各種創新要素向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端集聚,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和質量創新,用先進標準引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提升,以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產業質量和發展水平。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供給質量明顯改善,供給體系效率明顯提高,建設質量強省取得明顯成效,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質量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全面提升。質量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產品質量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產品質量安全指標全面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質量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品種、質量、效益顯著改善,智能化、消費友好的中高端產品供給明顯增加,工業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1%以上;工程質量水平全面提升,住宅工程分戶驗收率、公路水運工程交工一次驗收合格率均達到100%;高附加值和優質服務供給比重進一步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水平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產業發展質量明顯提高。產業規劃和佈局不斷優化;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主要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質量效益特徵更加明顯,以技術、技能、知識等為要素的質量競爭型產業規模顯著擴大,製造業整體競爭力顯著增強。現代服務業體系更加完備、產品更加豐富、供需更加協調,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45%。

——區域質量水平整體躍升。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發展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創業創新活力迸發、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融合的特色小鎮。培育和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在全國有知名度的區域質量品牌提升示範項目。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全國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等創建數量穩步增加。

——

品牌競爭力顯著增強。全省獲中國質量獎(含提名獎)企業5家以上,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名牌產品生產企業達50家以上,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有效註冊數達2000件以上,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達80個以上,中國商標金獎企業或組織(含提名獎)達到5家,馳名商標達500件以上,魯班獎工程達50個以上。

——質量基礎設施顯著改善。高標準建設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的國家級和省級產品質檢中心、計量測試中心、檢測重點實驗室,爭創若干國際一流實驗室,建立完善我省數控機床、節能環保、光伏電子、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等高新產品檢驗檢測服務平臺,深化檢驗檢測技術機構改革,推動技術機構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促進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系統完整、高效運行,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大学习」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

二、全面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

(四)增加農產品、食品藥品優質供給

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省。加快推進標準制訂修訂和轉化工作,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推進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園(場)創建,加快標準化生產基地(園、場、示範區)建設,推動規模生產基地按標生產。實施“地力提升1112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推行種植養殖清潔生產,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規範農藥、抗生素類獸藥、激素類獸藥和化肥使用。全面落實進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積極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實施出口食品農產品品牌培育提升行動,提升產品質量安全及品牌競爭力。進一步開展出口食品農產品“三同”示範工程和“一標兩市”行動計劃,培育更多標杆示範企業。推進“海西進出境動植物檢疫隔離處理中心”和轄區口岸建設,促進優質農產品和種質資源的引進,優化品種。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省級以上水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加快推進林業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綠色產品供給比重,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構建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創建食品安全示範省,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全面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構建從“農田到餐桌”覆蓋人民群眾日常基本消費食品的“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體系。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提高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技術水平。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體系,積極推進我省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工作,推動傳統主食工業化、標準化生產,加強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標準宣傳貫徹,加快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和評價。促進奶業優質安全發展。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等現代食品產業。實施藥品、醫療器械標準提高行動計劃,逐步提高藥品與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的覆蓋面和標準水平,全面提升藥物和醫療器械質量水平。保護好我省本土中藥種質資源,建立閩產藥材“福九味”等大宗、道地和瀕危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促進中藥材種植業綠色發展。持續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與藥品注射劑再評價。

(五)促進消費品提質升級

加快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緊扣消費品質量安全要素,建立廣覆蓋、保安全的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推動企業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設備等領域關鍵技術標準,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滿足居民人性化、多樣化的新興信息消費需求,逐步推動消費品標準由生產型向消費型、服務型轉變。引導企業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挖掘消費需求,開發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揮技術、資金、品牌等優勢,延伸服務鏈條,由單一產品生產製造向“產品+服務”轉變,向中高端邁進。鼓勵體育用品製造企業加快產品智能化轉型,開發和生產各類功能型、時尚型、專業型、智能型健身休閒用品,促進產品與技術集成和跨界融合創新。加大涉及消費體驗的重要功能指標和綠色環保指標抽檢力度,對定製產品、智能化產品、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品開展風險監測,引導企業提高產品的功能設計和關鍵元器件的製造能力。優化智能馬桶蓋、空氣淨化器、生活服務機器人等新興家電產品的性能和消費體驗,提高傳統家電產品舒適性、智能化水平。鞏固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箱包、婦女兒童用品等傳統產業優勢地位,培育創建一批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質量提升示範區和示範項目。嚴格兒童產品標識標註。推動老年人用品標準和質量提升,擴大老年人文化娛樂、健身休閒用品市場。實施福建傳統工藝振興工程,大力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產品。大力推進晉江運動鞋服、廈門健身器材等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建設,培育若干具有全國性品牌影響力的體育龍頭企業。

