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體後,分成了哪幾個國家,現在這幾個國家的概況如何?

尼克狐55

謝邀。南斯拉夫一共經歷兩次解體,最終分成6個國家,還有一個不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的科索沃。南斯拉夫解體後,成立的六個國家分別是斯洛文尼亞共和國、克羅地亞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共和國、黑山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

南斯拉夫經過兩輪解體,分成了六個獨立國家

南斯拉夫存在了88年,領土面積達26.6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曾經是除蘇聯、中國以外,實力最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時期的南斯拉夫實行聯邦制,由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黑山和塞爾維亞六個加盟共和國組成。不過,在蘇聯解體以後,南斯拉夫也在無法獨善其身,經過兩次解體,最終分成了6個國家。

南斯拉夫第一次解體:1991年,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宣佈獨立,成為了主權國家;1993年,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宣佈獨立,並爆發了持續三年半的波黑戰爭,最終在1995年成為獨立國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獨立以後,黑山和塞爾維亞組成了南聯盟。

南斯拉夫第二次解體: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以南聯盟拒絕執行西方主導的和平協議為藉口,發動了科索沃戰爭。科索沃戰爭以後,南聯盟國家的凝聚力降低。2003年,南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成為了一個鬆散的邦聯制國家;2006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各自經過全民公投,決定成立獨立國家。自此,南斯拉夫徹底成為了歷史!

2008年,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地區自行宣佈獨立,但是並未得到國家社會的廣泛認可。

六個國家的現狀

1.斯洛文尼亞。斯洛文尼亞是六個國家中發展最好的國家,人口206萬,領土面積2.02萬平方公里,GDP總量超過480億美元,人均GDP2.3萬美元,是一個十分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04年,斯洛文尼亞加入了北約與歐盟。斯洛文尼亞的工業十分發達,黑色冶金、造紙、製藥、傢俱製造、製鞋、食品加工等工業,處於歐洲先進水平。

2.克羅地亞。克羅地亞的經濟狀況僅次於斯洛文尼亞,也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克羅地亞人口417萬,領土面積5.659萬平方公里,GDP總量548億美元,人均GDP總量1.3萬美元。克羅地亞的工業不如斯洛文尼亞發達,但是第三產業超越了斯洛文尼亞,特別是旅遊業。克羅地亞共和國的旅遊資源主要有里亞海海濱、普利特維採湖群和布里俄尼島等國家公園。

3.馬其頓。馬其頓的發展情況一般,既不是歐盟成員,也沒能加入北約。馬其頓人口總量為208萬,領土面積2.57萬平方公里,GDP總量為109億美元,人均GDP僅為5237美元。在南斯拉夫時期,馬其頓就是最貧困的加盟共和國,獨立以後,經濟發展依舊不好。

4.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黑的發展情況不如馬其頓,至今依舊是歐洲最困難的國家之一。波黑人口351萬,領土面積5.12萬平方公里,GDP總量169億美元,人均GDP為4709億美元。

5.黑山。黑山的發展情況好於馬其頓和波黑,但是比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差很多。波黑擁有人口63萬,領土面積達1.38萬平方公里,GDP總量43.74億美元,人均GDP6701美元。2010年,黑山成為了歐盟侯選國;2017年,黑山正式成員北約第29個成員國。

6.塞爾維亞。塞爾維亞是前南斯拉夫六個共和國中人口最多,領土面積最大的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擁有人口1050萬,領土面積8.83萬平方公里,GDP總量414億美元,人均GDP5900美元。

塞爾維亞景色

你認為南斯拉夫分成六個國家以後,哪一個國家獲利最大?


美國觀察室

斯拉夫人是一個歷史或者學術概念,應該說是一個語系而不是民族。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他們都屬於歐羅巴人種或稱高加索人種。

現在的德意志人、盎格魯-撒克遜人、荷蘭人、瑞典人、奧地利人、丹麥人、挪威人、冰島人都是日耳曼人;

分佈在西歐的馬恩島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威爾士人、英格蘭的康沃爾人以及法國的布列塔尼人,屬於凱爾特人;

現今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波蘭人、烏克蘭人、塞爾維亞人、捷克人、保加利亞人、白俄羅斯人、克羅地亞人、斯洛伐克人、波斯尼亞人、斯洛文尼亞人、馬其頓人和黑山人。其中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是西斯拉夫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是東斯拉夫人。巴爾幹半島的是南斯拉夫人。斯拉夫人被稱為最不團結的民族,這是由於各個分支在建立國家的時候利益衝突造成的。而前南斯拉夫的位置,自古就是地緣政治熱點,是不同文明、宗教、民族利益交織最複雜的地方,向來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

