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再次提出:淘汰毛坯房!每年還要新增8萬個停車位

近日,我市發佈了《加快推進全市城鄉建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實施方案》

,到2022年,我市城鄉建設領域新動能主導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行業發展質量效益顯著增強,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高地,在城鄉融合發展、城市功能完善、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節能提升、城建融資模式、政務服務優化等方面走在前列。

挖掘農村城建投資增長點

根據《方案》,我市將實施城鄉融合發展工程,開拓新舊動能轉換新陣地。我市將以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為著力點,統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挖掘城建投資增長點。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著力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根據配建標準,補充配齊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設備,有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

政府再次提出:淘汰毛坯房!每年還要新增8萬個停車位

按照 “引領示範一批、創建認定一批、培育預備一批”的原則,全力構建國家、省、市、區市四級特色小鎮創建體系。加快特色小鎮規劃編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有機銜接,真正實現特色小鎮“多規合一”。培育特色產業,強化項目帶動和支撐,省、市級特色小鎮原則上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以上,每年完成投資不少於6億元。其中,信息技術、金融、旅遊休閒、文化創意、特色農業等產業特色小鎮的固定投資額不低於20億元,每年完成投資不少於4億元。

房地產業轉向全產業鏈開發

我市城鄉建設領域將開展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增強新舊動能轉換新動力。推進建築業綜合改革。構建以高等級企業為主,總包強、專業精、主業突出、多元經營的建築業行業組織結構體系。鼓勵引導有實力的建築業企業拉長建築產業鏈,向建材、建築物聯網和裝配製造等行業延伸。引導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外市場,基本形成建築業本市市場和外地市場、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並重的市場格局。

政府再次提出:淘汰毛坯房!每年還要新增8萬個停車位

推進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轉變行業新模式,引導開發企業從土地開發轉向全產業鏈開發模式,積極發展產業新業態,從提供單一的居住和商辦類產品向產業、養老、文旅、長租公寓等多元化產品轉變。鼓勵開發企業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升項目品質,發展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推行住房全裝修,淘汰毛坯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加大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應,滿足居民剛性需求。順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推動產業行業交叉滲透提檔升級,拓展延伸產業鏈條,不斷衍生新模式、新業態,實現跨界深度融合。

基本完成居住建築節能改造

我市將全方位發展綠色建築。到2022年,綠色建築設計達標率達到100%,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築全面推廣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實現新興產業提規模。推進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成500萬噸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園建設,實現組團化、規模化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區市利用採石坑、宕口等開展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並進行綠化美化,推進綠色建築全領域、全過程、全鏈條發展。

政府再次提出:淘汰毛坯房!每年還要新增8萬個停車位

將裝配式建築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研發設計、構件生產、施工總承包三個重點環節,培育一批設計、生產、施工全產業鏈的裝配式建築企業。以城陽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為重點,發揮大型設計集團、裝配式預製構件生產企業、大型總承包企業的引領作用,帶動全市發展。健全適應裝配式建築發展的技術、標準和監管體系,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到40%以上。

政府再次提出:淘汰毛坯房!每年還要新增8萬個停車位

到2022年,基本完成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居住建築節能保暖工程完成2000萬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完成350萬平方米以上。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為重點,打造一批綠色智慧住區、智慧建造、智慧市政、智慧工地等試點示範項目。

市區每年至少增8萬個停車位

全力打造“暢通路網”體系。以銜接膠東新機場,打造城區快速交通為新起點,組織實施仙山路快速路、杭鞍高架二期、銀川路快速化改造,完善李村河互通立交,啟動遼陽路快速路、大橋接線二期等多項關鍵性樞紐工程建設,提高快速路建成率,初步構建東岸城區 “三縱四橫”的快速路網體系。以支撐區域發展,解決“腸梗阻”,加強微循環為新要求,重點推進開平路、太原路、唐山路、長沙路、勁松四路、同德路、周口路、安順路、大嶗路、君峰路等“十大”未貫通道路打通工程。統籌推進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以建設“地下青島”為引領,以前海沿線地下道路工程論證和建設為契機,統籌實施地下停車、地下商業和地下交通建設。

政府再次提出:淘汰毛坯房!每年還要新增8萬個停車位

全力打造“智慧停車”體系,加大停車場建設力度,推廣地上地下智能立體車庫,打造一批具有首臺首創意義的高端智能停車示範項目,市區每年新增8萬個(含配建)以上停車位,其中公共停車泊位每年新增不少於1萬個。發展“互聯網+”停車,率先建成國內首個覆蓋全市、路內外統一的城市級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建立動態停車數據庫。依託市級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推廣 “共享停車”,盤活存量高效共享。

政府再次提出:淘汰毛坯房!每年還要新增8萬個停車位

以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雙試點”建設為契機,構建政策制度和規範標準體系,結合國家和省工作部署,實現區市35%以上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標準,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力爭建設地下綜合管廊60公里。大力推進“城市雙修”,按照國家“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進行新改建綠地建設和口袋公園建設,實施公共部位裸露土地綠化、山頭公園整治和立體綠化建設。以大力實施李村河生態化整治為重點,同步加強城區過城河道治理,實施海泊河汙水處理廠、李村河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擴建項目,實施張村河水質淨化廠、李村河三角地水質淨化廠等新建項目。

此次方案的發佈,會給島城的全面發展帶來什麼影響呢?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