(六)提升裝備製造競爭力

加快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提高裝備製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產品性能,推廣應用先進製造工藝。以汽車、高檔數控機床、海洋工程裝備、成套技術裝備、工程機械、特種設備等對關鍵原材料和核心基礎零部件的需求為重點,以對質量影響較大的關鍵工序和特殊工序為突破口,加強可靠性設計,提升試驗及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水平,推進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推動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重點技術突破和重大項目建設,突破工程機械綠色化和宜人化設計、關鍵部位製造、智能型產品研發技術,壓力傳感器設計及製造技術,全數字高檔數控系統和伺服驅動技術,高速精密重載傳動裝置、高壓液壓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大型精密模具等基礎製造技術,以及控制系統、高精度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減速器、傳感器等工業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製造技術。重點推進泉州“數控一代”示範工程等一批有核心技術、競爭優勢強的項目建設,提升我省高端裝備製造的競爭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電池基地建設,培育一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龍頭骨幹企業,壯大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完成以高精度衡器載荷測量儀、60MN力標準裝置為重點的自主核心計量關鍵技術能力建設,構建全過程產業計量測試服務。推行綠色製造,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在鋼鐵、建材、石化、有色等重點行業企業推廣採用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加快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動高耗能行業、終端用能產品提升能效水平。

(七)提升原材料供給水平

鼓勵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開發和利用,推進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提高煤炭洗選加工比例。貫徹落實國家成品油質量升級行動計劃,加大汽柴油生產經營企業產品質量抽查力度。促進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進一步健全新材料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加快高端材料創新,提高質量穩定性。加大對鋼鐵、水泥等重點產品生產企業的事中事後監管力度,對系統性質量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綠色建材,促進水泥、玻璃等建材產品品質提高,重點加快發展400系不鏽鋼以及雙相、超級雙相不鏽鋼等高端產品,推進延伸不鏽鋼下游精深加工及應用產業鏈,推進傳統產業創新轉型。依託我省石墨烯產業“兩核三區”發展格局,建立“料—材—器—用”的完整產業鏈條,並發展石墨烯專用設備、科技服務等配套產業。研究合成樹脂多功能化、減量化改性技術,研發增強增韌複合材料、高強度高模量增材製造材料。發展稀土永磁、儲氫、發光、催化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加強硬質合金材料、塗層技術、刀具加工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八)提升建設工程質量水平

高質量建設和改造城市道路交通設施、供水設施、排水與汙水處理設施;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大力推進溼地公園、儲水池塘、下沉式綠地、透水性廣場和停車場等建設,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全省建成投用地下綜合管廊達到280公里。以工程質量安全耐久為核心,強化工程全壽命週期設計,提高設計總體水平。嚴格執行重大項目基本建設程序,堅持科學論證、科學決策,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全面落實各方主體的工程質量責任,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引導建設單位在工程招投標階段落實打造品質工程各項要求,提高工程項目管理水平。加強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管理,嚴厲打擊出具虛假報告等行為。強化對工程監理的監管,充分發揮監理單位在質量控制中的作用。強化工程質量監管,加大抽查抽測力度,重點加強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等部位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督檢查。進一步創新監管體制機制,推進監管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公開化。加強監督隊伍建設,監督機構履行職能所需經費納入年度部門預算並按程序報批,重點保障日常監督抽查等專項經費。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培育一批技術先進、專業配套、管理規範的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開展部品部件認證,建立健全部品部件生產、檢驗檢測、裝配施工及驗收的全過程質量保證體系。加快綠色建築發展方面的地方性立法,編制完善綠色建築地方標準,提高建築節能標準要求,推進綠色生態小區建設。

