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 那孩子的凝望:那是多少好兒女護衛的美麗山川

雖然很早就聽說了騰衝抗戰時期的壯烈,但那天走進這縣城西南來鳳山下的滇西抗戰紀念館,一進門就被震撼了。滿眼都是老照片,巨大的黑白照片,或掛在牆上,或立在山前,但並不覺得那是圖像,而是一個個音容笑貌鮮活的飛行員、戰士、女護士、孩子。是的,還有孩子,幾個黑眼睛的孩子穿著過膝的軍裝,歪戴著軍帽,那帽子太大,根本就戴不穩,他們朝著鏡頭天真地笑著。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 那孩子的凝望:那是多少好兒女護衛的美麗山川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 那孩子的凝望:那是多少好兒女護衛的美麗山川

滇西抗戰紀念館

我的心一下子痛起來。他們那麼小,原本應該坐在課桌前搖晃著腦袋唸書,“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衝。”李白的詩並不是為騰衝而寫,可詩裡嵌進“騰”、“衝”兩字,孩子讀來一定也會興味無窮。但那時,戰爭的硝煙逼近了這座邊疆小城,全中國已沒有一張安穩的書桌。遠未及弱冠之年的孩子也上了戰場。

日軍侵佔騰衝的上北、曲石、寶華、鳳瑞四鄉後,日軍黑風部隊曾在這些地方掠走了100多名4歲以下的孩童。有漢奸說,孩子是被請到日本部隊裡接受培訓去了,日軍要為騰衝培養一批傑出人才。可是,這些孩子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有一些從東南亞逃回來的勞工說,他們在泰國曾見過騰衝的孩子,他們被關在集中營裡,接受一種奇怪的實驗,結果慘不可言。戰爭讓孩子們時刻處在魔鬼的威脅之下,他們不得不以瘦弱的雙肩扛上槍,走向殺敵的戰場。

騰衝人大多都是戍邊將士的後裔,身體裡流淌著守衛疆土、護我河山的血液,因此,抗戰之後,騰衝軍民浴血奮戰,以圖收復失地。那是一場熱血將士的攻堅戰。

日軍佔領騰衝城是在1942年5月10日,國破山河在,騰衝的社會各界立即舉行集會抗日。幾天之後,抗日部隊預備第二師又在曲石江苴召集各界愛國人士集會,群情激昂。其後,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委任張問德為騰衝縣縣長。年逾花甲的老人張問德於這年的7月2日在瓦甸臨危受命。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以騰衝縣抗日政府的名義舉行了“七·七抗戰五週年紀念會”,動員全縣軍民投入抗日,繼而組織搶運物資、救助難民、成立抗日聯合中學、恢復鄉鎮組織,協助抗日部隊開展游擊戰爭,先後發起了“橄欖寨戰鬥”、“勐連伏擊戰”、“尹家灣伏擊戰”、“騰南蠻東遊擊戰”。1943年8月底,侵華日軍駐騰衝頭目田島壽嗣給張問德寫了一封信,信中表示關心騰衝人民的“飢寒凍餒”,約請張問德縣長到縣小西鄉董官村董氏宗祠會談,“共同解決雙方民生之困難問題”。面對田島名為關心、實則誘降的用意,張問德義正辭嚴地寫下了《答田島書》,痛斥日軍之惡行,並寫道:“由於道德及正義之壓力,將使閣下及其同僚終有一日屈服於餘及我騰衝人民之前,故餘謝絕閣下所要求之擇地會晤以作長談,而將從事於人類之尊嚴生命更為有益之事。痛苦之騰衝人民將深切明彼等應如何動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餘關切於閣下及其同僚即將到來之悲慘末日命運,特敢要求閣下作縝密之長思。”這封大義凜然的書信,給了厚臉皮的田島一記耳光,為全國當時各大報紙刊載報道,人們稱他“不愧為富有正氣的讀書人”。

當時,滇西邊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國土已落入敵手,中國抗戰後方惟一的一條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徹底截斷。1944年夏秋,日軍將騰北糧庫的6000多萬斤糧食全部燒燬,遠征軍16萬人缺糧少藥,張問德動員上萬民夫,越過高黎貢山,跨過怒江,到江對岸的保山運糧來供應部隊。肩挑背扛的運糧隊伍中,有3000多人是女子,她們跟男人們一道爬山涉水,有的肩背糧食,懷裡還抱著孩子。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 那孩子的凝望:那是多少好兒女護衛的美麗山川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 那孩子的凝望:那是多少好兒女護衛的美麗山川

修築滇緬公路

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在經過緊張的準備之後,於1944年5月11日開始騰衝反攻戰,將士們以決死戰場的勇氣,發誓要奪回騰衝。佔守在高黎貢山的日本軍隊主力部憑險死守。在遠征軍猛烈攻擊下,經9個日夜的血戰,日軍潰退,遠征軍的旗幟插上了高黎貢山頂。又經十餘日的激烈戰鬥,遠征軍攻進騰北附近。日軍狗急跳牆,急調其他5個聯隊火速增援,開展反撲。又經過20多天鏖戰,遠征軍終於殲敵半數,乘勝攻下騰北敵軍中心據點橋頭,並沿龍川江南下,掃清殘敵。此時,所有由北而南潰逃的日寇與騰衝守城的日軍合編為一個混成聯隊,由148聯隊長藏重康美指揮,死守來鳳山及騰衝城。7月26日午時,遠征軍在空軍掩護下,以優勢兵力向來鳳山5個堡壘群同時猛攻,三天血戰,終於攻佔來鳳山,旋即掃清南城外之敵,對騰衝城形成了四面包圍。然而孤城騰衝城牆全系巨石,高而且厚,城牆上堡壘環列,城牆四角更有大型堡壘側防。53軍116師向東門外幫辦衙門和東方醫院進攻,在一個血色黃昏,空軍炸開東南城角10餘米寬的缺口,傷痕累累的遠征軍終於攻入騰衝城。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 那孩子的凝望:那是多少好兒女護衛的美麗山川