回顧前南地區歷史:14世紀時,塞爾維亞曾經是巴爾幹最強盛的國家之一。15世紀後至19世紀,巴爾幹半島在土耳其人的統治下。亞得里亞海東岸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在奧匈帝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下。1878年,塞爾維亞和黑山獨立,相繼成立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匯聚了各種矛盾,終於在1914年塞爾維亞國慶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索。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共同組建王國。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的國家名稱。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南斯拉夫王國解體。1945年,戰後重建南斯拉夫民主聯盟。1946年,更名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1963年,又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隨著蘇聯解體,1991年,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宣佈獨立。1992年,波黑宣佈獨立,"南聯邦"解體,未獨立的塞爾維亞、黑山等兩個加盟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1995年,波黑和平協議簽署,宣告波黑戰爭結束,波黑正式獨立。1998年,南聯盟政府指責塞爾維亞境內科索沃自治省的阿爾巴尼亞族武裝分子多次發動暴力襲擊,派遣軍隊進入科索沃。美國及其盟國指責南聯盟在科索沃殺害了大批阿族居民,製造了"人道主義災難",對南聯盟制裁。1999年,以南聯盟政府拒絕執行西方國家主導的和平協議為由,美國領導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打擊。南聯盟被迫接受和平協議,聯合國和北約接管科索沃。2003年,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取消"南斯拉夫"這一名稱。2006年,黑山經由公民投票脫離塞黑,"塞黑"解體。2008年,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但未獲國際普遍承認(包括中國)。

前南斯拉夫的領土目前分成7個主權獨立國家:

斯洛文尼亞共和國

首都盧布爾雅那,2004年加入北約,同年加入歐盟,2007年正式加入歐元區,同年加入歐洲申根區。

克羅地亞共和國

首都薩格勒布,2009年加入北約,2013年加入歐盟。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首都薩拉熱窩,由波黑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兩個實體組成。波黑在南斯拉夫時期便是聯邦內較貧窮的地區之一,獨立後又發生了內戰,經濟受到嚴重損害。該國目前將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外交的中心任務,重點發展與美國、歐盟關係。

塞爾維亞共和國

首都貝爾格萊德,目前塞爾維亞政府將融入歐洲-大西洋一體化進程作為外交的首要戰略目標,重視同美國、西歐以及俄羅斯的關係。

黑山共和國

首都波德戈裡察,黑山是世界貿易組織、地中海聯盟成員國。黑山同樣將融入歐洲-大西洋一體化進程作為首要戰略目標。2010年12月17日,歐盟決定給予黑山歐盟候選國地位。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

馬其頓共和國

首都斯科普里,由於希臘堅決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均將該國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另約有40個國家承認“馬其頓共和國”。該國致力於加入歐盟和北約,將發展同美國和西歐國家的關係視作外交工作的重點。

科索沃*

首都普裡什蒂納。

如果任何國家的某個民族都能自行宣佈獨立,那麼這個世界必將更加混亂。無論西方國家怎麼從法理上論證科索沃已經獨立,但中國政府從世界文明的和諧與區域未來持續穩定角度出發,並不承認這個國家。


旅行中國

南斯拉夫是一個語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羅馬帝國時期稱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為歐洲三大蠻族。其中斯拉夫人又可以分為三大支系:演變為今天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東斯拉夫人;演變為今天的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西斯拉夫人;剩下的一支就是南斯拉夫人,這是由使用相近語言的不同民族組成的一個語系集團,在這一語系集團之下大體涵蓋了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民族。

公元6~7世紀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爾維亞人定居於巴爾幹半島薩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亞得里亞海沿岸一帶。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居民改信東正教。12世紀時塞爾維亞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展推向巔峰,一度成為巴爾幹最強盛的國家。

15世紀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向歐洲擴張:1389年奧斯曼土耳其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全盛時期整個南斯拉夫人聚居的巴爾幹半島都處於其統治之下。17世紀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日益走向衰敗,與此同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遭到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的雙向夾擊,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等地被奧匈帝國佔領。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在奧匈帝國的影響下皈依了天主教,從而和其他南斯拉夫民族呈現出不同的宗教信仰,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情況則相對比較複雜: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族、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地亞族以及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影響的穆斯林混居於此。