(九)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

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推進機構醫養融合發展,推進養老產業發展,探索推進智慧養老工程。鼓勵家庭服務企業開展品牌化、連鎖化建設,整合、充實、升級現有家政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提升家政服務市場化、網絡化水平。鼓勵發展大眾化餐飲,引導餐飲企業建立集中採購、統一配送、規範化生產、連鎖化經營的生產模式,持續培育打造閩菜和餐飲企業品牌,加快推動閩菜“走出去”。全力推進全域生態旅遊省建設,深度挖掘“清新福建”品牌的文化內涵,積極推動“旅遊+”,著重發展個性化、精細化、高端化旅遊產品,以“放心遊福建”為核心,全面優化旅遊服務質量和市場秩序,重點提升福泉漳海絲文化、廈門國際旅遊港、大武夷、福建土樓、平潭國際旅遊島五大旅遊產業集聚區,培育湄洲島、環東山島、大戴雲、寧德漁家海岸、沙溪百里畫廊、閩西紅色等六大新興旅遊產業集聚區。

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強運輸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發展新模式,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甩掛運輸,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物流全鏈條服務質量,增強物流服務時效,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提升冷鏈物流水平。加強電子商務產業載體、物流體系、人才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電子商務服務質量。積極發展工業設計、工程設計、諮詢評估、信用中介、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健全職業認證和信用管理體系,提高專業化、規模化、網絡化水平。加快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結構多元化發展,鼓勵加快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銀行服務、保險服務的標準化程度和服務質量。加快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知識產權服務業扶持政策,加大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培育力度。發展壯大公職律師、公司律師隊伍,深化公證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管理,建立健全司法鑑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健全完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機制,提高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鑑定、基層法律服務等法律服務質量。促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到2020年,建成100個以上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

(十)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切實加強社會治理制度機制建設,把精細化、標準化理念貫穿於社會治理全過程。推進“互聯網+社會治理”建設,促進現代網絡技術在社會治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提升社會治理的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確保內容導向正確,提升網絡綜合治理水平,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形成網上網下的同心圓。

著力打造“馬上就辦、真抓實幹”政務服務品牌,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健全完善覆蓋省、市、縣(區)、鄉鎮(街道)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整合服務窗口,推廣政務服務“單一窗口受理”和全程網辦。優化服務流程,簡化辦事環節,規範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推進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大幅提升政務服務協同化、主動化、精細化、標準化、智慧化水平,實現共享服務平臺、共享服務信息、共享服務成果,全面推進“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大力提升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立足經濟發展階段和人民群眾實際需求,明確重點、科學佈局、優化結構,統籌做好教育、醫療、養老等事業發展規劃。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的同時,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社會事業,不斷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深化教育醫療等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和優質職業教育供給,促進和規範民辦教育。穩步推進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建立健全醫療糾紛預防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推動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提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保障水平。鼓勵創造優秀文化產品,進一步打響福建文化品牌,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文化服務產品數字化、網絡化,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供電、供氣、供水服務質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創新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供給。

(十一)提高進出口產品與服務質量

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鼓勵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項目維修、諮詢、檢驗檢測等服務出口,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緊密結合、聯動發展。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支持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引領作用,助推外貿提質增量。積極支持建設“智檢口岸”信息化平臺,構建進出口商品全球質量溯源體系,深化檢驗檢疫流程管理改革,科學優化檢驗檢疫流程,促進對外貿易“優進優出”。加快推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推薦信用度高、產品質量優的出口企業參評中國出口質量安全示範企業。建立健全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體系,實現質量安全風險的科學預防和有效控制。創新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歸口集中管理新模式,保障跨境電商商品質量安全。積極對接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質量國際合作項目,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口岸基礎設施聯通。進一步支持福建中歐班列擴量增效,推動中國(廈門)航空維修國際合作區、郵輪母港、整車進口口岸建設,推動我省現代物流、入境維修/再製造、郵輪旅遊、進口汽車等產業發展,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貨物流通、貿易往來提供基礎支撐,促進企業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大学习」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

