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鉀窒息!只待下周!

隨著時間逐漸向7月13日、14日推進(前兩年大合同簽訂的時間),氯化鉀市場似乎有一種“窒息”的感覺,業內都在期盼著大合同的結果,想確定氯化鉀是否還能再漲,只是渴切的心情一樣,所期盼的卻註定不同。港口62%白鉀主流報價漲至2300元(噸價,下同)已經一個月了,市場交投一直比較清淡,但依然就那麼堅挺著,現在是賣方不看大落耐心等漲,買方不看大漲耐心等落,雙方各有所持,互不相讓。

所謂“龍頭”,其實就是指的一種天然的參照物。現在氯化鉀市場裡的大戶,也就是龍頭們,他們控制出貨,報價居高不下,其實並不一定是對後市看漲。在淡季裡,在自身無壓力的情況下,在有缺貨的可能下,這種以漲促穩的平穩過渡本就是一種很正常的市場操作,如果操作成功,那麼既不損失什麼,又可能為後市的變數增加了保險。而小戶們既看不清後市,又沒有多少可售貨源,自然就參照著大戶有樣學樣,於是乎市場的惜售氣氛越發濃厚,好像價格要漲多高似的。

氯化鉀市場是存在著利空因素的。首先,大合同即使未能在下週簽訂,但延期的時間其實還是可長也可短而難以確定的,並不是說下週沒簽就一定會延期到8月、9月或更晚,而目前我國氯化鉀港存總量200萬噸,超歷史同期40萬噸之巨。其次,美元兌人民幣大漲使得進口成本增加,假設按照先前的匯率漲了40美元,那麼按照當下的匯率就相當於漲了快50美元了,不過這件事其實是雙刃劍,匯率的波動也使得我方談判的籌碼有所增加,因為巴西、印度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其本國貨幣的貶值都會增加進口成本,也就是說可能降低購買力,我們的盟軍會變的更多更強大。第三,加鉀、BPC等大生產商又陸續表示三季度貨物基本售完,為現貨市場和中、印大合同施壓,但是一來2019年有不少新的產能進入,二來我國1-5月的進口量已遠超歷年1-6月份的進口量,業內普遍認為是有外商增加了去年大合同的可選貨物量,三來有傳聞稱實際上已有外商按照暫定價向中國開始發運新的貨物,所以所謂的“計劃已滿”,這裡是不是已經包含了中國的訂單流向呢?當然還有重要的第四,秋季市場對氯化鉀需求本就不多,目前來看各地秋季複合肥訂貨會陸續召開,大廠的複合肥價格維穩為主且優惠頗多,收款情況較好,那麼未來複合肥小廠或許因為環保壓力等問題依然難開產,或許因為大廠價格低、原料價格高而不敢開產,便很難承受再漲的氯化鉀。綜上,氯化鉀大合同還是有著將漲幅壓低到40美元左右的可能,長期來說國內氯化鉀價格是有著很大的出現回落的可能。

當然,除了參照龍頭,市場還會不斷變換著參照一些大事件、重點時間點等,並在其前與後有著不同的心態變化,更會有著無數的傳聞、炒作。前不久大家參照觀望IFA會議,現在又來參照觀望7月13日、14日這歷史上簽訂大合同的附近的幾天。因為之前就一直有聲音在說今年的大合同簽訂時間會很晚,那麼萬一下週真的沒能出結果,那麼不管延期會是多久,這些聲音就會立馬出現,再次炒作大合同延期、到貨會很晚、價格要大漲等,使得市場心態發生變化。從客觀的角度說氯化鉀支撐因素也的確存在,但除了上述大合同的不確定性以外,最主要的其實就是青海國產氯化鉀產量大減,庫存有限。據瞭解,今年上半年青海氯化鉀、硫酸鉀廠家因為礦的問題產量普遍明顯減少,青海兩大氯化鉀龍頭上半年的總產量只有264萬噸,經粗略計算國產鉀上半年產量同比減少超10%,而且某大廠還是因為礦的問題可能暫時無法生產60%氯化鉀,總體開工率已大減到三成以下,或將持續到8月底。

退一步講,就算大合同簽訂了且價格不高,但是進口鉀集中到貨還需一段時間,再考慮到賣方的控貨能力以及國產鉀的減量,那麼氯化鉀價格也未必立即回落。如此一來,對於下週這一關鍵的時間節點前後,預計氯化鉀價格暫時還是會保持堅挺,甚至可能出現新一輪炒漲,所以建議下游有實際需求的硫酸鉀廠、複合肥廠和經銷商們,為了防止臨時再漲價或是找貨難,還是可以考慮儘快將所需原料備足到7月底之前,然後再慢慢做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