一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奧匈帝國解體,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等地和塞爾維亞、黑山一起組建了南斯拉夫王國並從由奧匈帝國分化出來的匈牙利手中獲得伏伊伏丁那地區。1929年南斯拉夫王國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國王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波斯尼亞人、馬其頓人、黑山人在南斯拉夫王國時期都被歸為塞爾維亞人,其語言視為塞爾維亞語方言)。1941年被納粹德國入侵,克羅地亞成立了由納粹扶植的烏斯塔沙政權,這一政權受到當地天主教會的支持並加入了軸心國。烏斯塔沙政權殘酷地鎮壓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根據統計:烏斯塔沙建立超過十個集中營,殺害達九萬三千人;但與此同時塞爾維亞人的切特尼克組織也殺害不少克羅地亞人,這都導致南斯拉夫族群問題進一步惡化。

1945年約瑟普·布羅茲·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實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1963年南斯拉夫通過新憲法並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黑山、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6個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兩個自治省(屬於塞爾維亞共和國)組成。

1991年蘇東劇變伴隨著南斯拉夫歷史上形成的民族積怨共同發作: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率先宣佈獨立。1992年波黑宣佈獨立,"南聯邦"解體,未獨立的塞爾維亞、黑山等兩個加盟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波黑獨立後因境內的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和穆斯林的民族教派衝突而爆發了1992年4月~1995年12月的內戰,1995年波黑和平協議簽署,宣告波黑戰爭結束。1998年南聯盟政府指責塞爾維亞境內的科索沃自治省的阿爾巴尼亞族武裝分子多次發動暴力襲擊,派遣軍隊進入科索沃。美國及其盟國指責南聯盟在科索沃殺害了大批阿族居民,製造了"人道主義災難",對南聯盟制裁。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打擊。南聯盟被迫接受和平協議,聯合國和北約接管科索沃。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正式取消南斯拉夫這一國家名稱。2006年黑山經由公民投票脫離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至此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黑山共和國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2008年科索沃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目前獲得全世界108個國家承認,中、俄等國至今未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2016年8月5日科索沃首次參加奧運會。

迄今為止由前南斯拉夫解體分化而成的一共有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6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以及一個處於事實獨立狀態但未獲國際社會完全承認的政治實體——科索沃

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人口1050萬(包括科索沃),首都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的經濟近年來出現較快增長(2006年經濟成長率達到6.3%),因而被一些人稱為“巴爾幹之虎”。其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在2008年服務業佔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3%。

黑山面積1.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3萬。黑山是世界貿易組織、地中海聯盟成員國。2010年12月17日歐盟決定給予黑山歐盟候選國地位。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

馬其頓國土面積25713平方公里,人口208萬(2016年)。為促進經濟發展,加快融入歐盟一體化,馬其頓政府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稱為歐洲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在141個國家中綜合排名位列第36位,是歐洲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

斯洛文尼亞國土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盧布爾雅那為首都及最大城市。斯洛文尼亞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04年3月加入北約,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同年6月28日加入匯率兌換機制,2007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元區,2007年12月21日正式加入歐洲申根區。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斯洛文尼亞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克羅地亞國土面積56594平方公里,人口417萬人。克羅地亞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以第三產業為主,第二產業為副,旅遊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克羅地亞經濟基礎良好,旅遊、建築、造船和製藥等產業發展水平較高。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國土總面積51129平方公里,人口3516816(2016年),首都薩拉熱窩。波黑在南斯拉夫時期便是聯邦內較貧窮的地區之一,獨立後又發生了內戰(即波黑戰爭),經濟受到嚴重損害。截止至2016年波黑經濟正在漸漸復甦,同時還要進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個實體:波黑聯邦(又稱穆克聯邦)、塞族共和國和布爾奇科特區。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截至2014年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斯尼亞人跟克羅地亞人(波黑聯邦)及塞爾維亞人(波黑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未獲國際社會完全承認的科索沃地區在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時期稱為“科索沃和梅託希亞自治省”。最大城市為首都普裡什蒂納。人口族群中有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人,分佈在科索沃大部分地區,而其他少數族群主要是塞族和黑山人,並主要分佈於北科索沃地區。總面積10887平方公里,人口數量1816200(2016年)。至於我國政府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則是從世界文明的和諧與區域未來持續穩定角度出發——如果任何國家的某個民族都能自行宣佈獨立,那麼這個世界必將更加混亂。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對中國而言,是6個,但西方國家認為是7個。

這包括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即“波黑”)和黑山,還有一個爭議地是科索沃。

解體過程:

序曲:

1991年6月25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中最有錢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果斷拋棄其他幾個貧窮的拖油瓶,獨立建國,南斯拉夫隨即分崩離析。

發酵:1991年9月25日,馬其頓宣佈獨立,1992年3月,波黑宣佈獨立,因在領土劃分問題上出現爭執,波黑內部三個民族爆發內戰,1995年戰爭結束後,波黑正式獨立。