三、破除質量提升瓶頸

(十二)實施質量攻關工程

圍繞重點產品、重點行業開展質量狀況調查。支持科研機構和協會組織質量比對和會商會診,找準比較優勢、行業通病和質量短板,研究制定質量問題解決方案。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工業機器人和高檔專用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智能傳感器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分析裝備等技術研發,推進“智能一代”創新應用。組織我省重點企業加強與國際優質產品的質量比對,支持企業瞄準先進標杆實施技術改造。開展重點行業工藝優化行動,組織質量提升關鍵技術攻關。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在重點企業推廣採用先進成型方法和加工方法、在線檢測控制裝置、智能化生產和物流系統及檢測設備。推動企業加大質量技術創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創新成果的標準化和專利化。

(十三)加快標準提檔升級

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深化標準化制度改革,規範創新標準制定方式,完善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健全統一協調、運行高效的消費品標準化運行機制。打好“數字化+”“標準化+”組合拳,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質量提升,制定一批引領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的團體標準。推動軍民標準通用化建設,建立標準化軍民融合長效機制。開展新產業、新動能標準領航工程,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建立消費品標準比對與報告制度,加強對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和地區標準分析研究,充分利用技術性貿易措施,促進我省標準水平持續提升,提高消費品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推動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發展個性定製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引領個性設計、規模定製、組合組裝等消費品發展的通用標準,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消費需求。完善售後服務標準,加強售後服務等標準化公共服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擴大優質服務供給。培育標準化事務所,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標準信息、標準體系構建、標準編制及標準化技術解決方案等服務。

(十四)激發質量創新活力

建立質量分級制度,倡導優質優價,引導、保護企業質量創新和質量提升的積極性。增加消費品質量信息供給,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為消費品生產經營企業提供質量信息大數據查詢服務。推進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信息共享,實現“一個標準、一次檢驗、結果互認、全國通行”。鼓勵第三方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質量信息服務。促進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研發及其轉化應用。加快信息資訊、商品交易、物流運輸等領域平臺經濟發展。完善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開展高端品質認證,推動質量評價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滿意度”躍升。鼓勵企業開展質量提升小組活動,促進質量管理、質量技術、質量工作法創新。鼓勵企業優化功能設計、模塊化設計、外觀設計、人體工效學設計,推行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提高產品擴展性、耐久性、舒適性等質量特性,滿足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消費友好等需求。鼓勵以用戶為中心的微創新,改善用戶體驗,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定製解決方案,激發消費潛能。支持企業挖掘生產、製造、流通各環節的體驗價值,堅持質量為先發展線上線下新型體驗服務。

(十五)推進全面質量管理

發揮質量標杆企業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質量管理,提質降本增效。推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廣泛開展質量風險分析與控制、質量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體系升級等活動,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週期質量追溯能力,推行精益生產、清潔生產等高效生產方式,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強化企業質量意識,嚴格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引導和鼓勵企業把握市場需求,提高質量創新能力,有效激發質量提升內生動力。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整合生產組織全過程要素資源,納入共同的質量管理、標準管理、供應鏈管理、合作研發管理等,促進協同製造和協同創新,實現質量水平整體提升。

(十六)加強全面質量監管

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從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加強對質量的全方位監管。做好新形勢下加強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促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強跨區域和跨境執法協作,嚴查徹辦質量違法大案要案,健全質量違法行為記錄及公佈制度,加大行政處罰等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健全打擊侵權假冒長效機制。構建調解、仲裁、行政處理與司法訴訟有效銜接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深入開展專利執法維權“護航”及電子商務領域“雷霆”專項行動。加強進口商品質量安全監管,嚴守國門質量安全底線,規範跨境電子商務經營行為,實現線上線下商品質量一體化監管,強化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認真分析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數據,確定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問題產品,強化問題產品問題企業處理,嚴把質量源頭關。以食品藥品、特種設備、日用消費品等為重點,持續開展專項整治和質量提升行動,及時消除質量問題隱患,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嚴格落實汽車等產品的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加大缺陷產品召回力度,建立缺陷產品召回管理信息共享和部門協作機制。實施服務質量監測基礎建設工程,加強供水、供電、供氣、廣播電視、通信、交通運輸、銀行、醫療等重點領域質量問題專項治理。建立責任明確、反應及時、處置高效的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嚴厲打擊擾亂旅遊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淨化旅遊消費環境。

