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以「精神長相」取人是對的

人之長相,分體貌和心靈。五官之美如花開豔陽,直接;

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動,需依託,靠修養方能呈現。

顏值可以美容,但掩蓋不了本色;心有境界行則正,腹有詩書氣自華。

為什麼以“精神長相”取人是對的

到了一定年紀,你的形象裡就帶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歷過的事,哭過的淚和灑下的汗。

一個人若是熱情洋溢,總是面帶微笑,到老了,臉上的紋路也都是慈眉善目的。如果一個人長期不笑,面目表情僵化,越老顯得越可怕,越沒有親和力。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到了40歲,你就必須具備與你的年齡、身份、社會地位相適應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

為什麼以“精神長相”取人是對的

一個人的臉就是一張履歷表。”你內在的素質、內在的修養決定了你外在的形象和風貌,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你前半生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學到的知識懂得的經歷,無形中都在改變你後半生的長相。

好看,不止是膚淺的漂亮,更是舉止端莊,待人謙卑、談吐優雅…… 所有的驚豔,都來自長久的準備。

為什麼以“精神長相”取人是對的

曾子曾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生命是一種回聲,你把善良給了別人,終會從別人那收穫善意。

無論你對誰好,從長遠來看,都是對自己好。 一直善良下去,只問自心,不問得失,一路芬芳已在你的身後跟隨。

為什麼以“精神長相”取人是對的

一個人未經世故,容易在逆境中沉淪,也容易苛以待人,而飽經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見過生活凌厲,依然內心向暖。

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裡說: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為什麼以“精神長相”取人是對的

奧黛麗·赫本被譽為女神,不僅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並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記住。

也不是因為學歷,比她學歷高的比比皆是。但她用她的一生詮釋了“精神長相”這個詞

一個人真正的資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錢,更不是學問,而是不會隨著歲月變遷而消失的“精神長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