收復騰衝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 那孩子的凝望:那是多少好兒女護衛的美麗山川

這一艱苦卓絕的戰役自1944年5月始,於1944年9月14日,收復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座城池——騰衝,殲滅日軍6000餘名,為抗日戰爭滇西緬北戰場贏得了主動,極為難得地恢復了西南運輸大動脈——滇緬公路,使盟國的援華物資順利進入中國。

走進滇西抗戰紀念館的那天早晨,天空佈滿陰雲,一會兒落下雨點,彷彿是此刻為長眠於地下的英靈而落下的淚。沿著石階走向高高的紀念碑,兩邊山坡密密排列的石碑上,刻著那些英勇將士的姓名和部隊編號,在那場血戰中,遠征軍官兵陣亡9168名,盟軍(美)官兵陣亡19名。滿坡的青草依偎著那些石碑,間或開出一叢叢清純的小花,那些年輕的生命大多未曾經過戀愛,花朵的芳香永遠陪伴著他們。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 那孩子的凝望:那是多少好兒女護衛的美麗山川

那些孩子們呢?穿著過膝軍裝的孩子,有的當時就死在了敵寇的彈雨下,有的僥倖活到了這場戰役的勝利,然後跟隨遠征軍去到了更遠的地方。他們的命運將是如何,如今已經難以考證,但當年的隨軍記者拍下那天真的一瞬,使得70年後的今天,他們仍然天真。

“金騰衝、銀思茅,琥珀牌坊玉石橋”,騰衝在上世紀30年代曾有“小上海”之稱,地處雲南邊陲的騰衝曾是國際翡翠交易市場。然而這一切被戰爭的炮火在一夜之間摧毀。城裡的東董、西董、彎樓子三大富商經營翡翠毛料,曾佔據騰越翡翠貿易的三分之一,隨著日軍的侵入而銷聲匿跡。那些珍寶去向何方,至今仍是個謎。

抗戰期間留下的騰衝之謎不止一二,失去家園的騰衝人為了對付日本侵略軍,奇妙地發揮了他們的機智,留下一個個傳說。

說那年中國遠征軍渡過怒江,準備反攻騰衝,但是正面高黎貢山各條道路及隘口均被日軍封鎖,無法通過,負責主攻的遠征軍某部正在為難之時,一天深夜突然來了一位嚮導,身穿佤族的黑褂,他說可以帶他們從一條小路翻過高黎貢山。兩位師長不由得大喜,當即派出搜索連隨這位佤族嚮導進入山間小路,果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到達了騰衝北部壩子,將尚在夢中的日軍後方基地一舉搗毀。仗打完之後,搜索連想尋找那位帶路人,但問遍騰衝卻沒有下落,而且更讓人不解的是,他們走過的那條山間小路再也無法找到。遠征軍的官兵都說,難道是山神給他們指出了一條路?日本侵略軍讓人神共憤啊。

還有和順鄉免於大火之謎。具有600年曆史的和順鄉曾是遠征軍的主要根據地,日軍對此恨之入骨,集中了大量的汽油和稻草,準備火燒和順鄉。那年6月的一天,日軍400多人,趕著馱滿東西的幾百匹騾馬氣勢洶洶地撲向和順鄉。他們在這個古老小鎮的各個巷道口堆滿了稻草,並潑灑了汽油,正要點燃的危急時刻,遠征軍冒險營救,從遠處用迫擊炮向各巷口的日軍連發了三發炮彈。本來擔心炮彈爆炸引起火花點燃稻草,但奇怪的是炮彈炸死了一片日本兵,卻沒有點燃稻草。日本軍隊嚇得撤退了,遠征軍來到炮彈爆炸處查看,發現那幾個堆放稻草的道口竟然下過了一場瓢潑大雨,難怪炮彈落地之後沒有引起大火。真是天佑和順。

騰衝,中國抗戰反攻中第一個收復的縣城,充滿神奇。

我默立在來鳳山頂的紀念碑前,風吹過滿山松柏沙沙作響,“攻城戰役,尺寸必爭,處處激戰,我敵肉搏,山川震眩,聲動江河,勢如雷電,屍填街巷,血滿城垣”,想當年,那一場殊死之戰就在如今這片祥雲飛過的山地上進行,9000餘名英勇將士為國捐軀,這祥雲就是他們的笑顏,這風聲就是他們的話語。

古城騰越,真所謂國門屏障,西南第一邊關,絲綢古道名藩,道不盡三疊彩瀑碧水溫泉,千年翡翠,百里村頭,那是多少好兒女護衛的美麗山川,是多少雙眼睛凝望的一片熱土啊。

圖文:葉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