(十七)推進質量全民共治

創新質量治理模式,注重社會各方參與,健全社會監督機制,推進以法治為基礎的社會多元治理,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共治格局。深入開展消費品質量安全“進社區、進校園、進鄉鎮”消費者教育活動,增強公眾消費品質量安全意識,引導科學消費、理性消費、綠色消費。建立完善質量信號傳遞反饋機制,鼓勵消費者組織、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開展產品質量比較試驗、綜合評價、體驗式調查,引導理性消費選擇。暢通12315、12365、12312、12330、12331、12301、12328等舉報投訴渠道,強化質量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大学习」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

四、著力打造福建品牌

(十八)著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深入實施以爭創中國質量獎、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福建省政府質量獎、福建省標準貢獻獎、福建名牌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為核心的品牌戰略,加快形成一批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各有關部門按職能制定省級以上產品、工程、服務業品牌三年滾動培育發展計劃,實行動態管理,加大培育指導力度。圍繞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石化等三大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重點產業,打造一批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分行業樹立一批質量標杆和品牌培育示範企業,加強重點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支持福州、廈門創建中國軟件名城,引導企業在向更高層次發展過程中提升質量品牌核心競爭力,打造更多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和“獨角獸”“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產品)。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打響“清新福建·特色農業”品牌。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爭創魯班獎、詹天佑獎、大禹獎、李春獎等一批高質量工程品牌,在旅遊、家政、養老、醫療、文化、教育、體育、物流等領域,打造一批影響力大的服務品牌。對新獲中國質量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的企業或組織,省財政一次性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的獎勵;對新獲福建省政府質量獎、福建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的企業或組織,省財政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質量標杆的工業企業,省財政分別給予一次性80萬元、30萬元獎勵;對評為工信部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培育)企業、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的,省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認定的馳名商標,省財政一次性給予30萬元獎勵(新認定的馳名商標已依據其他優惠政策獲得更高數額獎勵的,不再給予重複獎勵,該政策延長到2020年)。對新獲福建名牌產品、福建省標準貢獻獎、福建老字號、“三品一標”、福建名牌農產品的,以及列入福建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福建省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單位、項目)等的,鼓勵市(縣、區)財政給予一定的獎勵。

(十九)大力支持老字號創新發展

積極推廣老字號企業字號與商標名稱一致的做法,指導老字號企業申請註冊商標,支持老字號企業加強境外商標權保護。鼓勵老字號企業建立非國有博物館,設立非遺傳習所和展覽展示館,開展校企合作,參與特色培訓,推動技藝傳承和人才培養。加強老字號門店的保護,對符合條件的舊有門店納入歷史建築或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鼓勵新的門店集聚經營,擴大影響。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支持老字號企業通過技改、禮品開發、旅遊開發等方式,實現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老字號品牌價值,支持老字號企業按“特色產品”申報福建名牌產品並在評價推薦時予以優先考慮,對老字號申報非遺代表性項目目錄予以重點關注。支持老字號企業建設自營電商平臺或在知名第三方電商平臺上設立老字號專區,對網上年銷售額達到一定標準的給予補貼。

(二十)積極推進區域品牌建設

發揮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良性發展的推動作用,支持各地政府開展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工作,提升城市品質內涵。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推進產業集群品牌建設,對獲得省級以上區域品牌(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質量提升示範區、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農業“三品一標”建設示範區、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示範區)的,比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享受出口貿易便利等政策優惠。加大對山區“三品一標”產品、富硒富鋅產品等具有區域特色農產品創品牌的扶持力度。在品牌評選、標準化示範區等創建和認定時,對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進行政策傾斜。大力支持山區發展茶葉、食用菌、畜禽、水產、林竹、花卉、中藥材等具有資源優勢的特色產品,對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明顯且符合認定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補助。推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理標誌商標、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和註冊等工作。省財政對新獲得核准註冊地理標誌商標的註冊人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二十一)加快品牌國際化

