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風

小暑來歷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風

巴蜀諺語

東南風,雨太公。

淋了伏頭旱伏尾。

淋了伏王,一天一場。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

夜起東南風,下雨就不輕。

東風急溜溜,難過五更頭。

東南風上不來,上來漫鍋臺。

六月東風當時雨,好似親孃叫閨女。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風

小暑詩詞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賞析:熱風再次佈滿天際時,小暑到來。竹林喧噪,山中昏昏,想來雷雨將至。窗外青靄,階上綠苔,靜聽,雄鷹唳明,蟋蟀唧唧,好一幅夏日圖景。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賞析:暑熱太甚,引得內心焦躁,讀書、作文亦無法排遣。尋一處陰涼,端坐院中,樹影婆娑,清風徐徐,心漸靜,身更涼。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風

《苦熱》

【宋】陸游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石澗寒泉空有夢,冰壺團扇欲無功。

餘威向晚猶堪畏,浴罷斜陽滿野紅。

賞析:片片屋瓦,在烈日的炙烤下,猶如火龍,揮散著酷熱。坐著,縱使不動,仍覺汗如雨下,好似身在釜甑中。幻想著置身寒泉石澗,但,身旁冰壺、手中團扇亦是無用。即使待到傍晚,暑熱依舊張揚著它的餘威,沐浴、更衣,靜坐院中,觀賞晚霞染紅青空。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風

小暑習俗

一、六月初六“天貺(kuàng)節”。

農曆六月初六是中國傳統節日天貺節。道家的稱呼,起源較晚。淮安民間有六月六曬紅綠的習俗。相傳“六月六曬紅綠”之俗起源於唐代。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印度)取佛經回國,過海時,經文被海水浸溼,於六月初六將經文取出曬乾,後此日變成吉利的日子。

開始,皇宮內於此日為皇帝曬龍袍,以後又從宮中傳向民間,家家戶戶都於此日在大門前曝曬衣服,以後此舉成俗。“六月六”是一個小節,節日活動較少,主要是藏水、曬衣和曬經書,婦女回孃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動。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風

二、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

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風

小暑養生

  1. 平心靜氣以養心
  2.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
  3. 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4. 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5.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6. 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7.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並儘量避開午後太陽熱辣時外出。
  8. 不要貪涼沖涼水澡、少進冷食
  9.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沖澡,還喜歡沖涼水澡。殊不知,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風

小暑到,歡聲笑,一季歡樂無煩惱。

透心涼,心飛揚,絲絲清涼身旁繞。

鮮花香細雨蕩,心情歡悅不焦躁。

願你小暑時節自在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