正式解體:1992年4月27日,塞爾維亞和黑山宣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原南斯拉夫聯盟正式宣告解體。

後續:因1980年開始,塞爾維亞內科索沃自治省興起以獨立為目標的民族主義,以巴爾巴尼亞族為首的獨立分子與塞爾維亞族矛盾日益尖銳,直到1998年,南聯盟終於派軍入駐科索沃,年底,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介入協助科索沃,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戰爭爆發,當年6月10日以北約的勝利為節點,南聯盟失去科索沃管轄權。

目前局面最終成型:2003年2月4日,新南聯盟改名“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塞爾維亞和黑山各自宣佈獨立,6國+科索沃地區的局面最終形成。


6國+科索沃地區目前概況:

斯洛文尼亞:屬發達國家,原因:美歐支持,工業科技基礎雄厚,自然條件好,旅遊業發達。出口貿易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主要貿易對象為歐盟國家。

這意味著其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密不可分割:2004年3月加入北約,5月加入歐盟,2007年1月加入歐元區,12月加入歐洲申根區,2015年10月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為2016至2018年。

克羅地亞:屬發達國家:原因同上,旅遊業發達,人民生活幸福,喜歡踢足球和打網球。同樣加入了北約(2009)和歐盟(2013)。

(從地理位置不難看出,為何是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更有錢)

波黑:波黑戰爭後經濟崩盤,近來已經逐漸恢復,目前政局比較穩定,正積極加入歐盟。


馬其頓: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主要出口農產品,高科技產品全都需要進口,正積極加入歐盟。

黑山:世貿組織、地中海聯盟成員國,2017年加入北約。經濟基礎薄弱,規模小,總體比較落後。

塞爾維亞: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國,近年來經濟增長較快因此被稱為“巴爾幹之虎”。

科索沃: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後,塞爾維亞就失去了對科索沃的控制,2006年各方曾對此展開談判,2008年2月,科索沃宣佈獨立,得到了西方許多國家的承認。為了維護國際秩序的穩定,中國並不承認這個擅自宣佈獨立的地區。


武器跟蹤狂人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南斯拉夫”或“南聯邦”)由6個加盟共和國構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簡稱“波黑”)、黑山。

南斯拉夫的解體,始於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這兩個加盟共和國經濟比較發達,對長期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支援其他不發達民族地區頗有抱怨。1990年,民族主義政黨在兩國大選中分別擊敗南共執掌了政權後,即通過修改憲法和全民公決,確定了建立“主權國家”的方針。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分別宣佈脫離南聯邦獨立,並立刻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波黑和馬其頓也相繼宣佈獨立,戰後建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從1國變成了5國,而波黑的獨立則直接引發了內戰。1992年4月27日,在南聯邦分裂已不可避免的形勢下,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2006年6月3日,黑山宣佈獨立。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正式宣佈獨立,迄今已獲得逾百個國家承認。原先的南斯拉夫變成了7個國家。

目前,前南斯拉夫國家中,信仰天主教、最接近西方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先後加入歐盟。塞爾維亞也申請加入歐盟,但因為拒絕承認科索沃獨立,難以如願。2016年2月,波黑申請加入歐盟,得到歐盟歡迎。


馮瑋

謝邀請!南斯拉夫又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建立於1929年-2003年,1991年人員數量達到2300萬人。國土面積:266790平方千米。

南斯拉夫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馬其頓、黑山、波里、斯洛文尼亞六個共和國組成。

南斯拉夫現分解成六個獨立的國家和一個不被國際普遍認可的地區-科索沃。其他六個國家分別為:克羅地西、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波里和黑山。那麼這幾個國家目前又是什麼狀況呢?

(一)塞爾維亞:自92年與黑山組成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於06年6月黑山宣佈獨立。塞爾維亞繼承塞黑在國際中的合法地位,成立塞爾維亞共和國。

(二)克羅地亞:91年前南斯拉夫解體,同年6月克羅地亞宣佈獨立,成立克羅地亞共和國,同時被國際社會所認可,成為獨立主權的國家!

(三)馬其頓:自南斯拉夫解體後,馬其頓宣佈獨立,由於希臘等國家不支持"馬其頓"作為合名,後經過投票篩選,成立了"馬其頓斯科普利共和國,93年4月加入聯合國

(四)斯洛文尼亞:自南斯拉夫解體後,於同年6月議會對外宣佈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獨立,為獨立行使主權的國家,同時得到聯合國的認可!

