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山西相牽一山,魯晉兩地文化相連——臨猗縣黨政考察團在山東省臨邑縣學習考察

仲夏郇陽滿目翠,奮發求進正當時。為進一步落實全市長三角地區“加快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學習考察報告會精神,不斷將“大討論大實踐大學習”活動引向深入,全力推進“四個臨猗”建設。7月3日至5日,臨猗縣縣委書記於鵬飛,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明帶領該縣黨政考察團赴山東省臨邑縣學習考察。縣委副書記景莉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建莉,縣政協主席張猛和縣領導裴良豪、任朝陽等參加考察。山東省臨邑縣委書記林春元,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許欣剛等陪同考察。

臨邑地處環渤海經濟圈、黃河三角洲和“京九”經濟開發帶,轄8鎮1鄉3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總人口54.5萬,區位環境優越,交通條件便利,素有德州“東大門”和“橋頭堡”之稱。近年來,臨邑縣以協同發展為主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強力推進“一產轉型、二產做強、三產突破”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山東山西相牽一山,魯晉兩地文化相連——臨猗縣黨政考察團在山東省臨邑縣學習考察

考察中,臨猗縣黨政考察團先後考察了該縣的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和民生髮展等情況,深入學習各個觀摩點的特色和亮點。 臨邑縣工業經濟勢頭強勁,工業企業科技含量高、創新實力強。該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57家,稅收過百萬元企業達 85家,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3家,企業中建成省市級研發機構的有11家,初步構建起石油化工、生物醫藥、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紡織服裝、新能源六大產業體系,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其中,恆源石化為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索通公司為稅收過億元企業。農業產業園規模化、設施化、現代化齊頭並進、發展超前。該縣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建設,設施農業、現代化畜牧業發展迅速,產業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糧食高產創建全省領先,連續兩屆“山東糧王”落戶臨邑,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四次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現代畜牧業重點發展生豬、奶牛、肉鴨、蛋鴨、肉雞五大產業,全縣各類畜牧龍頭企業達到57家,標準化規模養殖場602處。在民生髮展事業上,先後建成了一批和群眾生活聯繫緊密的民生類項目,縣城建設、通道綠化、美麗鄉村等整潔有序、美觀大氣。

考察中,臨猗縣考察團成員一路看、一路學,並結合本縣發展實際,取長補短,奮發求進。於鵬飛、李明說,在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浪潮中,山東臨邑走在了最前列。特別是近年來,該縣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科學謀劃,精準發力,在縣內落地了一大批高技術、高效益、高成長性的優質企業,探索出了城鎮化倒逼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路徑,樹立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美麗鄉村的典型示範,讓臨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態勢,成為魯西北平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於鵬飛、李明指出,臨猗與臨邑,字異音同,兩縣人口基數相當,山東山西相牽一山,魯晉兩地文化相連,又同屬於黃河故道沿岸,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各領域都有著較強的相似性。臨邑的發展對臨猗發展有極大的借鑑之處,為臨猗縣樹立了示範效應。各有關部門要在學習對比中找準差距不足,在思考總結中明確努力方向,切實增強學習考察效果,提升內生髮展動力,為“四個臨猗”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山東山西相牽一山,魯晉兩地文化相連——臨猗縣黨政考察團在山東省臨邑縣學習考察

策劃:賈海潔

臨猗新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