積極推進商標國際化,引導企業樹立“商品出口,商標先行”意識,支持企業通過開展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實施商標國際化戰略,有關補助政策按《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工商局關於推進商標品牌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閩政辦〔2013〕133 號)規定執行並延續至2020年。支持企業加強境外商標專用權保護,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商標海外侵權預警和應對制度,積極應對境外商標侵權,主動參與相關訴訟,維護企業境外商標的合法權益。積極推進市場和資本國際化,引導企業拓展國外市場和引進外資,推動出口食品農產品自主品牌培育提升,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佈局和合作,支持開展 “福建品牌海絲行”等活動,積極參與國際高端展會和重大活動。鼓勵企業通過跨國兼併、品牌收購、品牌連鎖經營等方式促進品牌國際化。引導企業積極參加國際標準組織活動,以標準國際化引領品牌國際化。推行國際通行的管理體系和產品認證,推進計量、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的國際採信和互認。

(二十二)加強品牌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推動品牌引領,科技創新,貫徹落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關於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19號)等研發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本年度實際發生額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符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條件的,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優先將品牌企業納入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名單,在人才培訓、企業改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對品牌企業授信評級時,將品牌作為重要考量因素,鼓勵知識產權質押等擔保創新。引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有市場有訂單但暫時出現資金困難的企業,做到不隨意抽貸、不隨意壓貸,支持企業轉型發展。鼓勵品牌企業投保產品質量保證保險、產品責任保險。

(二十三)強化品牌工作社會化水平

提升企業家品牌戰略意識,重點培育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的品牌戰略思維和實踐能力。推動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力爭到2020年,為全省5000家以上企業免費培訓首席質量官。大力支持品牌企業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對企業參加境外展展位費給予一定資助。鼓勵企業參加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品牌價值評價,提升企業品牌價值。著力在全社會營造品牌創建的良好氛圍,提升福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公眾對福建品牌的認可度。鼓勵發展一批品牌建設服務機構,強化服務功能,建立完善品牌專家隊伍,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開展品牌課題研究,提高技術服務水平,推進品牌建設與發展。

「大学习」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

五、夯實我省質量基礎設施

(二十四)加快我省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構建我省現代先進測量體系。以醫療衛生等領域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為重點,新建和完善一批大型、高精度省級最高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的升級換代。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製造業、節能減排領域以及軍民融合的重點項目,完善量傳溯源體系,到2020年形成有效服務全省質量提升的量傳溯源體系。重點研製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等領域新型國家有證標準物質,加強應用推廣,保證檢測數據的溯源性、有效性。科學規劃建設計量科技基礎服務、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建立一批創新型產業轉型升級計量保障服務體系,開展計量服務示範點建設工作。加快“互聯網+在線計量”測試、校準方法及設備的研究步伐,加快計量檢測大數據分析應用研究。圍繞智能製造工程示範建設,加快信息化、智能化計量技術創新應用,深化計量領域在線檢測、遠程診斷和雲服務。

加快標準體系建設。創新標準制定方式,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農業、服務業質量標準體系。持續深化標準化改革,簡化地方標準制定修訂程序,推動免費向社會公開推薦性地方標準文本。探索建立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推進推薦性標準向政府職責範圍內的公益類標準過渡,加快形成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的推薦性地方標準體系;加快制定一批市場和創新急需的團體標準,著力提升小微企業標準化水平。全面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公開聲明,探索推進標準實施效果評價工作,補足我省標準實施評價的短板。加強國際標準化工作,加大企業及各類標準化組織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支持力度,提升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能力和水平,鼓勵將我省的技術標準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推動標準互認工作。深化標準化基礎性研究,制定並實施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科技創新成果的標準。建立並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持續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社會管理和政府治理等領域的標準化試點示範建設。

完善合格評定體系。完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資質管理和能力認可制度,有序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支持省內重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壯大,打造若干國際一流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探索設立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打造完整的檢驗檢測認證產業鏈條,實現技術開發、產品測試認證、標準規範制定、產業孵化集聚等全方位深入發展。加快我省智能裝備製造業、優勢特色產業、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檢驗檢測能力佈局,加大檢驗檢測機構資金、土地、人才等配套支持力度。健全進出口食品企業註冊備案制度。推進綠色產品認證規範統一,推廣信息安全和信息服務認證,提高認證有效性。

