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毀

萬園之園

眾所周知,圓明園曾被譽為“萬園之園”,法國文豪雨果認為圓明園是一個人類的奇蹟,“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圓明園的富麗堂皇真的很難用筆墨來形容,就連當年攻佔圓明園的法軍杜潘上校都驚歎到:這是一千零一夜的幻境吧,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眼前的景象真實存在。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海軍上尉巴呂描述說:第一批進入圓明園的士兵們以為自己來到了博物館,因為擺在架子上的玉器,金器等無論造型還是材質都極其的珍稀罕見,就像歐洲的博物館一樣。法軍司令在寫給朗東元帥的信中說到:在我們歐洲,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這裡的豪華相比,我無法用幾句話向您描述如此壯觀的景象,尤其是那麼多的珍惜瑰寶,使我眼花繚亂!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建築在1860年10月18號被英法聯軍縱火焚燒殆盡。

現如今的圓明園徒有一個個長滿草的遺址,昔日更光一概不見,很多人可能會問,究竟從前的圓明園有多壯觀?院長便帶大家瞭解一二。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將詩情畫意完美詮釋的人間仙境

圓明園以原賜園的後湖、前湖和圓門構成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中軸線的頂端是九座小島,其中最大的一個島叫九州清晏,這裡是皇帝的寢宮也是後宮的居所。這也象徵著當時中國的疆域,地分九州,因而這九座島的佈局具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

東面的福海中央有根據唐代畫家李思訓畫意的蓬島瑤臺,秦始皇一直想在東海求仙,而這蓬島瑤臺也正是為了帝王求仙而設計的一池三山,以象徵東海三仙山的傳統格局。圓明園的西北角上是全園最高的紫碧山房,這裡是崑崙山的象徵。圓明園九洲之中,東面臨海、西高東低的地理走向也映射了中國地理。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中間的九洲以人工湖將圓明園分為了外朝和內寢兩部分,門口的宮殿區有三進院落,進入大宮門和出入賢良門便是正大光明殿,這座殿完全由紫禁城中的太和殿複製而來,這裡是皇帝上朝聽政的地方。

正大光明殿的東邊是勤政親賢,皇帝在此批閱奏章,接見臣子。為了讓人不把來這裡當作是不務正業,雍正特意將此處命名為勤政殿。九洲的第二個島上矗立著有名的牡丹臺,乾隆將其命名為鏤月開雲,康熙、乾隆、雍正祖孫三人在此賞牡丹的情景更是被傳為佳話。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圓明園中有一景名為天然圖畫,取自杭州西湖著名的蘇堤春曉,而雍正在聽政之餘喜歡到天然圖畫西南角的郎吟閣中觀看圓明園的美景。碧桐書院則是清帝讀書作畫的地方,書院周圍有大量的梧桐樹。

圓明園是一個將建築美與自然美完美結合的景觀,造景的取材也極為廣泛,有直接仿造江南建築的。上下天光便是模仿的岳陽樓,坦坦蕩蕩取自杭州玉泉觀魚,慈雲普護仿造天台山之景,西峰秀色模仿的是廬山,坐石臨流仿造的則是紹興的蘭亭。景觀與詩情畫意的結合更使得這裡成為我國古典園林的典範,夾鏡鳴琴取自的是李白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境。武陵春色則取自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故事。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古代神話中的神仙境界也是圓明園造景的一大題材,方壺勝境便是完全是按照道家的仙山瓊閣建立。

圓明園中有兩個非常特別的建築,其中一個呈卍字形,這個建築的名字為萬方安和,寓意大清天下的永固。呈卍字形的建築也是中國乃至世界唯一一個。另外一個則是呈田字的建築,名為澹泊寧靜,這是中國儒家哲人君子的風格。一大部分圓明園建築都是模仿的江南園林,所以後來也有了乾隆那句:何必更羨吳江?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而接下來就是圓明園的重頭戲,西洋樓了。因為乾隆聽說歐洲建築中有一個噴水的機械,於是他決心修建一個能與歐洲宮殿媲美的建築,地點就在長春園內,四年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建造,乾隆將其命名為諧奇趣。諧奇趣的噴泉建好好,乾隆就開始醞釀建造一個更為宏大的西洋建築,新建成的西洋樓名為海晏堂,也是長春園所有建築中最大的一組建築。海晏堂中間的水池當中有個圓形噴水塔,塔兩側各有六隻獸首人身青銅噴水雕像,也就是著名的十二銅首,它們象徵著十二年一個輪迴。每一個獸首每隔兩小時會依次噴出泉水,到了正午十二隻獸首同時噴水,週而復始,蔚為壯觀。海晏堂東側是大水法和觀水法。據記載稱,圓明園的第二座西式建築與凡爾賽主宮之噴泉並駕齊驅。觀水法還特意安排了皇帝觀看水法的寶座,在長800米的區域內分佈著三座噴泉和西洋建築。 羅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門,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斕的琉璃瓦。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北京的這座園林相比,但最終卻被焚燬

建造西洋樓的12年後,乾隆又重新擴建了綺春園納入圓明園的一部分,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便合成圓明三園,從此便有了舉世無雙的“萬園之園”圓明園。

如果有一天你站在這片廢墟之上,你一定感慨這座人類的瑰寶怎麼就被毀於一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