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古老運河與長城齊名 秦始皇靠它統一中國 至今仍發揮作用!


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境內的靈渠,古稱秦鑿渠,全長33多公里,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將湘江與灕江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與萬里長城齊名的秦代水利工程,素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靈渠的左邊是灕江,右邊是湘江。與用於防禦的長城不同,修建靈渠是為軍事進攻提供保障,當年秦始皇利用這幾十公里的水路,將南越併入中國,為秦朝統一南方奠定了基礎。然而這一被載入史冊的偉大工程,宣傳和維護力度卻遠不及長城和同時期的都江堰。

靈渠由鏵嘴、陡門、天平等核心部分組成,鏵嘴將湘江之水三七分成,三分流入靈渠連通灕江;而陡門相當於升船閘門;天平則將洪水期多餘的水排回湘江,無論上游水量大小,經過分流後的水位總是穩定均衡,展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景區內小橋亭臺,碧水流淌。四賢祠內供奉著秦監御史史祿。據記載,史祿奉秦始皇的命令,帶領10萬民夫,歷時五年鑿通了靈渠。在沒有現代化挖掘設備的2000多年前,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公元前214年,秦朝大軍利用靈渠運送糧草,統一了嶺南各地。

四賢祠內一棵栽種於唐代的千年古樹,根部竟然壓著一塊石碑,堪稱奇觀。如今古樹正以每3年1釐米的速度吞噬著石碑,在不久的將來,石碑將會被樹根完全吞沒。至於碑上的文字內容,文物專家們決定將這個秘密留給後人,讓樹和碑流傳下去。

形成於清代以前的水街,也是秦堤的一部分,靈渠的水就是從這裡流入灕江。水街上保存有數座古橋,其中最古老的粟家橋,從建成至今的200多年來,從沒有維修過,仍保持著原來的風貌。

位於靈渠與雙女井溪相交處的馬嘶橋,石刻精美絕倫,栩栩如生。相傳當年漢伏波將軍馬援率軍南平交趾時,其坐騎在馬嘶橋前揚蹄嘶叫,不願過橋。馬援下馬發現該橋已朽爛,於是募捐修橋,傳為佳話,馬嘶橋也由此得名。

2200年前由秦始皇下令開鑿的靈渠,連通了湘江和灕江,並且將長江與珠江連接在一起,使得中國南北水路運輸得以通航,中原與百越文化也相互融合在一起,其意義可以說超過了長城。如今這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仍發揮著農田灌溉、排洪洩洪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