(二十五)深化我省質量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把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各級黨委、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編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實驗室用地、檢測設備配備、人才培養引進、績效分配製度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專項配套支持,夯實質量基礎設施。建立國家級、省級重大質量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機制,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原則,各級財政部門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建立完善的金融扶持、財政補貼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質量技術基礎建設。積極對接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實行全省質量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保持省、市、縣三級質量基礎設施的系統完整。積極構建統籌協調、協同高效、系統完備的質量基礎設施軍民融合發展體系,增強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整體支撐能力。增強質量基礎設施科研自主創新能力,深化“政產學研檢”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破除制約我省產業發展的瓶頸和重大難題,推動產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深化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國際互認及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標準制定,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國際比對等活動,推動我省質量基礎設施國際化步伐。

(二十六)提升公共技術服務能力

加快建設特種機器人、智能裝備、專用車輛、石墨烯等一批國家級質檢中心或省級質檢中心,以及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加快優化各類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水平,打造“升級版”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快福州兩岸先進製造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探索檢驗檢測服務自貿區經濟發展新經驗新模式。創新“互聯網+質量服務”模式,促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個性化定製等在質量服務中的集成運用,推動質量服務數字化、便捷化、智能化。開展覆蓋產業發展全生命週期、全鏈條、全過程的一站式技術支持服務,推動質量服務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推進質量技術資源、信息資源、人才資源、設備設施向社會共享開放,在產業集聚區建設一批共享開放實驗室。建設質量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培育產業計量測試、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品牌諮詢等新興質量服務業態,為企業和各類科技園、孵化器、創客空間等提供全生命週期質量技術支持。推動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共享質量基礎設施,積極探索閩臺聯合建設質量技術服務平臺的模式,推動互聯互通。

(二十七)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研究與應用

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省出口企業及重點產品出口影響調查,加強對國外重大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跟蹤、研判、預警、評議和應對,針對我省優勢產品籌建技術性貿易措施評議基地,幫助企業規避風險,促進我省優勢產品出口。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技術性貿易措施數據庫。利用我省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優勢,探索多邊、區域、雙邊國際技術性貿易措施制訂和互認,為我省優勢產品“走出去”創造有利條件。

「大学习」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

六、改革完善質量發展政策體系

(二十八)加強質量制度建設

堅持促發展和保底線並重。加快推進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地方立法工作,強化對質量創新的鼓勵、引導、保護。按照國家改革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的要求,全面清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加快向國際通行的產品認證制度轉變。健全質量投訴處理機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質量投訴信息平臺,暢通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渠道。建立質量社會監督員制度,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引導群眾廣泛參與質量監督。建立健全處置重大質量違法突發事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建立完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加快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企業質量信用檔案數據庫,建立市場主體經營異常名錄、產品質量失信“黑名單”等制度,對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監管。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實現多部門、跨地區質量守信聯合獎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探索建立產品、服務、工程等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制度,建立社會幫扶並行發展、符合市場經濟規則、有利於消費者維權的質量安全多元救濟機制。

(二十九)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

完善質量發展經費多元籌集和保障機制,鼓勵和引導更多資金投向質量攻關、質量創新、質量治理、質量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從2017年起,採取後補助形式對符合條件的投保企業,申請中央財政安排保費補貼資金,補貼額度為投保年度保費的80%,補貼時間按照投保期限據實核算,原則上不超過3年。積極爭取國家科技計劃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和應用重點研發任務支持。省級科技計劃持續支持圍繞質量提升的基礎性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研製應用,認定和扶持一批我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開展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構建質量增信融資體系,引導轄區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以質量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的質量增信融資服務體系,將質量水平、標準水平、品牌價值等納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和貸款發放參考因素,鼓勵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先開展試點。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方式,大力支持企業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鼓勵保險公司加快產品服務創新,積極發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等與質量綜合競爭力、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相關的險種,進一步完善承保理賠服務體系,提升保險服務質量和專業化水平。

推動形成優質優價的政府採購機制。鼓勵政府部門向社會力量購買優質服務。根據財政部統一部署和要求,加強政府採購需求確定和採購活動組織管理,將質量、服務、安全等要求貫徹到採購文件制定、評審活動、採購合同簽訂全過程,形成保障質量和安全的政府採購機制。嚴格採購項目履約驗收,切實把好產品和服務質量關。加強聯合懲戒,依法限制嚴重質量違法失信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活動。吸納扶持優質民營企業進入軍事供應鏈體系,拓寬企業質量發展空間。