(五)黑山:自和塞爾維亞分離後,成立了黑山共和國並獨立行使主權,於06年6月28日成為聯合國的成員國!

(六)波里:1992年3月波黑舉行公民公投來決定是否成立獨立主權的國家,當時波族和克族持資成的態度,塞族不予支持,後在美國的協調下,停止三個民族的戰爭!簽訂了組成了波斯維亞和黑塞哥維那政府!其中不包括波黑領土

(七)科索沃地區:雖然他脫離了塞爾維亞,想獨立行使主權,不塞爾維亞不予承任,同時聯合國也不予支持和承任他在國際中的地位!





閒情小達人

首先感謝您邀請我回答問題,前南斯拉夫解體後,分裂成現在7個國家,分別為:

1、塞爾維亞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體。92年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聯盟共和國——南聯盟,後又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佈獨立。塞爾維亞繼承塞黑在國際中的合法地位,成立塞爾維亞共和國。

薩爾維亞國旗

2、克羅地亞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體,91年6月25日,克羅地亞獨立,成立克羅地亞共和國,91年10月8日正式脫離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1992年2月,聯合國正式承認克羅地亞為獨立主權國家。

以國旗為球員的克羅地亞足球隊

3、黑山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體,92年,黑山和塞爾維亞組成聯盟共和國——南聯盟,2003年2月日,南聯盟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獨立。2006年6月28日,聯合國通過決議,承認黑山共和國為獨立國家,並接納黑山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

黑山國旗

4、斯洛文尼亞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體,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亞通過議會對外宣佈,脫離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成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承認了斯洛文尼亞為獨立主權國家。

斯洛文尼亞國旗

5、馬其頓

在前南解體後,1991年11月20日,馬其頓獨立,由於希臘政府反動它使用“馬其頓”做為國家名稱,過節社會不承認它的合法地位,到了1992年12月,馬議會通過投票的方式,統一將馬其頓的國家名字改為“馬其頓斯科普利共和國”,93年4月,馬其頓加入聯合國。

馬其頓國旗

6、科索沃

2008年2月,科索沃議會宣佈,通過獨立宣言,從塞爾維亞共和國脫離,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塞爾維亞共和國不成認它的主權地位,所以在國際上不被承認,聯合國也沒有正式吸納它為成員國。

科索沃國旗

7、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1992年3月,波黑舉行全民公投來決定國家是否獨立,波族和克族贊成獨立,但是塞族抵制公投。此後3個名族進行來長達3年半的戰爭。波黑單獨獨立,1995年11月,在美國的主持下,三個名族簽訂停止戰爭協議,後除去波黑的領土外,剩下的地區組成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政府。


川東袍哥

最接近西方的斯洛文尼亞在之後的前南聯盟內戰中幾乎沒有經歷戰爭順利獨立,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本來又是南聯盟最富庶地區,獨立後迅速成為發達國家,人均GDP過兩萬美元,也是中東歐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克羅地亞由於國土和民族聚居區和塞爾維亞交錯,在前南戰爭中創傷較大,但是克羅地亞得到北約及歐盟的大力支持,經濟迅猛增長,人均GDP過萬美元僅次於斯洛文尼亞。而塞爾維亞和波黑由於長期戰爭以及之後歐盟對塞的制裁,損失慘重,經濟發展滯後,人均GDP不如中國。黑山一直是塞爾維亞的盟友,但是塞族受到制裁後,終於與塞分手成功加入歐盟,而馬其頓由於地處內陸發展遲緩,一直是原南聯盟國家中較落後地區。


戎寅

南斯拉夫是個學術概念吧!是一個語言系,在羅馬時期,與日耳曼,凱爾特人一起稱為歐洲三大民主。現在主要由德意志人,荷蘭人,瑞典人,丹麥人,冰島人,都是日耳曼人。



職業搞笑屠夫

南斯拉夫解體後,分成了斯洛文尼亞共和國、克羅地亞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共和國、黑山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科索沃七個國家。

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承認了斯洛文尼亞為獨立共和國。1992年2月,聯合國正式承認克羅地亞為獨立共和國。1995年11月,在美國主持下波族、克族、黑塞族三個民族簽訂停止戰爭協議,除去波黑的領土外,剩下的地區組成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塞爾維亞2006年6月2日黑山宣佈獨立,塞爾繼承塞黑在國際中的合法地位,成立了塞爾維亞共和國。黑山2006年6月3日宣佈獨立,2006年6月28日聯合國承認黑山共和國。馬其頓1993年4月加入了聯合國。科索沃2008年2月成立了一個獨立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不承認它的主權地位,所以國際上不承認,聯合國也沒有接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