(三十)健全質量人才教育培養體系

將質量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加強中小學質量教育,將質量教育融入信息技術等國家課程相關教學內容,以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融合課堂活動和校外實踐,強化質量教育的實踐體驗性。加強質量人才培養,支持高校設置質量相關專業,建設質量相關“高峰”“高原”學科;以質量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建設一批校企合作課程、國際化課程;弘揚船政“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職業教育質量精神,大力推動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企業和重點技工院校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加快構建校企雙主體的質量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建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參與的質量教育網絡。完善質量品牌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支持專業機構組織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品牌經營等培訓,提高質量品牌專業化服務水平。實施企業質量素質提升工程,研究建立質量工程技術人員評價制度,全面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一線員工的質量意識和水平。加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領域人才智力引進和質量人才國際交流。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實施青年職業能力提升計劃,完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作體系,鼓勵企業、行業組織和各類培訓機構開展質量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育眾多有福建特色的工匠。發揮各級工會組織和共青團組織作用,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班組建設、勞模工作室創建、名師帶高徒、職工創新人才培育、職業技能大賽、青年職業技能大賽、青年質量提升示範崗創建、青年質量控制小組實踐等活動,深化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青年突擊隊、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創建活動。

(三十一)健全質量激勵制度

完善政府質量激勵政策,加大各級政府質量獎獎勵力度,大力支持我省企業和組織爭創中國質量獎,繼續開展省市政府質量獎評選表彰,樹立質量標杆,弘揚質量先進。加大對各級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在信貸投放、上市融資、債券發行、項目投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各級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的融資支持。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和省再擔保公司把各級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作為優先扶持對象,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力度。建立各級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和個人先進質量管理經驗的長效宣傳推廣機制。研究制定技術技能人才激勵辦法,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降低職業技能型人才落戶門檻。

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三十二)實施質量強省戰略

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建設質量強省。加強質量強省建設的理論研究,編制質量強省戰略綱要,明確質量發展目標任務,統籌各方資源,綜合施策,推動福建制造向福建創造轉變、福建產品向福建品牌轉變。持續開展質量強市、質量強縣(區)活動,積極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推動我省經濟提質增效,走出一條有福建特色質量發展道路。

(三十三)加強黨對質量工作領導

健全質量工作體制機制,完善研究質量強省戰略、分析質量發展形勢、決定質量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格局。省委、省政府加強對全省質量提升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統籌質量發展規劃制定、質量強省建設、質量品牌發展、質量基礎建設。積極開展黨建管理體系建設和標準化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質量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加強質量管理和隊伍能力建設,認真落實質量工作責任制。強化市、縣政府質量監管職責,構建統一權威的質量工作體制機制。

(三十四)狠抓督察考核

探索建立我省質量督察工作機制,強化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將質量工作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班子及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將質量工作的重點任務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績效考評範圍。以全要素生產率、質量競爭力指數、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等為重點,探索構建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新型質量統計評價體系。健全宏觀質量統計分析與信息發佈制度,分行業定期發佈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狀況分析報告。

(三十五)加強宣傳動員

大力宣傳黨和國家質量工作方針政策,深入報道我省提升質量的豐富實踐、重大成就、先進典型,講好福建質量故事,推介福建質量品牌,塑造福建質量形象。鼓勵創辦質量品牌館、質量博物館、質量主題街區、質量文化長廊等,支持工業旅遊等活動,將質量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質量公益宣傳,提高全社會質量、誠信、責任意識,豐富質量文化內涵,打造卓越質量文化,促進質量文化傳承發展。加強兩岸質量交流與合作。把質量發展納入黨校、行政學院和各類幹部培訓院校教學計劃,對各級領導幹部、公務員、基層黨員幹部、企業管理人員開展分類別、分層次培訓,讓質量第一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成為領導幹部工作責任,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追求和時代精神。

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本實施意見精神,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辦法,抓緊出臺推動質量提升的具體政策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要求,確保各項工作舉措和要求落實到位。要組織相關行業和領域,持續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切實提升質量總體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